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機座艙到軍校講台——
一名女飛行員的“視界”之變
近日,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組織跨晝夜飛行,一架戰機正在起飛。趙培鈞 攝
空軍指揮學院專職教官葉諾男為學員授課。周煜 攝
暑期,難得休假回到湖南老家,葉諾男陪伴父母暢游沅水。
抬頭看,視野之內,碧空如洗,一架民航客機劃過天際,留下一道長長的尾跡。葉諾男不禁在心裡默念了一個數字——那是自己上一次駕機升空至今的天數。
此情此景,重回藍天的渴望,在葉諾男清秀的明眸中再次引燃。2022年底,已經飛行1000多個小時的她,作為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的一名優秀軍官,被選調到空軍指揮學院,擔任為期2年的專職教官。
看見什麼,與每個人身處的時代、所在的崗位、思維的深度等息息相關。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視界”。對葉諾男來說,她的“視界”格外豐富多彩——
作為空軍首批具有工學學士和軍事學學士“雙學位”的殲擊機女飛行員,葉諾男一次次駕機搏擊長空,目睹過晴空麗日的高天流雲,瞄准過碧波萬頃中的攻擊目標……
作為空軍首批選調到院校擔任專職教官的優秀軍官,葉諾男看見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深入推進,也看見了部隊扎實推進練兵備戰的蓬勃氣象。
“視界”之變,緣於戰位之變、思維之變、能力之變,也折射著一支軍隊的主動識變、應變、求變。
座艙內外、講台上下,葉諾男究竟看到了什麼?
艙內 艙外
向內是挖潛,向外是突破
這是葉諾男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戰機座艙蓋高高揚起,著飛行服、戴頭盔的她,下頜微抬,一臉英氣。
打開的座艙蓋,似乎是個隱喻。這名90后軍人成長的經歷,也是一個不斷“打開”的過程。
飛行之路多坎坷。剛剛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學員時,她連初教機的模擬器都飛不好,一度陷入自我懷疑和沮喪失望中。
無數次苦練精訓,換來的是上百個儀表參數爛熟於心,幾百個操縱動作形成肌肉記憶,近百個特情處置方法倒背如流……
飛得久了,她漸漸迷上了對戰機的“掌控感”。開加力時發動機的嘯鳴、穿雲時駕駛杆的微微抖動、大載荷機動時座椅的有力托舉……所有這些,她都細膩地捕捉到並精准地感知著。
同批女飛行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空軍首批改裝“飛豹”戰機的前艙女飛行員……這些年來,隨著青春的航跡越飛越高,葉諾男擁有越來越多的亮眼“標簽”。
但她並不滿足於此。她一次次問自己:“飛行員的目光究竟能看多遠?究竟能有什麼樣的作為?”
有一天,飛行結束,葉諾男看著緩緩升起的座艙蓋,似乎找到答案: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破繭的過程,向內是挖潛,向外是突破,必須讓視線穿透座艙,投向更廣闊的世界!
機遇,隻向勇於求變的人展露真容。當時的葉諾男或許並沒有意識到,她的一系列選擇,恰好趕上了時代的風生水起——
2017年,軍隊院校研究生招生簡章下發到飛行大隊,葉諾男留意到,自己符合報考研究生的條件。
斟酌再三后,她向組織提出考研申請。在此之前,由於訓練任務安排得很飽滿,很少有飛行員有精力考研,更沒有女飛行員申請過。
沒想到,旅領導格外支持:“你放心考,需要資料我們幫你找。”隨后,葉諾男以高分考入空軍指揮學院指揮系攻讀在職碩士研究生。
葉諾男入學當年,正趕上空軍指揮學院推開新一輪教學模式改革,向戰研戰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恰巧,上級將某專項研究任務交給了葉諾男所在的航空兵某旅,她當仁不讓地參與其中。
讀研期間,葉諾男把這個課題作為主要研究方向,系統學習理論知識,深入展開前瞻研究。導師蘇英振教授說:“小葉像對待飛行一樣對待學習,真是帶著論文飛,飛出了戰斗力。”
后來,她不僅順利取得軍事學碩士學位,撰寫的畢業論文還被空軍指揮學院評為優秀論文。
2022年,空軍指揮學院首次面向全空軍選配專職教官。得知這一消息,葉諾男主動報名。負責面試的陶全明教授回憶:“當時,她剛從飛行一線下來,顯得有些疲憊,但眼神裡有光,語速特別快,思路很清晰,觀點充滿戰味。”
機會再次垂青了這位年輕飛行員,她以優異的成績入選首批專職教官,也成為空軍指揮學院航空兵戰術教研室組建以來首位站上講台的女教員。
再次邁入空軍指揮學院大門那一刻,葉諾男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沒有航線的空域中飛出自己的航跡,要在沒有路標的征程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台上 台下
學好,會得到已知﹔好學,將打開未知
站上三尺講台,視力極好的葉諾男,幾乎能看清教室裡每名學員的眼神和表情。
然而,葉諾男第一次上課,就因為課件中的一個數據,引發學員現場質疑。這名學員發出的“連環三問”,令她有些尷尬。
隨后,台下學員紛紛開始小聲交流討論,課堂險些失控。葉諾男冷靜下來,謙虛誠懇地請坐在教室后排的專家教授進行了補充解答。
課后,這名學員找到葉諾男交流時,她直言非常欣賞這名學員“發難”背后求知的主動性和扎實的理論功底。
“學好”與“好學”,兩字順序之變,意義大不相同。課堂上,葉諾男曾多次引用院領導講過的一句話:“學好,會得到已知的答案﹔好學,將打開未知的視野。”
站在講台上,葉諾男有了不一樣的視角,她恍惚看到當年的自己——主動選擇才是成長,主動選擇時代才能獲得更遠的成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葉諾男對“給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這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體會。
在她看來,“一桶水”不應該是“一碗水”的簡單累加,而應該是認知的指數級增長。
的確如此,葉諾男以前自認為對武器裝備、性能原理、操作使用非常熟悉。站上講台,她才發現,自己的理論儲備其實有不小的欠缺。
與來自指揮機構、一線部隊的學員廣泛深入交流后,她意識到,自己原來思考問題時“站得還不夠高”。
講台上下的角色轉換、院校與部隊的緊密對接、知與行的深度融合,葉諾男的“視界”為之一變——
她看到,變革浪潮洶涌澎湃。這幾年,空軍戰略轉型加速推進,實戰化訓練走深走實,先進的作戰理念、迭代的武器裝備、全新的組織形態……這一切,讓人感到新鮮和振奮。
她看到,“風暴”在學員們頭腦展開。下一場戰爭,首先在軍人的頭腦中打響。必須加快教員、學員的認知迭代升級,讓思維認識在“更上層樓”中窺見無限風景。
去年,葉諾男作為評估組專家,參與某大項演練。講問題,她一針見血﹔談理論,她信手拈來。任務指揮員評價說,她對未來作戰的理解,已經超越了一般飛行員,她對前沿理念的研究深度廣度,更是令人意想不到。
個體 體系
入局靠勇氣,破局憑能力
電子顯示屏上,交錯延伸的攻防航跡、密密匝匝的兵力符號、力量運用的紅藍線條,無聲彰顯著這場演練的強度之高。
這是葉諾男作為專職教官第一次參加戰役層級指揮推演。曾經,她作為一線飛行員,是體系對抗中突擊兵力的一部分。然而,大體系、大棋局上的兵力運用與態勢顯示,是以往作為戰術末端的飛行員難以接觸到的。
這種在認知和思維層面的巨大沖擊,讓葉諾男產生了強烈的本領恐慌。這也觸發了她對聯合作戰體系的進一步思考:我是誰?該有何作為?
體系的問題,自然需要在體系中作答。葉諾男說,每一名軍人,都需要在時代坐標中定位,在強軍事業中定義。
定位坐標的前提,首先是融入整個體系。
入局,往往意味著得到與舍棄、打破與重構,非有勇氣不可。這,恰恰是葉諾男最不缺少的。
生活中,葉諾男愛說愛笑,對細節從不“湊合”,年輕人感興趣的東西,她都玩得很“溜”。
面對工作,葉諾男更是全力以赴——
參加演練,首次任務失利。她說:“輸,不可怕﹔怕,才可怕。”一連查閱27冊100多萬字的資料,研究數百個戰機精確打擊視頻后,她最終練成“一劍封喉”的硬功。
初到院校任教,面對台下端坐的數百名校官,30歲出頭的葉諾男給自己打氣:“我年輕,怕什麼!”
某空地協同課題,是葉諾男“入局”的一個接口。“地面的‘眼睛’看得准,空中的‘拳頭’才能打得准。”她始終認為,飛行員的戰場不僅僅在天空,更在地面。
課題理論研討會上,看到佩戴軍委機關和陸軍、海軍等不同臂章的戰友們圍坐一起熱烈交流,她頓感一股力量在胸中升騰。
課題進入實兵驗証階段后,幾乎整整一年,葉諾男和裝備專家以及陸軍部隊的戰友“泡”在一起,反復開展空地協同訓練,統一標准、改進流程、校准裝備。
對某軟件進行技術升級時,個別專家對團隊裡這個年輕人還不太認可。后來,葉諾男漸漸用“數據”征服了他們:“所有數據,都是我一個個架次飛出來的……”
見証實力的機會來了。今年7月,空軍指揮學院畢業學員迎來大考——畢業演練時,專職教官葉諾男作為“模擬旅長”,帶著學員進行實戰背景下的作戰方案籌劃。
“席位”一變天地寬。坐在指揮員席位上,這位女中校已經把目光投向更大的體系——兵力如何運用、信息如何共享、要素如何配合,一整套方案在她腦海逐漸成形。
此役,葉諾男帶領的模擬旅,大獲全勝。
過去 未來
成為一束光,照亮前方路
春去秋來,2年的專職教官生涯倏然而過,今年底,葉諾男就要離開校園、返回戰斗一線。
在老部隊,葉諾男有一個很酷的雅號叫“特情女俠”,因為她飛行冷靜沉著,憑借對戰機狀態的精准識別,曾多次成功化解空中特情。
就像武俠小說裡在深山練就一身武藝的俠客,盼望早日下山到武林一展身手一樣,如今葉諾男重返藍天的戰斗渴望又多了幾分。她尤其憧憬,不久后自己能爭取到改裝新型戰機的機會。
前不久,一位軍旅畫家贈送給葉諾男一幅美術作品。畫面中,一隊女飛行員拎著頭盔,意氣風發走向新型戰機。葉諾男將這幅作品,擺到了教官宿舍最醒目的位置。
宿舍沙發上,那厚厚一摞軍事類、社科類書籍,葉諾男快要翻遍了﹔專家教授們分享的前沿資料、先進理念、國外文獻,她積攢下海量數據……
除了知識的積累,還有內在的轉化。在校期間,葉諾男多次參與重大理論研究、課題攻關、演訓任務,接觸到最前沿的理論和最新鮮的實踐探索。這些豐富的積澱,使她打開眼界的同時,也經歷著一次次認知的重構、理論的重組、能力的重塑。
從飛行員到專職教官,“生物鐘”也變了。以前執行飛行任務,必須充分休息,保証精力集中﹔現在,她常常備課、研究到凌晨。
走出辦公樓時,她看到教研室裡還亮著盞盞燈光。那一道道光,折射出教員們為戰育人的時不我待,也將照亮那些邁向未來戰場的學員們。
盡管加班很累,但回宿舍的路上,葉諾男常是笑著走回去的。
收獲帶來踏實感的同時,葉諾男內心又有一絲焦慮。對時間格外敏感的她,強烈意識到,一切都在加速,而自己仿佛還停在原地。就像實彈射擊一樣,她擔心自己錯過最為關鍵的“時間窗口”。
有時,葉諾男也會問自己:雖然認知先了一步,但是飛行時間變少,自己是不是“飛慢了”?
每當焦慮時,她都會想起一件往事——
一天,大雪紛飛,一名戰友想在雪地走出一條直線,於是埋著頭,比著腳印往前走。沒想到,走出的足跡竟是曲曲折折。
當這名戰友從遠處找到一個參照物,再重新往前走時,卻驚喜地發現,這次真的走出了一條直線。
葉諾男記起,一位自己敬仰的飛行前輩曾說過,機遇是留給有准備的人,留給有准備且敢於做的人,還留給懂得取舍的人。
站在過去與未來的十字路口,葉諾男終於想明白:隻要錨定目標,不急不躁,穩扎穩打,終將到達夢想的彼岸。(劉亮亮 董凱 董賓 楊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