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戰區空軍開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戰斗文化品牌
彰顯能打仗、打勝仗的價值追求,培育激發戰斗精神,是強軍文化建設的鮮明特征。近年來,北部戰區空軍充分利用“人民空軍起飛發祥地”“抗美援朝空戰起飛地”的歷史底蘊,提煉“讓起飛之源蓄足領飛之勢,把發祥之地建成發展高地”“兩飛兩地”的戰斗文化建設理念。他們不斷開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戰斗文化品牌,厚植新時代革命軍人勝戰基因,使戰斗文化成為官兵建功強軍事業的重要支撐。
北部戰區空軍充分發揮強軍文化在戰斗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使戰斗文化成為官兵建功強軍事業的重要支撐。圖為該部某旅開展飛行訓練。李森攝
一
盛夏時節,遼寧丹東,群山青翠,漫江碧透。
70多年前,志願軍空軍戰機正是從這裡的浪頭機場跑道上起飛,扑向敵陣,以令敵聞風喪膽的“空中拼刺刀”精神,打出了一條“米格走廊”,留下赫赫威名。
從跑道位置向西南方行進,爬上一座丘陵的頂部,我們來到當年志願軍空軍的地下指揮室入口。
室外暑氣蒸騰,室內卻非常濕冷。指揮室僅兩間主室,復原了戰爭期間的陳設。環顧四周,狹小的空間裡擺放著鋪展敵我態勢圖的粗木圓桌,小小寫字桌上有幾部電台。
“不來現地看看,誰又能想到,志願軍空軍就是在這樣的陋室內運籌帷幄,打破了強敵不可戰勝的‘神話’。”某旅干事孫馨義深有感觸地說。
像這座指揮室一樣,一座座戰斗舊址,承載著人民空軍一路走來的苦難輝煌,見証人民空軍的勝戰歷史,是紅色血脈薪火相傳的精神地標。如何把這些戰斗舊址建設好、使用好,使其發揮更大作用?北部戰區空軍作出了一系列探索。
他們積極修繕包括“一所、四室、一部、一園”(“空聯司”地下指揮所、4個一線輪戰機場的地下指揮室、空軍俱樂部、大堡志願軍空軍烈士陵園)在內的志願軍空軍抗美援朝作戰舊址群。在建設過程中,該部以志願軍空軍參戰3個階段為主線,查閱整理文字資料40余萬字、征集歷史圖片2100余幅、手繪作戰挂圖20余幅,還實地走訪27位志願軍空軍老英雄及其后代,搜集整理大量戰斗故事,讓戰斗歷史的呈現更加真實、生動。
在抗美援朝空戰起飛地舊址中,有一張照片令很多前來參觀的官兵印象深刻——在飛機照相機“十”字視野中,一架敵機佔了照片右上格將近一半的大小,機身涂裝清晰可見。
飛行員們知道,這代表著敵我兩機的距離“極為接近”。
照片背后,是時年19歲的志願軍飛行員陶偉一段驚險至極的戰斗經歷。
1953年5月17日,朝鮮戰場上空。在遭遇敵機圍攻、長機被擊落的情況下,陶偉駕僚機孤軍奮戰。
戰斗中,敵機仗著飛機的先進性能,來了個“急剎車”,想讓陶偉的飛機沖到前面,成為靶子。“我趕緊把飛機拉起來,再機頭向下一個翻滾,這樣飛機頭正好對著敵機。” 陶偉說,“我三炮齊發,一邊發炮一邊向前開。敵機凌空爆炸,碎片貼著我的座艙飛過……”舊址陳列著一本厚厚的戰斗故事集,我們從中看到了這段驚險回憶。
經過測算,陶偉擊落敵機時與其距離為120米。這位剛從航校畢業不久、飛行時間僅有100多個小時的年輕飛行員,創造了志願軍空軍最短距離擊落美機的紀錄。
“老英雄說,自己和戰友當時是抱著‘寧願血洒藍天,撞也要把敵機撞下來’的信念升空作戰的。戰場上,生死就在一瞬間。老英雄的戰斗經歷正說明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如今我們的飛機比那時更先進了,但我們依然有與敵死戰的勇氣膽氣!”參觀后,飛行員李飛說。
過往與當下產生共鳴,英雄與自己有了情感的“連接點”,歷史深處的力量便顯現出來。那是精神的洗禮,點燃了斗志,砥礪了血性。
借珍貴文物觸摸歷史、以鮮活事例講述歷史。如今,在該部修繕的這些戰斗舊址中,不僅有實物,還有故事﹔不僅有故事,還能讓參觀者“沉浸式”感受戰斗經歷,切身感受英雄們當年的浴血拼殺。
“當年的戰斗漸漸遠去,但我們要盡可能拉近光輝戰史與年輕官兵的距離,充分發揮戰史的教育、鼓舞作用。”該戰區空軍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依托志願軍空軍抗美援朝作戰舊址群,多波次組織官兵參觀見學、開展儀式教育﹔堅持歷史重現與藝術升華相結合,以4個主戰機場戰斗歷程為線索,深度挖掘戰史戰例戰將和戰斗故事,形成書籍、畫冊、話劇、微視頻、紀念章等一系列文化產品﹔不斷在追尋戰斗航跡中打造教育陣地,讓官兵在潛移默化中實地接受“兩飛兩地”的戰斗文化熏陶。
二
清晨的牡丹江,一輪初陽躍出江面,洒下一片金光。
“東北老航校是我黨創辦的第一所航空學校。77年前,老航校前輩們正是從我旅所在機場駕機起飛……”某旅營區的東北老航校舊址展陳中心內,解說員張銘爍為參觀者解說。
“講好英雄故事是我們的責任。”張銘爍自信地說:“現在我不僅能講英雄的戰斗事跡,還能講述英雄們的成長經歷,能讓戰友們更好地了解英雄、學習英雄。”
這種自信,源於一場“並不成功”的講解。
幾年前,該旅組織新兵參觀見學,張銘爍把所有重要節點的歷史故事和典型人物簡介背得滾瓜爛熟。
“具體的戰斗經歷能不能再介紹一下?”“飛行員吉翔的成長過程是怎樣的?”……
自由參觀環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提問讓張銘爍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下功夫,這次講解“並不成功”。
“除了英雄名字,官兵還可以記住什麼?除了故事簡介,大家還能了解什麼?”“如何深盤‘家底’、細數‘家珍’,挖掘紅色基因的‘富礦’?”那年夏天,在該戰區空軍召開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上,該旅把這一系列問題提了出來。
“紅色是‘兩飛兩地’戰斗文化最鮮亮的底色”“要架起一座歷史聯通現實的‘橋梁’,讓革命英雄與年輕官兵實現‘穿越時空的對話’”……大家決心將打造“兩飛兩地”戰斗文化、助力官兵傳承紅色基因作為一項重要課題加以研究。
一場場多元素呈現的先鋒故事會、一堂堂生動鮮活的軍史教育課、一次次紅色歷史題材的文藝演出……該戰區空軍建成戰斗意志培塑中心,體系推進軍史場館建設,廣泛開展“黨史館裡講黨課、軍史館裡話軍魂”活動,拍攝“講述北疆故事”專題片,組織創演戰歌《強軍先鋒》,在深度開掘紅色文化資源上持續努力。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今年7月,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該部創演的取材於真實戰斗故事的主題情景劇《人民空軍從這裡戰斗起飛》,又一次在浪頭機場演出。
飛行員“大河”本約好與同在戰場的妹妹在機場見面。不想,敵機突然來襲,“大河”起飛迎敵,再未返航,“等妹妹來一起吃餃子”竟成遺言……舞台上的妹妹流淚吃著茴香餡餃子,大屏幕則播放著2018年孫淑雲老人到空軍航空博物館撫摸飛機、緬懷哥哥的感人畫面。
劇中的這處細節直抵人心,催人淚下,讓中士張程輝和不少戰友濕了眼眶。張程輝說:“這裡是英雄輩出的熱土。在這裡當兵,我們天然地跟英雄更加親近,也更加明白肩上的責任。”
三
“又是臨界狀態。”
酷暑時節,飛行員高中強駕駛戰機一飛沖天,與戰友展開對抗訓練。短短幾個回合,他凌厲出擊,多次逼近臨界狀態,對抗激烈程度讓人心跳加速。
高中強所在大隊是人民空軍首批組建、首支參戰、首獲勝績的英雄部隊。2019年7月,該大隊被中央軍委授予“強軍先鋒飛行大隊”榮譽稱號。
這個大隊保持著一項傳統——每次執行任務前,官兵都會在首任大隊長李漢雕像前宣誓,誓以空戰英雄為榜樣,不畏生死、奪取勝利。
大家說,每次宣誓,都是在告訴英雄前輩,我們會時刻保持戰斗狀態,做好隨時起飛迎敵的戰斗准備。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大隊涌現了首創擊落敵機的首任大隊長李漢、首創近戰殲敵的陶偉、首創夜戰殲敵的侯書軍等一批戰斗英雄。”高中強說,“我們后來人深感光榮,也倍感壓力。”
懷揣對勝戰和榮譽的追求,高中強和戰友在一次次險難任務中接受挑戰,快速成長。高中強先后創下所在旅飛行最近、最低、最遠等多項紀錄——“近到能看清對面戰機機艙內的對方飛行員”“低到仿佛在一個‘大碗’裡飛,海上的涌浪好像能沾濕飛機翅膀”“遠到跨越多個地域、途經多個海域,訓練數據實現全面突破,返航時航油已接近最低告警”。
“‘兩飛兩地’戰斗文化塑造著官兵的品格氣質,孕育著戰斗精神和英雄氣概,是我們振翅高飛的力量源泉和‘引擎’”,該戰區空軍領導總結道。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兩飛兩地”戰斗文化對戰斗力的“貢獻率”,他們持續深化“學黨史、鑄忠誠、強備戰,我為北疆提戰力”實踐活動,扎實開展“時刻緊繃打仗這根弦、時刻肩扛打贏這份擔、時刻磨礪能力這把劍、時刻等候出征這聲令”“四個時刻”戰備教育。
戰斗實踐孕育戰斗文化,戰斗文化加速戰斗力提升。全時待戰、隨時能戰,已成為該部官兵的行動自覺。他們在各類比武競賽中摘金奪銀,多次獲得“金頭盔”“金飛鏢”“天鷹杯”“金盾牌”等榮譽,部隊戰斗力水平拔節攀升。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英雄最好的致敬,就是成為英雄。採訪臨近結束,我們聽到了一場強軍故事會,再次感受到戰斗文化催生的巨大力量——
在東北老航校舊址展陳中心內,一個個立足戰位謀打贏的先鋒故事彰顯人民空軍與時俱進敢創新、加力奮飛振鐵翼的昂揚朝氣。“問新長征路上,誰能決勝長空?看我,看我,新時代的強軍先鋒!”故事會結束時,全場官兵齊聲高唱《強軍先鋒》,讓人熱血沸騰。
金色的勝戰航程上,戰斗文化將綻放更加燦爛的光彩。(王學剛 李文 王學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