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走近邊關一線,跟隨記者一起探訪他們的故事

2024年06月13日08:24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某邊防連官兵巡邏途中。程允聰 攝

一夜風雪后,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某邊防連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這裡海拔5418米,連隊官兵長期駐守邊關哨卡,與冰雪相擁、與雲朵齊眉。

5月29日,記者到該連採訪,與一場風雪不期而遇。大雪過后,窗外天藍風疾、河山壯美。記者走進官兵中間,聆聽戍邊守防故事……

指導員魏旭鵬從小怕冷,在東北上大學的時候,一到冬季就喜歡待在宿舍裡。“我上課、吃飯都是一路小跑,否則就會被凍得渾身打顫。”讓魏旭鵬沒想到的是,參軍入伍后,他卻來到了四季飄雪、終年冰封的喀喇昆侖。

轉眼幾年過去,魏旭鵬已從一名地方大學生成長為連隊主官。身份的轉變,讓他對“寒冷”一詞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去年冬天,魏旭鵬帶隊巡邏。還沒出發,天空便下起了大雪。雪大路滑、能見度低,為確保車輛行駛安全,他決定下車徒步引導車輛行進。

“寒風卷著雪花,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憶起當時的場景,魏旭鵬至今記憶猶新。然而,風雪沒有讓他停下腳步!近3公裡的路程,魏旭鵬一路堅持在前面引導,車輛安全抵達徒步巡邏點時,他已成了“雪人”,連眉毛上都結滿了冰碴子。官兵陸續下車,並整理好裝具。稍事休息后,他又組織大家翻雪山、過冰河,行至距離最后一個巡邏點位不遠的地方——一段雪深1米多的路段出現在大家面前。

“同志們,我們是祖國流動的界碑,我們的每一次到達,都是一次庄重的宣誓。讓我們鼓足勁頭、全力以赴,征服這最后的‘攔路虎’!”簡短的動員后,魏旭鵬走在隊伍最前面,帶領大家繼續前進。官兵精神抖擻、士氣高昂,完成了當天的巡邏任務。

太陽越升越高,室外的積雪開始融化。跟記者聊起戰風雪、斗嚴寒的經歷,官兵們有說不完的話——

一次巡邏中,中士李棟與戰友走岔了,路上遭遇雪崩。數小時后,返回救援的官兵把他從雪窩裡刨了出來,並背回連隊。

那年春節,連隊通信光纜中斷,二級上士李丹帶領戰友張曉鋒前出檢修。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雪地裡,他倆輪流把維修工具放在懷裡焐著,防止工具表面結冰影響光纜熔接精度。

一次,上級要求連隊前出某點位執行偵察取証任務,途中需越過十幾道河谷。時值初夏,雪山積雪已開始融化,河谷內水深齊腰、水流湍急。戰士孟兆鵬過河時腳一滑,不慎落入水中。帶隊干部立即沖過去救助,兩人在水裡扑騰翻滾被沖出好幾米遠,才被戰友們合力救上岸。

……

不到邊防,不知官兵的艱辛。他們駐守的地方荒無人煙,是名副其實的“雪海孤島”和“生命禁區”。這裡沒有鎂光燈閃爍,達坂與雪峰是他們全部的舞台﹔這裡沒有花海綠柳,醒目的中國紅是他們最愛的顏色。單單一次採訪,記者就領教了這裡的殘酷。令記者心生感慨的不是艱苦,而是邊防官兵的堅守與奉獻。聽了這麼多故事,記者不禁發問:“條件這麼苦,是什麼支撐著大家在這裡堅守?”

“邊關雖苦,卻能催人成長。人生有這份經歷打底,無論以后遇到多大困難,都能從容面對、苦中品出甜來。”一級上士潘永輝回憶起初上高原的情景,他跟記者聊起一名老兵說過的話:邊防軍人就要純粹些,純粹地為祖國守防暫時放下一切,才對得起喀喇昆侖上空的日月星辰,對得起默默付出的青春芳華。

坐在記者面前,潘永輝時而低頭回憶,時而若有所思。忽而,明媚的陽光透過窗戶玻璃照射進來,打在盆栽綠植的葉子上。看到此情此景,潘永輝變得欣喜起來。他說:“邊關風雪寒,使命記心間。守邊防,是軍人的責任,是對祖國的熱愛,苦著苦著就甜了,守著守著就愛了。”

這幾年,潘永輝和戰友深刻地體會到了“守邊這份甜”:陽光板房、5G網絡、24小時熱水、微壓氧艙接連落戶營區,吃水難、用電難、吸氧難、通聯難等得到有效解決。一條條平整的邊防巡邏路直通邊關隘口,一套套信息化裝備列裝邊防哨所,官兵戰風斗雪開展實戰化訓練,攻克多項高原高寒環境下新裝備操作運用難題……

這份愛,走在邊防一線隨處可見:漫步營區,一條條戰斗標語讓人熱血沸騰﹔走進班排,一句句勵志格言貼在戰士床頭。每逢大項任務,主官立榜樣,軍士搶著上,官兵人人寫請戰書、決心書﹔每到退伍季,老兵爭著再巡一次邏、再站一班崗,把榮譽室裡的獎杯、獎牌擦了一遍又一遍……

“每年春節、建軍節、國慶節等節假日,來自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的關心、關愛與溫暖,讓戰友們心裡感到格外甜。”談起戍邊守防的“愛與甜”,潘永輝有些言猶未盡。

不知不覺,到了午飯時間。伴著窗外傳來的口號聲,記者看到,官兵整齊列隊、唱響連歌。

正午,陽光燦爛。整齊的隊伍裡,官兵的身影看上去並不偉岸,他們的事跡也沒有那麼驚天動地。但頭頂邊關月,心系天下安,他們忠於職守、接續奮斗,在這如鐵邊關續寫著新時代的青春詩篇!(陳利 吳安寧 郭帥)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