多措并举聚合多元作战力量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联合与联合的较量。随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智能化加速演进,“单打独斗”已难以适应未来战场要求。面对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更高程度的体系融合趋势,聚合多元作战力量,实现整体作战效能倍增,成为适应战争形态发展,乃至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所在。深刻把握多元作战力量聚合的内在机理、创新力量运用、强化体系思维,力求实现协调一致、收放自如、灵活机动,对提升我军打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统一指挥筑牢聚合之基。“凡兵之道,莫过乎一”,统一指挥是聚合多元力量、形成体系合力的核心要求。聚合多元作战力量好比“攥指成拳”,多个领域的强大作战力量只有实现高效聚焦、协同释放、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发挥出“1+1>2”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统一高效的指挥控制机制就好比“手掌”,其作为连接“五指”的枢纽,起到居中调度、畅通体系,确保力量有效传递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控制机制,再强大的力量要素也难以形成真正合力。针对这一情况,一是建强联合指挥“中枢”。要建立平战一体、权责明晰的联合指挥机构,优化指挥编组,实现对所有参战力量的集中统一指挥和控制。二是打通信息共享“动脉”。要建设全域覆盖的作战云和数据链体系,构建先进信息处理系统,打破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信息共享壁垒,尤其是要解决各军兵种专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难题,打破“烟囱”式信息孤岛。三是织密综合保障“网络”。要构建立体化投送、精准化补给的综合保障体系,为诸军兵种资源的统一调配做好物质保障,确保多元力量能够持续、协调发挥作战效能。
聚焦破敌实现精准释能。在传统战争中,战场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能否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关键要害给予决定性打击。联合作战的制胜要素虽早已突破“优势兵力”这一概念,但其中蕴含的制胜逻辑却从未过时。这启示我们,发挥多元作战力量切忌平均用力,而是应各司其职、主次分明、凝聚合力,实现对敌要害的精准打击。一方面要精准识别敌要害目标。要深入剖析敌作战体系结构,准确识别其指挥中枢、信息网络节点、关键保障设施等要害部位,敏锐捕捉战机,快速发现敌体系出现的短暂“脆弱窗口”,果断决策、迅速出击,确保打击行动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集中优势力量破敌。要在关键时间节点、主要作战方向集结精锐作战单元、有效打击兵器,精确计算兵力火力需求;创新战法运用,及时调整打击策略,综合运用特战破袭、网络攻击、电磁压制等手段,对敌要害实施“点穴式”打击,力求以猝然、猛烈的结构性破坏,达成精准制敌之效。
优化布局塑造有利态势。“势者,利害之决”“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塑造态势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强调以我为主,抢占各领域“制高点”,抢先掌控局势,主动调节节奏,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力求善于“领舞”而不随人“起舞”。可以说,谁能塑造态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就成了军事竞争上的“主角”;谁站在有利态势一边,谁就站在了胜利的一边。在现代联合作战中,调配多元作战力量好比“落子行棋”,塑造有利态势必须重视每一个要素的位置和作用。这要求我们首先要优化新旧力量布局。现代战场强调新旧、高低端力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要根据任务需要科学分析各单元特性,合理编组传统火力与智能作战平台,形成相互支撑的力量体系;要大规模、成体系地运用无人作战平台、智能弹药、电子战系统等新型作战力量,通过超前部署、分布式运用等方式,构建多维一体作战体系,构建“智能力场”。其次要精准把控作战节奏。作战节奏控制是掌握主动权的关键,要依据战场态势实时研判感知转换节点,创新快慢结合、虚实相应的调控方法,把握力量释放与回收时机,善于运用“节奏差”制造战机,掌握战场主导权。再次要深化跨域协同效能。要构建多域力量协同规则,创新有人/无人、软/硬杀伤组合战法,确保其在统一作战节奏下相互策应、密切配合,实现跨域力量精准配合、功能聚合,形成力量体系协同效能。
动态调控增强聚合韧性。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作战合力并非一成不变,必须根据敌我双方力量消长和战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与持续优化。现代联合作战强调通过实时感知、弹性指挥与快速重构,增强作战力量体系韧性和智能性,确保作战效能稳定和可持续发挥。一是建立韧性的态势感知机制。要利用先进传感网络和指挥信息系统,运用智能算法实现多源信息融合与自主研判,提升复杂电磁和部分节点受损环境下持续感知能力韧性,实现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与精准预测,为调控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创新弹性的指挥控制机制。要在统一作战意图下构建可重构的指挥架构,动态调整指挥权限关系,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提升决策质量,确保指挥链路在遭受打击时仍能持续畅通,提升指挥系统在压力环境下的决策质量与稳定性。三是强化力量体系重构能力。科学筹划兵力火力使用节奏,及时组织轮战休整与装备弹药补充,完善模块化力量编组与快速补充流程,构建自适应调控系统,确保遭遇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响应,保持作战力量体系的学习进化、持续韧性能力;通过实战化演训不断优化体系结构,确保受损单元及时补充再生,保持作战体系功能完整与效能持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