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以科技賦能軍事理論現代化

2024年12月31日09:2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當前,隨著新一輪軍事革命的加速演進和顛覆性軍事科技的高速發展,軍事理論現代化日益成為軍事理論與軍事科技緊密結合、以科技賦能推動軍事理論不斷創新的現代化。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需要正確認識軍事科技與軍事理論的發展關系,探索科技賦能下軍事理論現代化的人才基礎、研究內容與創新方法。

培養科技引領的軍事理論創新人才

人才是軍事理論創新的主體,建設一支高層次復合型的理論創新人才隊伍是實現軍事理論現代化的關鍵。現代軍事理論研究呈現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深度融合的局面,需要培養大量理技融合型軍事創新人才,打造協同開放的理論創新組織模式,為推動軍事理論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首先,軍事理論研究人員要有“科技頭腦”,增強對科技的理解力、運用力和鑒別力。軍事理論研究人員要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發展動態,利用多學科交叉的跨界思維理解科技中蘊含的全部意義,發掘前沿科技的巨大軍事潛力﹔要注重將科學研究的方法引入軍事理論研究,借鑒大數據分析等方法來研究軍事理論,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結合起來,克服原有軍事理論研究經驗主導和精確性不足的局限﹔與此同時,還要善於識破那些打著科技前沿名號的“偽科學”,看清競爭對手釋放的科技“迷霧”。其次,軍事科技研究人員要有理論思維。軍事科技研究人員要克服“技術決定論”的狹隘思維,認識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相互交織而非截然對立的,主動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軍事科研,同時注重對先進軍事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加強對戰爭形態和制勝機理的認識,深化對軍事技術應用價值和發展趨勢的理解。再次,建立健全理論人才與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機制。可以綜合性研究課題為牽引,廣泛抽調各領域專家組成跨學科聯合課題研究組,發揮各自特長,在不斷地交叉碰撞之中點燃理論創新火花。不同類型的研究單位還可以互相選派人員進行交叉任職,促使理論人才和科技人才相互借鑒、共同成長,打通學科鏈、創新鏈,提升理論創新整體效能。

聚焦科技主導的軍事理論研究內容

軍事理論中雖然有著一些古今通用的原理,但具體內容會隨著時代和實踐的演進不斷變化。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突飛猛進,一系列高新技術的出現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引發戰爭制勝機理、制勝要素和制勝方式的深刻變化,為軍事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對象。

首先,要研究強敵對手。戰爭的對抗性決定了軍事理論研究必須緊盯強敵之變,爭奪軍事理論制高點。當前,世界主要大國正在針對前沿科技加緊開發新的作戰概念與戰術戰法,軍事理論研究要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把對手的作戰概念、作戰方式和作戰能力搞清楚。同時要緊盯科技之變,加強開發新的作戰概念,實現從跟進研究到同步再到趕超,在軍事理論上形成非對稱制衡優勢。其次,要研究智能化戰爭。當今世界,顛覆性前沿科技的發展助推戰爭形態向智能化演進,戰爭的時空特性和攻防模式已經發生深刻改變。軍事理論研究要聚焦智能化戰爭,准確把握智能化戰爭規律和特點,積極預測科技對未來戰爭的影響,實現從被動適應戰爭向主動設計戰爭轉變。再次,要研究新質戰斗力。科技的發展催生了新質作戰力量,改變了人和武器的結合方式,直接促成了新質戰斗力的誕生。比如,未來戰場人機一體的聯合作戰行動將成為重要作戰樣態,極少數士兵帶領數量龐大的“蜂群”“魚群”“蟻群”進行智能集群作戰成為可能。軍事理論研究要聚焦新質戰斗力,在新興領域中抓住機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前瞻探索新質戰斗力的生成路徑和釋放規律,以先進理論牽引拉動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建設,為加速新質戰斗力的孵化與生成提供理論支撐。

打造科技支撐的軍事理論研究范式

智能科學范式被稱為科學研究的“第五范式”,是一種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以融入人的價值和知識為手段,以人機共融為特征的跨領域科學研究規范。進入智能化時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發展迅速,要求把“智能因子”全方位有機融入軍事理論研究實踐之中,開啟軍事理論研究的“第五范式”。

首先,探索以數據為中心的研究方法。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大范圍全面搜集戰場情報數據,高效篩選和整合多源數據,實現跨域和跨場景數據非線性耦合和復雜關聯。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多元數據搜集與多維數據處理的強大功能,打通軍事理論、技術、裝備等各要素之間的數據鏈路,實現各研究要素間以數據為中心的跨域協同增效,貫通理技融合的“底層通道”。其次,創新人機協同的研究模式。隨著機器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主機從”的研究模式逐漸轉變為“人機融合”。人工智能的全域知識和關聯預測能力正在幫助研究者突破傳統思維局限,消弭傳統領域分割,開啟軍事理論研究的“頭腦風暴”。要探索人機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建立正和博弈的動態反饋機制,將研究者的非線性抽象思維與機器的強大算力優勢結合起來,實現知識整合與貫通、動態模擬與推演、前瞻分析及決策,為軍事理論研究提供最大智慧增量。再次,打造軍事理論“預實踐”平台。實踐是檢驗軍事理論成果的“試金石”,隻有不斷地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才能實現軍事理論螺旋式上升。一方面,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先進科技手段構建虛擬實驗平台,通過推演、分析、評估等手段對作戰場景和戰斗力生成過程進行仿真和模擬,在逼真的實驗環境中檢驗概念設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從而不斷完善和發展軍事理論﹔還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半事實”的作戰場景,以可視化的方式來直接展現戰斗過程和結果,啟發軍事理論人員思維,縮短新理論生成周期。另一方面,綜合運用實兵演訓活動,在預設的未來戰場環境和作戰條件之下,進行綜合性作戰實驗,與虛擬實驗相互補充,提供更為可靠的預實踐量化數據,在更為接近實戰化的環境之中驗証和發展軍事理論。(陳紀豪 劉楊鉞)

(責編:彭靜、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