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觀察丨我們在朱日和站崗
第81集團軍某旅某連警衛排戰士的工作日常,站崗執勤。王子祥 攝
“崗亭就是我們的戰位”
上等兵林兆龍至今還清晰記得,他得知自己要到朱日和當兵時的激動心情,以及聽到自己被分到第81集團軍某旅某連警衛排的失落瞬間。
“當兵的,誰不向往朱日和?”林兆龍坦言,朱日和,人民軍隊實戰化訓練的風雲之地,自己沒入伍前就通過媒體知道了這個地方。那時的他認為,隻有在沙場上操槍弄炮,才能算是當兵。警衛排常年站崗執勤,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太過平凡且無趣。
這樣的想法,在林兆龍坐著運送新兵的大巴車看到營區的第一眼起,發生了動搖。
營區大門兩旁,哨兵身姿挺拔,穿戴裝具,手持步槍。他們身后的警示牌上,8個紅色大字“衛兵神聖,不容侵犯”格外醒目。當看到有大巴車駛向營區,一名哨兵從崗亭中走了出來,上前攔截車輛,詳細詢問並核查車輛的出入証明。
“只是最普通的站立和走路都很帥氣、很專業。”坐在大巴車上,林兆龍同新訓戰友們一起探著頭,好奇地打量著幾名哨兵,得出了這樣的第一印象。
“警衛排就是一個旅的門面,是進門第一眼就看到的標杆。”新兵班長這樣告訴他們。林兆龍的腦海中浮現出自己第一次進入營區時,看見的那幾名哨兵。
隨著專業訓練階段結束,林兆龍正式開始參與連隊站崗執勤任務。
“在警衛排有一串數字,不約而同被當作所有人的‘公用密碼’——36524。”上崗第一天,老班長們告訴他,來到警衛排,就要做好365天×24小時隨時待命的准備。
此后的每一天,林兆龍都要跟著班長們站滿2班日崗和1班夜崗。無論是烈日酷暑還是大風暴雨,日復一日緊張而枯燥的生活讓他越來越迷茫。直到有一次,看到同批入伍、被分到其他專業的戰友背著槍經過大門,准備跟著連隊去演習,林兆龍終於忍不住找到班長,表達自己不想再站崗的想法。
當天晚上,班長替他站了那班夜崗。
巧的是,就在那天夜裡,警報驟然拉響。原本輾轉難眠的林兆龍按照之前反復學習過的預案,跟著班長們一起行動起來,領取武器裝備后,快速到達營門戰位,及時處置了特情。
“那時特別緊張,手裡都是汗,心裡卻很清晰。”那次戰備拉動,林兆龍站在后排,將班長們處置特情的全過程看在眼裡。那短暫卻刺耳的警報聲,深深刻進他的心裡,幫他驅散猶疑。
“警衛不僅是帥氣的門面,更是守衛營區的第一道防線。”親身感受到警衛的責任與意義后,林兆龍再次找到班長,申請重新參與執勤。
重新回到崗亭站崗那天,朱日和遇上難得的好天氣,林兆龍對那天的一切都印象深刻。他在崗台上站完了一班崗,下崗后又主動申請跟著班長去打掃營區衛生,心裡感到無比踏實。
“在警衛排,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糾結,可最終大家都選擇留下,發自內心地愛上這個崗位,在這裡奉獻自己的青春。”班長孔志遠已經在警衛排堅守了8年。這8年裡,他經歷過傷病,輾轉過不同的崗位,最終克服重重困難,主動申請回到大門崗,堅守著屬於自己的1平方米戰位。
“崗亭就是我們的戰位。”每年新兵下連,孔志遠的故事總是被班長們一遍遍講起。
那時,孔志遠因腳傷沒法長時間站崗,連裡安排他到其他崗位上工作。他卻在傷病剛有些好轉時,就申請回到最辛苦的大門崗。
孔志遠重新走上戰位那天,班裡的戰友紛紛為他的身體狀況感到擔憂。一班崗站下來,他的軍裝已被汗水浸透。指導員讓他再休養一段時間,他卻堅決表示想留下來。
“我是一名戰士,戰士不能放下手裡的槍,更不能離開自己的戰位。”這是孔志遠的心聲,也是警衛戰士們相信並踐行的誓言。
第81集團軍某旅某連警衛排戰士的工作日常,示范教學。王子祥 攝
“平時能堅守,戰時能沖鋒”
“哨位就是戰位,上崗就是打仗。”這句在警衛排流傳了許多年的話,該連喬連長卻不完全認同。在他看來,警衛排的目光不能隻停留在營區裡,戰士們更要隨時做好走上戰場、直面勁敵的准備。
喬連長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次經歷:那一年,警衛排第一次走出營區,走上駐訓場,參加大家向往已久的實兵演習。官兵渴望大展身手,卻頻頻因“沒接觸過”“不會”而完成不了上級下達的指令。班組協同時,他們更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對接配合錯漏百出,最終隻能興沖沖地去,灰溜溜地回。
去年,為了提升警衛排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喬連長和指導員達成共識后,決定召集支委,集思廣益研究方案。
他們針對性地制訂了一系列“強訓計劃”——先是把合成營中的部分訓練課目修改調整后引入警衛排,又主動向旅裡申請,承擔起“指揮所警戒防衛”課目的規范試點工作。
喬連長告訴記者,警衛排執勤日夜不歇、全年無休,本來就十分辛苦。剛開始加訓時,不少官兵確實有過消極抵觸情緒。可隨著“強訓計劃”扎實推進,大家的視野在訓練與學習中不斷得到拓展,對於警衛排使命職責的認識也邁上了新台階。
“過去大家對自己的定位是能站崗、能出公差,現在大家對自己的要求是能上戰場、能打勝仗。”中士崔勝是連裡的訓練骨干,在“強訓計劃”推行過程中,他也親身經歷了從“不理解”到“主動干”的轉變。
今年初,崔勝主動向連裡申請,承擔起一部分課目的教學法創新任務。在連裡定期組織的教練員評定中,崔勝得到戰友們一致好評。他告訴記者,過去大家隻關心腳下1平方米的戰位,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抬起頭,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戰場。
去年秋天,一場旅級別的紅藍對抗演訓展開。掩護指揮所轉移過程中,游動哨突然發現有可疑人員闖入警戒區。哨兵立即向指揮員報告情況,一邊繼續完成跟蹤偵察,一邊請求支援。最終,確認可疑人員為“敵”偵察力量后,指揮員採取邊處置邊報告的方式,派遣支援哨兵前出,成功將“敵人”擒獲,保証了指揮所的安全。過程中,警衛分隊各點位配合默契,命令執行干脆利落。這場演練証明了警衛排的努力沒有白費,也更加堅定了官兵研戰為戰的決心。
“平時能堅守,戰時能沖鋒。”二級上士周玉象在那次行動中擔任游動哨負責人。已在警衛排服役11年的他,親身經歷並見証了警衛排戰友們的觀念升級與行動轉變——
“過去下了崗,大家總想著趕緊回宿舍休息﹔現在下崗后,大家都跑向訓練場,抓緊時間完成今日的訓練計劃。”
“過去班排開會,大家最多總結一下近期的執勤情況以及出公差的任務有沒有完成好﹔現在班排開會,討論離不開訓練,常常有人提出提升訓練質效的新想法……”
周玉象告訴記者,從大門崗到訓練場的那條路,警衛排每一個人都留下過奔跑的足跡。
第81集團軍某旅某連警衛排戰士的工作日常,防暴訓練。王子祥 攝
“我們在朱日和守望著也見証著”
下了火車,沿著公路一直向北,就到了朱日和。
這條向北的路向來車流不多,越走越開闊,也越走越荒涼。每年春天,很多心懷期待的新兵都是沿著這條路來到朱日和。到了秋天,一批又一批老兵也是經過這條路離開。
朱日和遠離城市,冬季滴水成冰,夏季烈日灼人。駐守在朱日和,若說心情沒有過起伏,那一定是假話。可數不清有多少人,在面臨走與留的選擇時刻,依舊放棄了遠方,選擇了駐足。
下士莫德揚還記得,兩年前,自己面臨退伍回家還是選晉軍士時,內心是如何糾結。甚至有一次,他前一晚剛簽好了退伍申請書,第二天一早又找到班長把那份申請書要了回來。
最終,在一個清晨的升旗儀式上,他做出了選擇。
那天,正好輪到莫德揚擔任升旗手。擎旗、撒旗、升旗,一套熟記於心的動作結束,看著五星紅旗隨風飄揚,感受著心臟在胸膛中有力地跳動,莫德揚突然聽到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呼喚他——留下來吧,在這裡繼續堅守下去。
那年退伍儀式上,莫德揚作為向軍旗告別儀式中的擎旗手,送別了自己同年入伍的戰友。回到連隊后,他紅著眼眶穿戴好裝具,走向自己的哨位。
那一天,天空很美,碧空如洗、萬裡無雲。在南方老家,莫德揚很少能見到這樣的天空。他告訴記者,也許是因為朱日和的土地太過荒涼,很多人到了這裡都會愛上仰望天空。
記者順著他的目光望去,視線同朱日和土地上許許多多道沉默卻堅毅的視線相交。
這些視線裡,有一道格外悠長。它來自警衛排最年長的班長孟祥熙。到今年12月,孟祥熙在朱日和站崗將滿12年。12年光陰匆匆,可也留下了許多個難忘的瞬間,支撐著他在茫茫大漠中繼續堅守。
“12年前的朱日和比現在要荒涼得多。”作為“第一代創業人”,孟祥熙熟悉營區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他見証了營區從一無所有到樣樣齊備,也見証了朱日和沙場上人民軍隊實戰化訓練的轉型升級。
“剛隨部隊移防到朱日和時,崗台隻有一個水泥台,連值班室都沒有,進出登記隻有一張半新的木桌。”在孟祥熙的記憶裡,從隨便找一片沙地練體能,到如今有專業化、集約化的室內訓練場地﹔基地門口的大字從“協同訓練基地”到“聯合訓練基地”……12年過去,朱日和的變化正是我軍軍事訓練現代化的縮影。
“我們在朱日和守望著也見証著。”2017年,孟祥熙代表單位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站在整齊的方陣中,聽著沙場上戰車掠過的陣陣轟鳴,孟祥熙無比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正和滾滾向前的時代車輪同頻共振。時至今日,那種心神激蕩依舊未減分毫。
平時在連裡,孟祥熙擔任國旗班教練員。升旗,這個與日出同步完成的儀式,無論重復多少次,都讓孟祥熙心潮澎湃。每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在晨光中飄揚,孟祥熙都會感到自己仿佛正和祖國心跳同頻、呼吸同步,這也讓他對自己的堅守更加充滿信心。
“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在孟祥熙的筆記本扉頁,記者看到了這句來自《士兵突擊》中的經典台詞。這是孟祥熙最喜歡的一部電視劇。每當有年齡小的新兵下連到班裡,他總是要把這部劇推薦給他們。在《士兵突擊》中,孟祥熙最喜歡也最難忘的情節之一,便是許三多堅守在草原五班,日復一日地站崗、升旗。
“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不懈奮斗,也能擁有最精彩的青春。”孟祥熙說,大時代離不開每個平凡的人。他一直堅信,即使站在隻有1平方米的戰位上,他們的守望與見証,依然意義非凡。(韓一民 朱柏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