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

雪域天路上的“流動堡壘”

2022年10月25日08:4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在雪域高原執行運輸保障任務。孟釗攝

  

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執行任務前,連長孟凡龍(左一)帶領連隊骨干檢修車輛。孟釗攝

  世界屋脊之上,青藏、新藏、川藏三條公路跨越江河,穿過雪山,見証著一群汽車兵的奮斗與榮光。

  10年彈指一揮間。對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一級上士馮志威而言,這條蜿蜒曲折的天路就是他和戰友們青春的足跡。

  蹚冰河、翻雪山、穿戈壁,一連官兵一年有200多天在路上跑。像熟悉自己的掌心紋路一般,公路沿途的冰河和雪山達坂,馮志威早已牢記於心。

  “向前,我們一直在加力!”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一連官兵再次踏上天路征程,奔赴高原某地域執行運輸保障任務。

  天路為伴,高原為家。風霜雪雨中,千裡運輸線寫下這群汽車兵的堅守與成長,也記載著一連動散抓建的生動實踐。

  勇闖天路,再險再難也要向前

  雪域高原,鐵騎馳騁。今年8月初,一連組織復雜道路駕駛。行駛到一段“搓板路”,由於過度顛簸,上等兵魏郡科駕駛的車輛開始左右擺動。

  見此情景,分隊長馬騰立刻叫停,魏郡科忍不住小聲嘀咕:“這個路況實在太差了!”

  “打仗不會選天氣、選地形,更不會挑時間。你想想,上次咱們執行任務翻了多少個達坂?就算是又平又直的公路,萬一被敵人破壞了,你就不走了嗎?”馬騰說到這裡,不由想起兩年前的一段經歷。

  入伍十幾年,馬騰開過很多次“頭車”。在汽車連,開“頭車”的榮光隻屬於技術最過硬的駕駛員。

  那次,馬騰赴某邊防連運送過冬物資。9月底的高原,風雪已來臨。駕駛室裡,他緊握方向盤,手心卻直冒汗——這段路平均海拔5000多米,有100多公裡“搓板路”,路面浮土有10多厘米厚,一下車就能埋到腳脖子。

  行至險峻山路,一邊緊貼絕壁,一邊面朝懸崖,最窄處必須一邊倒車一邊轉彎。懸崖就在車輪下,生死就在毫厘間。100多公裡的山路,車隊整整走了7個小時。

  高原道路條件險惡,車行六七裡,險情八九回。這次任務過后,馬騰深刻感受到:“四平八穩的訓練不能再搞了,平直的道路練不出過硬駕駛員。”

  以往開展機動訓練,出於安全考慮,連隊往往對一些新駕駛員“關愛”有加,行至“搓板路”“山間路”等險難地段,多數由老駕駛員來開。

  從那次任務后,連隊放開手腳,在做好安全防范基礎上,把進藏路線作為天然訓練場,哪裡弱就練哪裡,什麼急需就練什麼,不斷錘煉官兵能力。

  一次,車隊翻越達坂,突遇暴風雪。有的官兵考慮到安全問題,建議稍作停留,等雪停后再趕路。連長孟凡龍、指導員劉慶帶著幾個骨干認真分析路況和天氣后決定:再險再難也要向前,這是錘煉作風、檢驗本領的好機會。

  高原達坂上,已經有很深的積雪。劉慶帶領10名經驗豐富的老黨員,深一腳淺一腳摸索著道路,在風雪中用身體充當路標。一會兒工夫,他們一個個都變成了“雪人”。

  孟凡龍帶著15名技術骨干組成“突擊隊”,一鍬鍬挖雪蹚路、駕車開道。官兵整整奮戰3個小時,最終安全駛出危險地段。

  隻有跑好每一條近似實戰的運輸線,未來戰場上才能保打贏、不斷線。為鍛造馳騁高原的駕駛精兵,一連堅持做到:訓練難度大一點、考核標准嚴一點、專業技能多一點。

  機動一路,訓練一路,升級一路。“考不倒、問不住、一腳油、一摸准”成為一連官兵的素質“標配”,“上車能駕駛、下車能修理、停車能戰斗”成為每名駕駛員的必備技能。

  近5年,一連在上級組織的軍事訓練比武中取得24個第一名,在軍以上單位比武競賽中贏得14項冠軍。

  前不久,連隊參加一場實戰化演習。那天,一連官兵一路突擊,克服各種困難,機動數百公裡,提前將物資送達。

  用信仰導航,在傳承中勇毅前行

  10月16日,高原駐訓點位野戰方艙內,一連官兵收看了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聆聽報告,官兵們不時報以熱烈掌聲。

  從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戰場到風雪漫天的雪域高原,聯勤汽車兵始終奮勇向前。下士高文中深有感觸地說,“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我們一定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讓青春汗水在天路上熠熠生輝。”

  作為一支“車輪上的隊伍”,一連始終用信仰導航,在代代傳承中勇毅前行。

  去年4月,車隊行駛在路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戈壁和茫茫雪山。行駛久了,大家默不作聲,目光中透露著一絲疲憊。

  突然,一句話打破了沉悶。“同志們,振泉湖就在前方!”指導員的聲音出現在對講機中。

  所有人精神一振。振泉湖,這是大家出發前就一直牽挂的地方。

  1974年,該團汽車兵李振泉在無人區執行測繪運輸任務,車輛陷入一個無名湖邊的泥潭裡。他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奮戰7個多小時搶救車輛。

  最終,李振泉因重感冒轉為肺水腫,獻出了22歲的寶貴生命。為了紀念他,測繪人員把這個無名湖命名為“振泉湖”。從此,中國版圖上出現了一個以高原汽車兵名字命名的湖泊。

  車隊開始逐步減速,緩緩停靠在湖邊。官兵們迅速下車,在湖邊紀念碑前整齊列隊。鞠躬,敬禮,凝視碑文上李振泉年齡那一串數字,不少官兵眼含熱淚。

  車隊駛離,聲聲汽笛響徹天際,久久回蕩在山谷中。朔風襲來,風聲由遠及近,應和著此起彼伏的汽笛聲,似戰馬嘶鳴,似利刃出鞘,連同官兵們眼中迸發的無畏與堅毅,一起沖向遠方。

  晚上宿營時,五班副班長王志昕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動情地和劉慶說:“指導員,今天的汽笛聲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我感覺老班長分明就站在那裡,背靠著喀喇昆侖山,俯視著明淨的湖面,時刻准備著……”

  採訪交流中,劉慶說:“我們常年馳騁在高原運輸線上,每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都是追尋初心的歷程。運輸任務的生動實踐,是我們得天獨厚的教材。”

  懷揣著從軍報國的崇高理想,藏族青年扎西達哇入伍來到一連。連隊常年奔波在外,他一時難以適應,訓練有些跟不上,建功軍營的信念一度動搖。

  劉慶並沒有說教,而是帶扎西達哇跑了一趟青藏線……一路走、一路看,先輩們用生命闖天險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扎西達哇,他逐漸意識到,“從軍報國”絕不是挂在嘴上的“口號”。

  從此,扎西達哇像換了一個人,加班加點刻苦訓練,迅速成長為連隊的訓練尖子。

  在一連這個大熔爐裡,扎西達哇這樣的成長經歷,每天都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如春天勃發的嫩芽,默默無聞卻蘊含力量,最終驚艷綻放。

  車隊經過獅泉河烈士陵園,全連官兵向革命前輩李狄三和孔繁森的墓獻花。

  傳承的是血脈,不變的是初心。點火,啟動。連隊繼續踏上運送物資的漫漫征途。

  基層有了自主權,官兵更有責任感

  寒風凜冽,白雪皚皚,一場運輸分隊防衛訓練悄然展開。

  像往常一樣,分隊人員按三角隊形,分組交替掩護進攻。行進到某峽谷中羊腸小道時,為了繼續保持隊形,位於左側的二組組長尚瑞隻得帶隊登上峽谷一側的山坡,導致行進速度明顯降低。

  休息時,訓練骨干尚瑞提出:“為了保持隊形而影響行進速度,顯然脫離了實戰要求。”

  五班班長喻翔輝接著說:“分隊防衛隊形不能太過死板,必須要根據不同地形選擇對應的隊形。”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指出不少問題。雖然臉上火辣辣,但孟凡龍暗自高興。他趁熱打鐵,組織召開了一場“諸葛亮會”,進一步改進訓練方法。

  動散條件下“一套小班子、撒開幾攤子”,兵力分點、骨干分片、車輛分散的特點凸顯。有些工作布置了、沒盯住,落實就會打折扣。

  “基層有了自主權,官兵更有責任感。”孟凡龍認為,盡管面臨諸多困難,但隻要把官兵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就能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九班班長劉志良指出,車輛維修人員捉襟見肘,連隊隨即研究制訂《培養訓練汽車維修人員方案》……一份“眾籌”而來的新年度工作計劃,匯聚了全連官兵智慧。戰友們都說,這樣的目標有干頭、有奔頭,越干越起勁。

  常年在高原高寒條件下執行任務,車輛發動一直是汽車兵的“撓頭事”。低溫、嚴寒、降雪導致一些車輛發動時間變長,遇有緊急任務,影響迅速出動。為此,一連黨支部積極發動全連官兵集思廣益。

  “我建議,為每台車配發低溫啟動液,發動車輛要先進行預熱。”七班班長魏鵬飛說。

  八班班長喬羽提出建議:“適當增加每天發動車輛的次數和時間,及時發現問題車輛,確保遇到緊急任務能夠全員全裝出動。”

  建立使用壽命跟蹤卡片、定時檢查收集電瓶性能狀態……官兵們紛紛建言獻策,一套高原高寒條件下快速保障車輛啟動的方案逐漸成形。

  多年來,連隊結合高原運輸實踐,總結提煉出“閉燈駕駛五要”“車輛隱蔽六法”等金點子,探索出“箱包化、集約化、小型化”組裝方法和“裝箱上架、以車代庫”儲存方式,大大提升了運輸保障效率。

  人人按規定來,事事按規矩辦

  “‘按綱抓建先進連隊’評選結果公布,一連連續第3個月當選!”今年3月底,這條消息在該團傳開。

  每年,一連官兵有近三分之二時間都在高原大漠執行任務,人員高度流動分散。憑啥他們還能在激烈的評比中脫穎而出?帶著疑問和不服氣,幾個兄弟連隊的主官來到一連一探究竟。

  戰備訓練組織正規有序,政治教育開展有條不紊,疫情防控落實嚴格規范……幾天觀摩下來,他們發現一連不僅各項工作運行高效,而且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人人按規定來,事事按規矩辦。

  “再小的事,也要辦得有板有眼!”談起抓建“秘訣”,孟凡龍向前來“取經”的戰友介紹。

  “我們也曾走過彎路。”回顧抓建連隊的經歷,連長孟凡龍說,“野外條件下,車輪天天在轉、人員時時在動、思想始終在變,如何落實制度,保証經常性工作正常運轉,是連隊始終關注和著力解決的現實問題。”

  有段時間,支委一班人沒有統籌好動中抓任務與常態搞建設的關系,顧此失彼,全連官兵無所適從,全面建設勢頭有所下滑。

  一次任務途中,連隊有台車輛出現故障。關鍵時刻“掉鏈子”,這件事成了一連官兵的“心病”。

  當天夜裡,孟凡龍輾轉反側:車輛天天路上跑,隻要按照規定做好經常性保養,性能都會保持良好。這次出現半路熄火,說明官兵出門在外思想有所懈怠,車輛換季保養、行車檢查等經常性工作和基本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

  翌日上午,孟凡龍找到劉慶,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劉慶對孟凡龍的反思表示認可:動散抓建鬆一尺,連隊建設就會退一丈。今后,無論時間再緊也按計劃來,點位再散也按制度辦,人員再少也按條令管。

  去年5月,連隊剛剛執行完長途機動運輸保障任務,不少官兵都希望能好好放鬆休息幾天。

  孟凡龍分析感到,無論任務如何變、有多重,時時打基礎的思想不能變,天天抓落實的力度不能鬆。於是,他們首先召開連務會統一思想,又指派馬騰、馮志威等分隊長參加班務會,對戰友們進行引導。

  回營第二天,一連准時出早操,按時抓訓練,早晚練體能,正規化程度讓全團官兵刮目相看。

  落實天天抓,基礎年年打。一連先后30余次被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連續42年安全行車無等級事故。一連黨支部被表彰為全國、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被譽為“千裡運輸線上的堅強戰斗堡壘”。

  日前,一連的野戰方艙裡挂出了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進聯勤新征程”為主題的新板報。官兵們將期盼和決心寫在板報上: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們將繼續保持本色、矢志奮斗,在新的征程上創造更大的業績,不斷為英雄連隊增光添彩。(雷大偉、鄭孝剛、董一博)

(責編:彭曉玲、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