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於實戰,雖險必為
“超低空掠海飛行有墜海風險,為何依舊堅持訓練?”一位轟-6K飛行員面對記者提問,簡潔地回答:“因為實戰需要。”不難想象,海上有風浪,還會有海鳥,高速飛行之下,危險性有多高。利於實戰,雖險必為。這種熱血擔當精神值得學習和贊揚。
“人類的任何活動都不像戰爭那樣給偶然性這個不速之客留有這樣廣闊的天地。”戰爭作為“不確定性的王國”,充滿突然性、危險性和殘酷性。戰爭從來就是高風險的投入,勝利與風險“像織物的經緯一樣交織在戰爭中”。軍事訓練是“不流血的戰斗”,是未來戰爭的預演,風險與危險在所難免。
“練兵若難,進軍就易﹔練兵若易,進軍就難。”這充分說明,訓是對戰的設計和預實踐,戰是對訓的應用和檢驗,戰與訓互為因果、相輔相成。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訓練越貼近實戰、越靠近對手,難度強度就越大,風險危險就越大,同時戰場勝算也就越大。
平時訓練多涉險,戰時才能少危險。岳家軍之所以讓對手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就在於平時向戰而行、為戰而練,不避險、不畏難,讓官兵經受“極人世所不見之慘,受恆人所不經之苦”,讓軍隊“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我軍歷來強調越是艱險越向前,從難從嚴是軍事訓練的鮮明特色。近年來,隨著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實彈、實爆、實投等險難課目得到較好落實,訓練強度越來越大,風險系數越來越高。各部隊在“險”中求提高、在“難”中尋突破,做到一切對打仗有益的事,困難再大、風險再高也要堅決辦、堅決練。
然而,風險往往伴隨著危險。安全工作是部隊的保底工程,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牽扯部隊精力,影響官兵士氣。個別單位之所以不願不敢險中練兵,就是心懷“出了事故誰也負不起責任,畢竟現在不是打仗”的想法和“一旦出現危險將釀成不可想象的后果”的顧慮,談“險”色變、望“險”生畏,怕出危險、怕擔風險。
平時能繞過險難,戰時繞不過對手。越嚴格訓練,真打起來才越不容易出問題﹔越消極保安全,往往越不安全,這是訓練與安全的辯証法。縱觀那些軍事訓練抓得好的單位,真槍實彈、真訓實練、真考實評,安全事故往往比較少﹔而那些軍事訓練抓得不緊的單位,避難就易、避重就輕,危不施訓、險不練兵,安全事故反倒比較多。
不願擔風險,是最大的風險。今天在訓練場上規避風險,明天就可能付出血的代價。我們既要不怕出“險”,訓練轉型敢臨險,戰法創新敢冒險,日常訓練敢涉險。同時,又要善於避“險”,按綱施訓、科技強訓、依法治訓,實現嚴格訓練、科學訓練和安全訓練一體並行,力求險中求勝、危中求安,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