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在全區首屆野戰文化裝備培訓班結業之際,北京軍區舉辦了一場旨在檢驗野戰文化裝備操作使用教學成果的文化影視專業士兵技能比武活動。
筆者在張家口培訓基地的比武場上看到,一輛和變形金剛“擎天柱”同樣體量的野戰文化宣傳車迅速變形展開,3名參賽隊員協同配合,僅在15分鐘內就准確完成了廣播擴音、影視節目播放、標語傳單制作、視頻採集編存等功能的操作演示。
為了最大限度貼近實戰、比出真實水平,此次比武科學合理設置項目,區分影視技術基礎理論、電子音像維修、電子宣傳板報制作、野戰宣傳文化車的展開與撤收以及野戰數字影音箱操作使用等5個課目,並採取現場測試、現場評分、現場公布成績的方式進行,全程公開透明。“此次比武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以往單兵單項的比拼項目少了,團隊協作成為比武對抗場上的重頭戲,真正從單純比‘指頭硬’到‘拳頭硬’,力爭操作人員與野戰文化裝備的最佳結合。”裁判員感慨地說。
經過預賽選拔,進入決賽的6支代表隊參加了這次比武活動。比武競賽組織嚴密規范,全體參賽隊員爭第一的意識強烈,考風考紀良好。激烈角逐過后,27集團軍代表隊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北京衛戍區代表隊獲團體總分第二名,38集團軍代表隊獲團體總分第三名,12名選手分獲個人單項獎。
據北京軍區政治部文網中心主任韓曉亮介紹,隨著野戰文化宣傳車、野戰數字影音箱等一批信息化文化裝備陸續配發基層部隊,新型裝備維修維護人才的緊缺逐漸成為基層開展野戰文化活動的“攔路虎”。鑒於此,該中心主動作為,堅持仗怎麼打骨干就怎麼練,圍繞野戰條件下文化裝備的動態使用、管理、維修、保養等內容,舉辦了為期1個月的北京軍區首屆野戰文化裝備培訓班,百余名培訓班學員獲得了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職業技能鑒定証書,而此次比武就是在此基礎上組織舉辦的。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