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美联合盟友加速推动极地争夺战

2022年06月17日10:10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据外媒报道,近日,美国重新整编北极作战部队,并与盟友通过联合演训的方式加强该地区协同作战能力,相关动向威慑意味浓厚,争夺极地资源野心凸显,此举或将加剧北极地区军事化和大国地缘博弈白热化趋势。

整编北极作战部队

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报道,近日,美国陆军重新启用第11空降师番号,并明确其将专门遂行北极地区作战任务。陆军阿拉斯加司令部、第25步兵师在阿拉斯加的第1旅和第4旅战斗队被编入第11空降师。

报道称,第11空降师最初成立于1943年,1944年被部署至太平洋战区,曾参加莱特岛战役、吕宋岛战役和解放马尼拉等作战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师作为占领军驻扎日本,直到1958年撤编。1963年至1965年,为验证“直升机突击”战术,该师番号曾短暂启用。

美媒称,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对极地地区进行经济开发时机已经成熟。此次改编后,第11空降师将成为美军在北极地区唯一的师级建制部队,意味着驻阿拉斯加陆军的重点将放在美国北极战略落实上。

此外,近期,美国军方声称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北极防御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对格陵兰岛图勒空军基地进行现代化改造等。

提升盟友协同战力

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友在北极地区常态化开展“寒冷反应”“北极边缘”“北极熊行动”“北极挑战” “北方利刃”等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上述演习规模逐步扩大,参演力量不断增加,已成为美与盟友强化北极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抓手。

一是提升联合防空战力。近期,美国及盟友在阿拉斯加举行了“北极边缘2022”联合军演。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约1000名军人,在寒冷气温和严酷条件下参加陆海空联合演习。美媒称,此次演习着重提升美国与盟友在北极地区的联合防空作战能力。参演部队出动“哨兵”防空雷达、“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和“复仇者”近程防空系统等,将防空能力和打击能力整合,首次实现防空一体化作战。

二是强化海上协同战力。外媒称,北约近两年举行北极地区海上演习的军力以航母编队为重点,“强调无缝整合海上打击能力,以实施威慑和防御”。2021年年底举行的“北极星”联合军演,以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为参演部队核心。今年3月,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与美国“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参加“寒冷反应-2022”军事演习, “威尔士亲王”号被指定为北约联合舰队旗舰,在演习期间担任指挥中枢。美国海军官员表示,北约盟国旨在通过航母战斗群部署提高海上协同作战能力。

三是培塑一体威慑战力。3月中旬至4月上旬,北约在挪威境内及其附近海域举行“寒冷反应-2022”军事演习。美国、英国、挪威等25个北约成员国和芬兰、瑞典参与演习,参演兵力达3万余人,其中包括地面部队1.4万余人、海空兵力各8千余人,舰艇50余艘,飞机220余架。演习课目包括极具进攻性的登陆作战等。

演习中,美军B-52战略轰炸机与F-35战斗机在海上舰艇编队和地面特种部队支持下,多次开展突防和打击演练。4架B-1B战略轰炸机从挪威机场起飞实施空中巡航,威慑意味浓厚。

激化极地军备竞赛

总的来看,随着北极地区军事、资源、交通价值日益凸显,周边国家围绕北极的军事博弈正在快速升温,北极正由世界边缘区域变成大国博弈的重要战略点。展望未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或将持续推进北极军事化建设。

近日,美军北方司令部官员萨贝尔·布朗表示,美方已经考虑在2024年向北极地区部署更多美军部队,为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其他北约国家纷纷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建设和部署。丹麦在组建北极联合指挥部和快速反应部队的基础上,将在格陵兰岛部署F-35战机。挪威政府将其作战司令部迁移至北极圈内,以便及时应对北极地区可能发生的任何军事紧张事态。英国派遣海军陆战队“未来突击队”,执行在北极地区的濒海作战任务。加拿大将北极军备建设纳入近期出炉的“未来太空规划”, 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北极监视”项目,意图增强对北极地区态势监控能力。

此外,美媒称,美军正与挪威、瑞典等北极圈内的欧洲国家加强合作,并通过大量军事演习,提升集体威慑力。美军表示,未来将增加更多极地空降和步兵作战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及其盟友上述推动北极军事化做法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北极地区国际军事活动呈增多趋势,域内国家以加强军备建设的方式缓解其面临的安全风险,但这种行为只会提高各方面临的安全威胁水平,导致所有国家更不安全,并将引发更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安全对抗。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芬兰和瑞典此前正式递交加入北约的申请,两国作为极地国家,长期与北约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多次同北约成员国在北极地区举行联合演习。两国如果成功加入北约,将使北极地区的战略博弈更加复杂化,欧洲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或将受到影响。(傅波)

(责编:陈羽、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