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軍區某團按照作戰標准端正練兵備戰導向——
工事構筑怎麼樣,實彈轟擊來檢驗

裝甲火炮行進間射擊檢驗地下工事。宋俊揚攝
金秋大漠,長河落日。
“轟!”隨著一聲巨響,炮彈精准命中一處地下工事。新疆軍區某團榴炮二連耗時近一周完成的“得意之作”,瞬間面目全非。
此情此景,讓該連官兵頓覺臉龐發熱。孰料,更難堪的還在后頭!
不一會兒,又一枚炮彈呼嘯而出,砸向坦克一連構筑的地下工事。揚塵散盡,坦克一連的工事雖遭到一定沖擊,但結構基本保持完備。
兩相比較,眼前的一切讓榴炮二連官兵更感慚愧。
“對標實戰要求,仔細算算投入與產出的效費比,孰優孰劣,高下立判!”該團領導告訴記者,此前,他們同時給榴炮二連和坦克一連下達了地下工事構筑示范任務,旨在引導兩個連隊取長補短、競比提高。
榴炮二連構筑工事,把主要心思花在了內部設置上,不僅硬化了地面,還對內部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專門設置床鋪、桌椅等,設施相對完備,看上去也十分整齊干淨﹔反觀坦克一連構筑的工事,對內部地面進行基本平整后,防潮墊席地而鋪當床,彈藥箱簡單架設做桌,同時在沙袋堆砌的壁壘上留出多個崖孔,以擺放彈藥、野戰食品和應急工具,外部加固后大量覆土,看上去並不美觀。
看了兩個連隊截然不同的“示范工事”,該團黨委決定改變評比方式,以某型火炮實彈射擊訓練為契機,利用實彈檢驗工事質量,為官兵上一堂實戰課。於是,便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一發實彈讓“看上去很美”的工事現形,這一經歷引起官兵深思。
“坦克一連構筑工事時,充分考慮實戰需要,看上去不太‘養眼’,卻能有效抗擊火炮打擊。”該團領導說,練兵備戰力往哪裡用、勁往哪兒使、著力點放在什麼地方,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來不得半點取巧的大問題。否則,平時“看上去很美”“聽上去悅耳”的事情,一旦走上戰場接受實戰檢驗,就可能陷入尷尬境地,甚至付出血的代價。
該團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引導大家深入查擺剖析練兵備戰中存在的不當做法。討論中,官兵提出,前期團裡注重營造競比氛圍,專門針對一些專業領域制訂了量化積分評比細則,雖調動了官兵精武強能的積極性,但有的單位為在競比中取勝,在一些與戰斗力建設關系不大的事項上用力過猛﹔有的單位為了“爭彩頭”“贏名聲”,對落實上級要求搞層層加碼,做一些過猶不及、畫蛇添足的工作。有時,隻需一個數據就能說明的工作,卻總結出台賬規范、經驗做法等一堆材料﹔軍事訓練中,在“米秒環”上追求原地踏步式精益求精,但在體系練兵、融合協同上仍有明顯短板……
找准症結才能有的放矢。官兵的意見被擺到團黨委會上,一班人深入剖析認為,這種無限拔高式的攀比,本質上是形式主義作祟,雖然披著“積極主動”“力爭上游”的外衣,但每一筆投入都是“賠本賺吆喝”,必須堅決徹底糾改。
為此,該團黨委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著力提升練兵備戰投入與產出效費比,瞄准先進戰斗力有效供給制訂獎優罰劣細則﹔機關部門端正考核評價導向,部署任務明確硬性標准,檢查整改重點糾治虛增項目,評價個人以實績為依據,從根本上剎住空轉虛耗、形式主義等不正之風。
同時,他們教育引導基層干部多求實效少看“痕跡”、多拼實力少爭“彩頭”,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推進戰訓耦合、體系練兵、轉型升級實踐中,營造“人人向戰、時時謀戰”的濃厚氛圍。
牽住“牛鼻子”,解決真問題。近日,該團組織創破紀錄比武,徒手拉汽車、滾負重輪跑等項目不見了,合成營戰斗推演、無人機操作等實戰化技能成為賽場熱門項目,新域新質作戰內容比重也有所增加。
“我們用實兵對抗檢驗訓練水平,引導官兵把精力更多投向體系融合、協同訓練。”談及變化,該團領導說,隨著脫離實際、一味加碼的不實之風被有效剎住,官兵輕裝上陣開展專攻精練,實戰本領明顯提升。(本報記者 侯磊 通訊員 王振興 趙治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