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讓“紅軍小道”在學員心中延伸

2025年01月22日09:0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加班到深夜,國防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學員吳洪林走到實驗室窗前。看著外面的路燈,他的思緒又回到了一年前在“紅軍小道”上的那個夏夜。

井岡山密林中有一條蜿蜒小道。沿著這條路,毛澤東同志帶領部隊走到三灣,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近年來,國防科技大學組織研究生學員軍政融合訓練時,都會重走當年的這條“紅軍小道”。

入學之初進行軍政融合訓練時,吳洪林作為團隊成員執行夜間偵察任務。那晚,他伏在茂密的草叢中,通過手中的熱紅外探測儀,細細掃過面前“敵軍”的陣地。

放慢呼吸,眼前的畫面隻剩下幾種顏色,空氣中流淌的是淡淡的藍色,警戒哨位上的衛兵周身彌漫著橙色的光暈。裝備車雖已關機,但余溫未褪,再看看周圍,樹后隱蔽的潛伏哨好像露出了一絲色彩,吳洪林的嘴角微微一翹。

在“紅軍小道”上進行夜間偵察的一幕,深深烙印進吳洪林腦海中,伴著他走上各類學術會議的講台。

“我的博士課題是多模態圖像融合。”吳洪林向專家介紹起當時的場景:“是‘紅軍小道’的經歷啟發了我,如果通過整合不同傳感器信息,實現紅外與可見光的融合,那麼我們的目標檢測和監控性能將成倍提升。”

如今,來自“紅軍小道”的靈感,已經助力吳洪林順利申請兩項發明專利。

學校專家教授們發現,已經有20多名學員不約而同在各類答辯中、在論文致謝裡,提到自己在“紅軍小道”上的經歷。

重走“紅軍小道”,是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學員軍政融合訓練的一項常規內容,卻激發了參訓學員的許多靈感。

“那是軍事和科技碰撞擦出的火花。”研究生學員劉柏含說。當他利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巡航,快速對“敵”作戰信息進行獲取整合時,他意識到,大模型時代,數字化轉型、科技賦能戰斗力生成的鑰匙,正掌握在他這一代人手中。

“走過‘紅軍小道’,再難不算難。”研究生學員胡斐說。作為尖刀班成員,他在深澗密林間手持鐮刀開路、遇水鋪石為橋,實地感受到了紅軍行軍作戰的艱難與無畏,之后每當在實驗室裡加班,胡斐總會告誡自己,“我們要向先輩學習。”

更多的人,從這條“紅軍小道”中讀懂了這句話的內涵:“博士碩士,首先是一名戰士!”仿佛一條根脈生長出萬千枝芽,“紅軍小道”在每名研究生學員心中不斷延伸——

學員王航深度參與某系統研發任務,加班加點,順利實現某型艦船軌跡預測及艦船活動分布分析功能,戰友們稱他“拼命三郎”﹔

學員王延鋒為了開發某型軟件,奔波於學校和實習單位之間,最終該型軟件下發到裝備端試用,部隊交口稱贊……

一名名研究生學員的腳步,從“紅軍小道”通向高山、荒原、海島,通向大江南北的座座軍營。

一條“紅軍小道”,見証了該校研究生育人理念“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的升級。路的這頭,是研究生學員的“夢想方陣”﹔路的那頭,通向未來戰場。(孫程浩 陳超)

(責編:唐宋、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