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紅色經典電影中的少年英雄

2023年06月04日09:3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圖片制作:游超藝

“自古英雄出少年”,許多紅色經典電影聚焦革命戰爭年代挺身而出的少年英雄。

1954年,由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雞毛信》公映。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團長海娃冒著生命危險,將一封裝有緊急情報的雞毛信送達八路軍部隊的故事。影片以海娃送信路上的危險遭遇為線索,故事充滿曲折,採用旁白解說和字幕,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觀影需求。為處理好“兒童”與“革命戰爭”間的關系,影片沒有過多表現戰爭的殘酷,而是將重心放在對海娃個性的塑造上。主創者受訪時曾說,一切行為都應緊緊從小孩的性格特征出發,不要“大人氣”,不能塑造成“小干部”。所以在影片中,當海娃碰到敵軍時,他機智地將信件藏在羊尾巴下﹔躲過敵人搜查后,他高興得又蹦又跳。這些情節,都有力地塑造了這個機智勇敢卻又稚氣未脫的小英雄形象。影片於1955年獲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鮮為人知的是,海娃其實有原型。時年14歲的秦玉根深入敵后,化裝偵察,他送雞毛信的驚險經歷曾在晉綏邊區廣為流傳。

1963年,由北京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小兵張嘎》公映。嘎子的原型之一韓志誠,十三四歲就當上了偵察員,是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小英雄。影片以抗日戰爭時期的白洋澱地區為背景,講述了張嘎從一個調皮天真的少年成長為機智勇敢的偵察員的故事。“嘎”在河北方言中用來表示孩童調皮、機靈,這也是張嘎鮮明的性格特點。主創者在挑選嘎子的扮演者時十分嚴格,要求扮演者一定要有一股“嘎”勁。幾經周折,主創者才找到“嘎子”。在嘎子與胖墩摔跤的經典劇情中,主創者找了一群小朋友圍觀鼓勁兒,再加上不遠處嘎嘎叫的鴨子,場面真實自然,極富生活氣息。電影公映后,淘氣倔強的嘎子廣受孩子們的喜愛。

1958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紅孩子》公映。該片主題歌《共產兒童團歌》以簡潔有力、激情昂揚的曲調紅遍全國。當年,很多孩子在影片主人公蘇保、虎崽等小英雄的鼓舞下,哼著這首歌,肩扛紅纓槍,高抬腿、大踏步爭當“紅孩子”。影片著力塑造了小英雄群像,秀氣可愛的細妹、沉穩聰慧的蘇保、勇敢稚氣的冬伢子、能寫會畫的水生、聰明機智的金根,他們組成少年游擊隊,奪槍支、貼標語,巧妙地救出了被捕的李主席,還打死了追捕他們的敵團長黃靜波。開機后,為了使小演員們充分領悟當年“紅孩子們”不畏艱苦的斗爭精神,主創者帶著小演員走訪了瑞金和井岡山等地,特地找來當地兒童的衣服和鞋子,讓孩子們爬山,體驗行軍生活。電影公映后,這些孩子憑借出色的演出和真切的情感,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紅孩子”,也被同齡孩子視為榜樣。

1961年,由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出品的《英雄小八路》公映。該片主題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也伴隨電影公映,后被選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影片講述的是新中國成立后福建沿海的少年兒童支援海防一線,立下奇功的故事。孩子們在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陣地修工事、運炮彈,幫助民兵看守監督崗、敲防炮鐘,在實踐中鍛煉成為堅強勇敢的小戰士,被譽為“今日小八路”。當他們手拉手接通電話線,面對祖國海疆,昂首遠望,高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時,觀眾早已熱淚盈眶。影片拍攝過程中,電影中的原型人物應邀擔任指導。他們帶領攝制組前往實地拍攝,還以群眾演員的角色客串演出。時光荏苒,昔日的英雄小八路已不再年輕,可不變的是他們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退休后,這些英雄小八路發揮自己“活教材”的作用,勉勵少年兒童將隊歌唱得更響,將英雄精神代代傳承。

還有很多影片塑造了少年英雄形象。這些少年英雄有的活躍在戰斗一線,淬煉為堅強勇敢的小戰士﹔有的參與敵后斗爭,與敵周旋。1957年公映的《牧童投軍》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牧童李小虎解救解放軍偵察員、后加入解放軍的故事﹔1959年公映的《地下少先隊》以解放上海為背景,講述地下少先隊的孩子們與敵人展開斗爭,把解放軍勝利的消息秘密傳遞出去、激發民眾斗志的故事﹔1979年公映的《報童》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報童們散發報紙,揭露“皖南事變”真相的故事﹔1992年公映的《二小放牛郎》講述了王二小用生命將敵人引進包圍圈的故事……影片中,一個個英勇少年與黑暗勇敢斗爭,給觀眾留下眾多難以忘懷的銀幕記憶。(賀同越 劉書毓)

(責編:陳羽、萬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