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無論是否身著軍裝,退役軍人李運飛的人生始終與3個角色緊緊相連——

一名老兵的奮斗誓言

2025年01月04日08:3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圖①:李運飛(右一)與戰友執行滅火任務。受訪者供圖

圖①:李運飛(右一)與戰友執行滅火任務。受訪者供圖

圖②:李運飛(中)到學校開展公益活動。受訪者供圖

圖②:李運飛(中)到學校開展公益活動。受訪者供圖

圖③:李運飛(右)參加消防演練。受訪者供圖

圖③:李運飛(右)參加消防演練。受訪者供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市長寧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李運飛,從小就有一個心願:當兵,在部隊一直干下去。

  然而,2018年公安消防部隊退出現役的消息,讓時任武警新疆消防總隊庫車大隊開發區中隊政治指導員的李運飛陷入糾結:“也想過轉業回老家,但又舍不得老部隊。一想到留隊也面臨退役,心裡更沒了主意。”

  李運飛給退役多年的父親打電話,想聽聽父親的意見。父子倆有了下面的對話——

  “兒子,我現在還懷念部隊的起床號聲。你如果留隊,還能聽得到嗎?”

  “起床號聲?”李運飛有些驚訝,“改制之后,應該會延續部隊很多傳統,肯定有呀!”

  “那爸爸羨慕你啊……”父親給李運飛發來一張照片,“想一想你當時為啥穿上軍裝,再做決定吧!”

  李運飛點開照片,心中一動:這不是那段視頻的截圖嗎?他回想起那年夏天的一場生死較量。

  逆行者

  “即使不穿軍裝,也有責任站在為人民逆行的隊伍中”

  2018年6月23日,地處山區的庫車市烏尊鎮因連日暴雨突發山洪,往日平靜的喀讓古河水量暴漲,洪水拍打著堤岸,一浪猛過一浪。

  “來人啊,快救救我們!”一對駕駛拖拉機過河的中年夫婦被困在河道,正驚慌地呼喊。兩岸聚來三三兩兩的群眾,有的焦急地打電話求救,有的大聲喊話安撫他們的情緒。

  突然,一聲警笛穿過山谷。“消防員來了!”兩輛紅色的消防車風馳電掣而來。先頭車一個急停,身穿“橄欖綠”、外披“消防橙”的李運飛率先從車上跳下來。當時,擔心洪澇災害突發,他們正在山區巡邏,接到報警立刻趕來。

  官兵帶好救援器材,迅速向河邊奔去。“情況緊急,立即進行涉水營救。”洶涌的洪水中,拖拉機車身出現傾斜,李運飛有條不紊組織救援:保障組負責架設連接河兩岸、途經受援點的低空救援繩索,監測組負責實時監控洪水流速、流量,對周邊地域進行預警。

  “攻堅組檢查救生衣,准備跟我上。”救援繩索剛架設到位,李運飛和一名戰友就系上安全繩跳進洪水中。洪水中摻雜的樹枝、泥沙不斷打在李運飛和戰友身上,即使他們全副武裝,緊緊抓著繩索,依然兩次被浪頭打翻在洪水中。

  “喝了好幾口水,全是沙子,鼻孔也被堵住。”情況遠比想象得危險,李運飛和戰友又一次被拉回岸邊。稍作調整,他第3次向受援點發起沖鋒。“繩子再高點!”李運飛抓緊安全繩一點點向前挪,被浪推回來、再向前,被洪水按下去、又掙扎著上來……模糊的視線中,受困群眾的身影越來越近。

  在李運飛和戰友的協同營救下,1個多小時后,受困夫婦成功脫險。上岸后,李運飛卻因胃部、肺部、鼻腔灌進污水,體力嚴重透支陷入昏迷,被送往醫院。

  幾天后,病床上的李運飛終於醒過來。“兩位老鄉好著吧?”聽李運飛這麼問,一旁眼睛腫得像桃子的妻子強忍著眼淚使勁點頭,把手機上一段救援時群眾拍下的視頻給他看。視頻評論區裡,很多網友為李運飛點贊,有的網友還用“逆行英雄”4個字向他表達敬意。

  “英雄不是一個人,而是我們這個集體,我更喜歡逆行者這個稱呼。”李運飛說。

  那天和父親通電話時,看到父親特意保存在手機裡的那張視頻截圖,李運飛感慨不已。放下電話,他在心中篤定了一個想法:“即使不穿軍裝,也有責任站在為人民逆行的隊伍中。”

  負重者

  “任務不知何時到來,我們要保持隨時能戰的狀態”

  筆者在庫車市長寧路消防救援站見到李運飛時,他正組織隊員進行訓練。訓練場上,十幾名消防員全副武裝,精神抖擻。

  “負重俯臥撐准備,開始!”隨著李運飛響亮地下達口令,隊員們齊刷刷踏步上前,雙手撐地展開訓練,動作干脆利索,一氣呵成。

  完成負重俯臥撐訓練后,隊員們緊接著又向1公裡外的訓練塔奔襲。“訓練塔以前叫攀登樓,一共有6層,用來進行高空救援訓練。”李運飛指著訓練塔正面“嚴格要求”4個紅色大字介紹,隊員們不僅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攀爬課目,還要根據戰術背景完成模擬營救任務。

  背著約15公斤重的實戰物資裝備,完成4組共200個俯臥撐后,馬不停蹄訓練下一項內容,身體能受得了嗎?筆者正計算著訓練量,一個年輕的聲音傳來:“我先來!”

  自告奮勇的是95后隊員薛良元。薛良元2023年入隊,也是一名退役軍人。近年來,許多像薛良元一樣的年輕退役軍人加入消防隊伍,他們的想法大致相同:“消防員的工作雖然危險,卻很有意義,跟在部隊時很像”“自己還是個‘兵’,只是換一種方式為祖國和人民‘站崗’”……

  薛良元來到訓練塔下,率先向上攀爬,其他隊員緊隨其后。“其實第一輪的負重俯臥撐,只是起到‘喚醒’身體機能的作用,多課目一體連貫作業,才是保持身體狀態和強化技戰術水平的關鍵。”李運飛介紹,庫車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樞紐,長寧路消防救援站又地處庫車化工園區,應急救援任務考驗著隊員們的體能,“任務不知何時到來,我們要保持隨時能戰的狀態”。

  望向訓練塔,每層樓的窗口裡,不時閃現隊員們矯健的身影。他們全程攜帶實戰物資裝備,根據任務背景開展破拆、火情偵察、人員搜救、緊急避險等訓練。“如今,消防職能向‘全災種、大應急’拓展,對救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訓練中,我們以火災、洪災等重點救援任務為背景,組織上突出課目連續不間斷,場景上還原任務現場,讓隊員們更加適應復雜環境。”指揮作業間隙,李運飛向筆者介紹。

  隨著“火情”被有效控制,隊員們順利將“被困人員”轉移至安全地帶,成功完成“營救任務”。列隊集合時,那一張張汗津津、沾滿煙塵的臉上,挂著自信的笑容。

  守護者

  “能工作是幸福的,能奉獻是快樂的,哪裡需要我就在哪裡”

  2024年中秋節的前一天,李運飛起了個大早。消防站原本給他安排了調休,可他沒回家與妻子和女兒團聚:“家在阿克蘇市,有200多公裡遠,加上站裡也忙,跟妻子一商量,就決定留隊過節了。”

  李運飛一路小跑來到消防站門口,幾名隊員已在等候。“人到齊了,出發!”說話間,他們坐上一輛小汽車,汽車后備箱裡裝著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這些都是大家自發購買的”。

  這趟外出,李運飛和隊員們前往庫車市烏尊鎮,去看望他們的老朋友——2018年從山洪中救下的李忠起、張宗鳳夫婦。

  “是小李,小李來了!”一見到李運飛和隊員們,正在棉花地裡忙活的老兩口直起身子,揮著手向他們走來。當年被救下后,夫婦倆專程到醫院向李運飛表達謝意。得知他們靠種地為生,生活條件不太好,張宗鳳患病還需常年服藥,李運飛把這對夫婦記在心上。后來,李運飛與他們結成幫扶對子,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購買常用藥品和生活用品,還聯系朋友請來技術人員,指導他們科學種植棉花,增加產量。

  “小李的工作辛苦又危險,可逢年過節總不忘給我們打個電話,農忙時還帶著隊員們來地裡幫忙。”說起李運飛和隊員們,李忠起很是感慨,“他們不只是救人的英雄,更是牽挂我們的親人。”

  讓李運飛牽挂的,不隻有李忠起夫婦。開展救援行動時認識的家境困難男孩,到兒童福利院宣講消防安全知識時結識的孤兒……2012年入伍以來,李運飛一直堅持奉獻愛心。后來,他發起成立志願服務隊,常態化開展義務獻血、捐資助學、消防宣傳等公益活動。“能工作是幸福的,能奉獻是快樂的,哪裡需要我就在哪裡。”李運飛說。

  告別李忠起夫婦,李運飛和隊員們駕車返回。途中,李運飛的手機響起來。

  “指導員,一聽這鈴聲就是嫂子!”隊員任增年打趣道。

  李運飛按下接聽鍵,聽到女兒李佳音在電話裡喊:“爸爸,你一個人怎麼過節呀?”

  “爸爸和叔叔們一起過節。”李運飛笑著應道。

  “媽媽說,你和叔叔們要忙著幫助別人,不能總回家陪我。我聽媽媽的話,你有空就快點回來……”

  女兒的童言童語,讓李運飛的眼圈有點發紅。一旁的任增年趕緊說:“佳音真是個乖孩子。”(趙 健)

(責編:彭曉玲、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