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新年前夕,遼寧省沈陽市軍地人員看望親歷長津湖戰役老兵張健——

“您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2025年01月04日08:3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張健(左三)與學生交流。姚振鋒攝 

張健(左三)與學生交流。姚振鋒攝

  2024年12月30日上午,遼寧省軍區沈陽第十四離職干部休養所93歲抗美援朝老兵張健家中,傳來陣陣掌聲。沈陽市沈河區人武部官兵代表,與南京街第九小學的幾名學生,相約來到張健家中看望,為他送去新年祝福。

  “爺爺,聽說您當年在戰場上負傷,右腳隻剩下了4根腳趾?”學生們的提問,讓張健少見地在外人面前脫下鞋子,露出干枯瘦削的右腳:“這根小腳趾是1950年在長津湖戰役中凍掉的,現在早就不疼了……”

  1950年11月,接上級命令,張健隨部隊奔赴東北,從輯安(今吉林省集安市)入朝作戰。當時,朝鮮的天氣非常寒冷,但因物資匱乏,志願軍官兵大多衣著單薄,有的還沒有領到合適的鞋子。隨部隊開赴下碣隅裡途中,部隊時常遭遇敵機偵察掃射。張健和戰友們白天趴在雪窩裡隱蔽休整,晚上在夜色掩護下急行軍。

  一天夜晚,部隊接到突襲敵人后勤倉庫的命令。山路上覆蓋著厚厚的冰雪,加上鞋大不跟腳,張健爬山時踉踉蹌蹌,一個勁兒地打滑。為了不影響行軍速度,他索性脫掉鞋,光著腳走了幾公裡山路。中途休整時,張健又重新穿上鞋子,急行軍十多公裡,按時抵達戰斗地點。直到戰斗勝利結束回過神來,張健才發現雙腳已經失去知覺。他請戰友幫忙,用冰雪搓腳緩解凍傷,感覺稍好一些后,隨部隊繼續轉戰。

  “長津湖戰役,我所在部隊有許多戰友凍傷。行軍時褲腿、鞋子裡全是雪,時間長了化成水。打阻擊時我們埋伏在雪窩裡、山頭上,褲腿和鞋裡的雪水又結成冰,凍得人瑟瑟發抖。”張健告訴大家,有人說在抗美援朝戰場是“一把炒面一把雪”,他當年沒有吃過炒面,隻吃過凍土豆。零下30多攝氏度的極端天氣,凍土豆放在腋窩下面1個小時都沒解凍。他唯一一次吃到飽飯,是和戰友把敵人擊退后,吃到繳獲的罐頭。

  后來,新的戰斗打響。隨部隊穿過一片過膝雪地時,張健跑著跑著,感覺雙腳又麻又脹。為了跟上隊伍,他一直咬牙堅持,直到戰斗結束到后方醫院診治時,才脫下鞋子讓醫護人員查看雙腳的情況。他沒想到,腳后跟上凍傷的皮膚一遇暖,和鞋子一起被“脫”下來。經診斷,張健右腳小腳趾凍傷最為嚴重。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不久后,這根腳趾壞死脫落。

  “我傷得不算重,很多戰友的凍傷比我嚴重得多。和我一起接受治療的一位戰友,一隻腳凍傷壞死,血肉和鞋粘在一起,脫鞋的時候怎麼也脫不下來……”張健說,他當時還想繼續隨部隊作戰,但因為雙腳凍傷嚴重無法行走,隻得轉回國內繼續接受治療。

  看著張健殘缺的右腳,一名學生感慨:“爺爺,您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張健擺擺手說:“八級傷殘,算不上什麼英雄。”

  腳傷恢復后,張健前往有關單位報到,希望再次入朝作戰。當時該單位成立不久,人員緊缺,張健便留下來,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年后,得知招收飛行員的消息,張健積極報名。雖因腳傷未能如願,但經過學習培訓,他成為人民空軍一名政治干部,直到1986年離休。

  “爺爺,雪窩裡面是什麼樣”“吃凍土豆是什麼感覺”“當時有沒有大飛機”……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學生們認真聆聽張健的講述,不時提出問題。張健感慨地說:“當時我們武器裝備落后,趴在雪窩裡唯一的心願就是有飛機來支援,早日打敗敵人。如今咱們的國家強大了,未來還會有更加先進的飛機,等著你們去翱翔藍天呢!”

  “您和戰友當年在戰場艱苦作戰,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為張健送上新年祝福。“我們的任務完成了,你們的任務還在繼續……”張健笑著對大家說。

  臨別時,張健拿出一袋紅彤彤的蘋果,給每人發了一個,祝大家的生活甜蜜幸福。返程路上,大家繼續交流著老兵的故事,心裡都暖意融融。(李禹墨、徐海強)

(責編:彭曉玲、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