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多個裝備項目延遲交付
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站近日刊登文章,總結2024年美國海軍裝備採購情況。文章對美海軍各型裝備進行詳細分析后指出,美國造船廠和相關行業勞動力短缺,導致美海軍2024年幾乎所有主要造船項目都推遲或陷入停滯,包括美國國防部非常重視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採購項目。
驅逐艦與護衛艦
美海軍在2024年2月提交的預算申請中提出,採購2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美海軍與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在2023年簽署了一項多年採購協議。根據協議,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將在5年內為美海軍建造10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其后再增加5艘。
美海軍星座級護衛艦項目在2024年仍處於停滯狀態。該項目於2022年8月啟動,由於美海軍持續修改設計方案,該型護衛艦設計圖至今尚未完全成型。美國政府問責局在2024年5月的一份問責報告中稱,美海軍在星座級護衛艦設計方案基本定型的情況下進行多次修改,導致項目進度比原計劃晚了3年,其建造總成本預計將超支40億美元。美海軍在沒有完全掌握星座級護衛艦各項指標時就開建第2艘和第3艘,將進一步導致整個項目延遲。不過美海軍採購執行官尼克拉斯·格特林近日表示,設計方案到2025年5月會最終確定,屆時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建造速度將大幅提升。
兩棲艦艇
2024年8月,美海軍發布一項價值115億美元的合同,採購3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和1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根據合同,美海軍將在2025財年、2027財年、2029財年分別接收1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同時,在2027財年接收1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美海軍陸戰隊中型登陸艇採購計劃擱置。尼克拉斯·格特林近日表示,“我們出台了一份中型登陸艇初步設計方案,但招標會上收到的報價太高,我們不得不擱置該計劃。”據悉,該型登陸艇的成本預計最高1.5億美元,而目前幾家造船廠給出的報價是3.4億到4.3億美元。文章稱,中型登陸艇旨在支持美海軍陸戰隊的遠征先遣基地作戰概念,強化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快速部署和沿海控制能力。此次中型登陸艇採購計劃取消,將影響美海軍陸戰隊戰略布局。
潛艇
文章提到,美海軍在未來10年內的潛艇建造計劃都將受通貨膨脹和勞動力短缺影響。
美海軍近年與造船廠陸續簽訂17艘潛艇採購協議,包括5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10艘第6代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和2艘第5代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由於這些潛艇價格連年增長,導致該系列潛艇採購項目進展頻頻受阻。為此,美海軍出台造船廠問責和工作支持提案,該提案可以幫助造船廠通過提前提取一些尚未簽約項目的資金來提高工人工資。不過,國會最近指責美海軍,利用該提案隱瞞潛艇相關成本和資金規劃信息。《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稱,美海軍執行該項提案,不僅沒有通知國會,也沒有通知管理和預算辦公室。
航空母艦
美國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正在建造福特級航空母艦2號艦“肯尼迪”號,預計於2025年交付。同級別的“企業”號和“米勒”號也已開工建造。同時,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仍在對“斯坦尼斯”號航母進行中期燃料補充和重大修理。此次修理工作於2021年開始,原計劃在2025年8月交付美海軍,由於相關材料短缺、工程量增大等原因,交付時間預計推遲到2026年10月。
航空力量
美海軍在2024年3月與波音公司簽署一份價值11億美元的合同,用於採購17架F/A-18E/F戰斗機。美海軍稱,該批戰斗機將從2026年底開始交付,於2027年春季交付完畢。
美海軍還繼續推進下一代空中優勢計劃。該計劃旨在由有人駕駛平台與一系列無人系統配合運行,目標是在2030年代取代F/A-18E/F戰斗機。不過,美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在2024年10月警告,如果2025財年的國防預算為第2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劃撥資金,那必須從戰斗機項目資金中削減4億美元,這將導致美海軍下一代空中優勢計劃無法順利執行。
無人系統
美海軍已根據美國防部復制者計劃在太平洋海域測試了商用無人機,其內部規劃的幾個人工智能無人水面艦艇項目尚未對外公布。不過美海軍近日宣布,已為一艘即將服役的無人水面艦艇的發動機進行了720小時持續運行測試。該發動機的開發和運行對提升無人作戰能力,以及實現有人/無人混合艦隊作戰至關重要。此外,美海軍2024年5月在加利福尼亞州成立無人水面艦艇第3中隊,通過測試和部署小型全球自主偵察艇,確定未來無人艦艇的概念、計劃和作戰應用,后續會將類似小型無人水面艦艇與美海軍艦隊整合,提升美海軍整體作戰能力。
美海軍還在推動MQ-25A無人空中加油機加快研發速度。MQ-25A無人空中加油機是計劃部署在美國航母上的第一個大型無人系統,未來將成為美海軍航母編隊重要配置之一。由於生產延誤,該加油機預計到2026財年才能具備初始作戰能力。(馬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