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沖出成長的“螺旋彎道”

2023年09月06日08:5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圖①:第79集團軍某旅官兵進行洗消訓練。 張文龍攝

圖①:第79集團軍某旅官兵進行洗消訓練。 張文龍攝

圖②:訓練間隙,戰士們進行掰手腕比賽。林金森攝

圖②:訓練間隙,戰士們進行掰手腕比賽。林金森攝

“每一步都在爬坡,卻不一定每一步都有新風景”

夜色下,第79集團軍某旅中士劉鵬飛在跑道上一圈圈地向前奔跑,直到用盡最后一點力氣,癱坐在了地上。由於身體原因,他錯失了提干的機會。

劉鵬飛內心的失落,指導員孫青感受得到。他已經記不清多少次,在深夜看到劉鵬飛埋頭苦學的身影。對於訓練緊張、任務繁重的基層戰士來說,能夠擠出時間投入學習,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著同批入伍的戰友在各自崗位上成長進步,自己卻總在原地徘徊,劉鵬飛覺得工作和生活沒了方向。

這種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在劉鵬飛身上不是第一次出現。

當兵第4年時,劉鵬飛向班長崗位發起沖擊。可由於組訓能力偏弱,他敗給了一位兵齡略長的戰友。

后來,旅裡承擔一項重要的演示觀摩活動,他第一時間報了名。雖然通過了首輪選拔,他卻在第二輪折戟,沒能走上課目演示現場。

“明明別人能成功,為什麼我不行?”細數自己的追夢經歷,劉鵬飛覺得像拿到了一個“錯題本”:拼搏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卻沒有答對考題。

“本來以為踏上了夢想起飛的跑道,結果卻困在‘螺旋彎道’。”孫青見到過不少願望落空的戰士,辛酸的故事總是讓人遺憾:“有些目標看著就在眼前,可就是怎麼也夠不著。讓他們感到迷茫的,正是這種兜兜轉轉的困境。”

“每一步都在爬坡,卻不一定每一步都有新風景。”劉鵬飛的失意之旅,也是很多基層戰士正在經歷的現實。負重前行的他們,都期待能有一飛沖天的那一刻。

“所謂一飛沖天,是因為旁人隻看到了閃光的那一瞬。”中士於江,就屬於大家口中“一飛沖天”的那類人:入伍6年的他,先后在3次大型賽事中摘金奪銀,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我其實也是個慢熱型選手。”一次成長分享會上,於江把自己的成長經歷拆解開來發現,單調的訓練、漫長的等待甚至是自我懷疑的時間,遠比那些“高光時刻”多得多。

“螺旋式上升的狀態,才是成長的常態,那些一飛沖天的故事,恐怕只是理想中的模型。”看到於江那並不驚艷的“成長曲線”,希望的光芒重新照進劉鵬飛的眼眸。

就像蒲公英不知道飄向何方,沒有人能夠准確預測自己的軌跡,但人們總能在回溯過往時,看清來時的路。

光榮,總伴隨著艱巨﹔夢想,也許就在不遠的前方。從一名初出茅廬的新兵,成長為一專多能的專業大拿和連隊的優秀骨干,劉鵬飛意識到,兜兜轉轉的“螺旋彎道”,也是一個逐漸上升、不斷進步的通道。其中的沉澱與堅持,正是隻有自己才知曉的“夢想燃料”,是比“高光時刻”更為可貴的微光。

“把挫折這枚‘硬幣’翻過來,另一面就是轉折”

那一刻,訓練場很靜,手拿偵毒器材的一級上士潘慶龍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

“前往目標地域偵毒!”指令一出,潘慶龍迅速完成靜與動的轉換,如離弦之箭直扑作業點。

拔管、偵毒、轉進……潘慶龍動作銜接流暢,很快完成了多個作業點的偵檢。隨著最后一根顯色管漸漸變成紅色,潘慶龍的眉頭舒展開來。

“1分48秒!”幾乎與報時聲同時響起的,是戰友們熱烈的掌聲。

掌聲和贊揚向潘慶龍涌來,讓他鼻子酸酸的。連長馮彩慶激動地與他緊緊相擁:“我就知道,你肯定行!”

這下,潘慶龍的眼淚沒止住。

潘慶龍是名老兵,卻是一名防化“新兵”:部隊調整改革后,他從某倉庫轉隸而來,雖然在短時間內掌握了新專業的基礎課目,但由於底子薄、基礎弱,多空白點、混合點偵檢始終是一座“邁不過的山”。先后3次考核,他都沒有通過。

“實在不行就不練了,練好基礎課目已經不容易了。”挫折面前,潘慶龍產生了放棄的念頭。然而,他的心底又著實不甘。

望著訓練場上的火熱景象,渴望戰斗的潘慶龍心底無數次想象過,自己在賽場上摘金奪銀、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的場景。

“你從后勤崗位走來,不正像許三多從草原五班走向鋼七連嗎?現在遇到的這點挫折,不正是邁向新開始的轉折嗎?”正當潘慶龍想要放棄時,馮彩慶的這句話說到了他心窩裡。

《士兵突擊》是潘慶龍最喜歡的電視劇,就像他的軍旅寫照。他曾服役過的倉庫后勤點位,與電視劇裡的草原五班頗為相似,少了些“金戈鐵馬”的硝煙味,讓他馳騁沙場的夢想一度沉寂。

可是,當拐點悄然而至的時候,夢想卻披上了一件挫折的外衣。一邊是坎坷的爬坡路,一邊是平坦的老路,該走向哪,又如何走?

落日的余暉下,馮彩慶與潘慶龍坐在連隊門口的台階上,兩人的臉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這位曾榮立一等功的優秀連長,講起自己從士兵到軍官、從特戰尖兵到防化連長的成長歷程。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很多時候要感謝挫折。正是當時遇到的那些困難、挑戰,讓我能正視自己的弱點,找到前行的方向。”在馮彩慶看來,挫折也能成為轉折。

觀念轉變,難題成為課題,苦練不再是苦熬。經過一年多的訓練積累后,潘慶龍最終攻克多個險難課目,在旅裡比武中奪得偵察專業第三名,榮立三等功。

時節轉換,又一個退伍季來臨,一批老兵站在了軍旅人生的十字路口。

潘慶龍的故事,為那些遭遇挫折、萌生退意的戰友,在走留的天平上擱下一塊留隊的砝碼。

透過潘慶龍這面鏡子,很多戰友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遇到的困難。他們發現:“把挫折這枚‘硬幣’翻過來,另一面就是轉折。”

“下一站,冠軍!”面臨退伍的中士劉育兵,得知旅裡新一屆比武即將展開,立即向連隊請戰。

這一次,劉育兵的選擇和3年前一樣,依舊是留在軍營。

“夢想擱淺后,隻在沙灘上等待的人,或許將錯失下一場大潮”

部隊的退伍季,也是軍隊院校的開學季。

一所軍校的圖書館裡,從該旅提干的學員林超,正在認真學習。陽光從窗戶洒進來,他的筆尖在光影中不停游走,留下一行行密密麻麻的筆記。

在林超的記憶中,以往的陽光,可不像現在這般明媚。

2019年底,旅隊為參加國際軍事比賽選拔人才。得知消息,當時還是上等兵的林超第一時間報了名。由於軍事素質優異,他順利進入了集訓隊。

成功入選,只是開始。

東北寒冬,冷風刺骨,滴水成冰。訓練中,每次戴防毒面具跑3000米,都讓林超呼吸困難、頭痛欲裂﹔每次連貫完成翻越高牆、匍匐穿越鐵絲網等13個障礙,他都感到精疲力竭、想要放棄。

為了証明自己,林超咬牙堅持。經過3個月的高強度集訓,他成為集訓隊中的佼佼者。

就在這時,意外降臨了:一次穿越障礙訓練中,林超的腳踝嚴重受傷,隻能帶著惋惜離開集訓隊。

拼搏的過程有多艱辛,失落的痛感就有多真切。

“夢想擱淺后,隻在沙灘上等待的人,或許將錯失下一場大潮。”一語點醒夢中人,在連隊官兵的照顧、鼓勵下,林超的身體逐漸恢復,追夢的腳步再次啟程。

既然差了一步,那就更進一步。臥床靜養時,林超反復研究訓練錄像,查找作業缺陷,鑽研技術和戰法﹔傷病有所好轉,他便開始進行恢復性訓練,哪怕感到刺骨的疼痛,也沒有中斷訓練進程。

終於,在之后的兩次比武中,林超分別取得專業第二和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兩次榮立三等功,並在下士第一年擔任班長,實現了自己的軍旅夢想。

夢想,不僅凝聚在閃亮的軍功章上,還記錄在由薄變厚的筆記本中。

“砰、砰、砰……”旭日初升,清脆的槍聲打破寂靜。

煙塵還未散盡,一名一級上士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下落點、風向、距離等數據。

這名一級上士是該旅教練員代利強,這本厚厚的筆記本,不僅記錄了各種訓練要點,也寫下了代利強自己的心路歷程。

2018年,代利強在轉隸來隊之初便參加了陸軍“防化奇兵-2019”比武競賽,在幾個月的“魔鬼訓練”后,他和戰友們走向賽場,卻沒能奪得名次。

之后,代利強再次參加了旅裡組織的專業比武,卻在比賽中發揮失常,又一次與獎牌擦肩而過。

路難走,是因為總在走上坡路。

代利強沒有停下腳步。2020年8月,他和戰友們再次出征,在“國際軍事比賽-2020”“安全環境”項目比賽中取得集體第二名﹔同年12月,他再次參加了戰區陸軍組織的教練員比武,拿下防化專業第一名﹔一年后,他作為教練員參加旅裡的比武競賽,使參賽隊員的作業平均用時大幅縮短,7人在比武中取得名次,2人榮立三等功。

迎著光,靠近光,堅持就是力量。

代利強知道,如果在遇到挫折之后停下腳步,他可能永遠看不到這麼美麗的風景。

如今,代利強已經成為一名組訓骨干。在帶教的過程中,他更願意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向大家傳遞:“如果未來沒在約定中走來,那我們就加速向它走去。”(郭曉航、劉超、秦磊、海洋)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個別人物為化名)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