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新版北極戰略加劇極地博弈

2022年10月14日08:28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美軍在北極地區舉行軍事演習。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政府發布新版《北極地區國家戰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未來10年美國“進軍北極”進行戰略規劃。外界認為,該戰略或將進一步激化相關國家在北極地區的戰略博弈。

規劃書高調公布

綜合來看,報告主要從戰略形勢判斷和具體落實舉措兩方面,對未來10年美國的北極戰略進行詳細闡釋。

形勢判斷方面,報告稱,北極目前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轉變。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北極冰層不斷融化,從前封閉的區域得以開放通航。這種轉變創造了新的經濟機會,也使北極地區的戰略競爭“日益加劇”。

報告宣稱,在俄羅斯等國在北極地區加劇競爭的背景下,作為“北極國家”,美國對該地區的管理和保護負有責任。美國將提高捍衛北極利益的能力,遏制美國本土和盟友面臨的威脅,減少意外升級的風險。

具體舉措方面,報告提出“四大支柱”和“五項原則”。其中“四大支柱”包括:“確保安全”,加強北極地區軍事存在,與盟友和伙伴採取安全措施,以保護共同利益﹔“應對氣候變化與加強環境保護”,著眼抵御氣候變化的影響,減少北極地區碳排放,保護生態系統﹔“促進可持續經濟發展”,加強北極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投資和可持續發展﹔“強化國際合作與治理”,維持現有的北極合作機構,維護北極地區的規則、規范與標准等。

“五項原則”包括:與阿拉斯加原住民部落和社區協商共同管理、深化與盟友和合作伙伴的關系、為長線投資制訂計劃、培養跨部門聯盟和創新理念、聯邦政府各部門與機構依據事實通力決策。

風向標意圖明顯

外界評論認為,美國此次發布的報告主要釋放出3個信號。

一是北極排位不斷提升。長期以來,北極在美國的全球戰略版圖中從未處於核心位置。直到2013年,奧巴馬政府發布首份北極戰略報告后,美國政府才不斷提升北極地區的戰略優先級。

拜登政府上台以來,持續加大對北極地區的關注和投入力度。今年8月,美國國務院宣布將任命專門負責北極地區事務的“北極大使”。9月,美國國防部宣布成立北極戰略與全球復原力辦公室。從此次報告反映的情況看,拜登政府的北極戰略,既囊括奧巴馬政府強調的氣候與環保問題,也延續了特朗普政府強調安全和“大國競爭”的思維。

二是軍事進取意味濃厚。2020年,美國空軍、陸軍、海軍、海岸警衛隊等先后發布各自軍種的“北極戰略”,鼓吹加強北極地區軍事基地建設。2021年,美國陸軍更新“北極戰略”時,宣布將組建一支以北極地區為重點的旅級部隊,並將這支部隊打造成具備情報、太空和電子戰等戰力的多域特遣部隊,以進一步增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力量。

在此次發布的戰略報告中,美國的軍事進取野心充分顯現。美國在報告中明確表示,將強化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定期在該地區舉行軍事演習,增加美國海岸警衛隊破冰船數量,並加強基礎安全設施建設等。

三是逐步彰顯“北極霸權”。報告中,美國極力渲染其他國家對北極地區競爭態勢的影響。報告多次強調,美國除大力增強自身在北極地區的實力和存在外,還將加強與盟國和伙伴在北極安全問題上的合作,在合作進程中,美國將保持“領導作用”。報告表示,在現有的北極國際框架下,美國將繼續發展新的雙邊和多邊合作,以及可穩固美國在北極地區利益所需的伙伴關系。分析認為,美國或將帶領其盟國在北極地區設立新機制、規則和程序,甚至制定排他性、歧視性標准,為特定國家參與北極事務設置障礙。

爭奪戰愈發激烈

外媒稱,美國未來將以報告為牽引推動北極軍事化建設,在“大國競爭”的思維下強化戰略博弈。

近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聲稱,隨著北極地區軍事沖突風險的增加,“北極防御”進入新階段。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將加緊為“高端”戰斗做准備,持續推進北極方向海上、太空、網絡等領域的作戰能力建設,加速在該地區形成全域作戰能力,以期在北極戰略博弈中佔據先機。

外界評論認為,一旦瑞典、芬蘭正式加入北約,北極理事會8個成員國中,除俄羅斯外將有7個北約國家,北極國際合作將演變為“7對1”的局面。對此,俄羅斯在《2035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國家基本政策》提出,俄需要組建一支配備防空系統、艦船和航空兵的極地部隊,同時加強相應的軍事訓練以適應極地作戰環境,從而有效維護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安全。

可以預見,將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同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博弈將更加激烈,雙方或將圍繞爭奪重要資源、擴建軍事基地、增加軍力部署和開展威懾活動等,展開更高烈度的對抗。(林源)

(責編:彭曉玲、溫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