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春節前夕,首屆“八一勛章”獲得者、火箭軍某旅原一級軍士長王忠心回到老部隊看望戰友——

“導彈兵王”的新期待

康子惜 記者 王凌碩
2025年02月02日09:01 |
小字號

春節前夕,南國某地細雨綿綿。清晨6點半,王忠心驅車趕往老部隊——火箭軍某旅,奔赴一場約定。

得知老班長今天“回家”,該旅官兵早早就在營區整齊列隊、翹首以盼。盡管寒意陣陣,但大家心裡燃著一團火。

王忠心入伍34年,從普通一兵成長為全軍聞名的“導彈兵王”,帶出300多名導彈技術骨干,多次執行重大任務,參加過1500多次實裝操作,從未下錯一個口令、做錯一個動作、報錯一個數據。

2020年,執行完最后一次發射任務,王忠心光榮退休。臨別之際,他與戰友約定,每年回老部隊看看。

“到了!到了!”車子緩緩停在該旅忠心廣場上,等候多時的戰友們激動起來。

走下車,王忠心看著眼前熟悉的一切:醒目的“八一勛章”雕塑、 寬闊的忠心廣場、銘記榮光的“礪劍長廊”……一切都還是原來的模樣。唯一讓他感到陌生的,是很多新面孔——

有剛下連的新戰士,有2024年畢業的新干部,還有即將走上骨干崗位的預任新班長。大家圍坐在廣場,等待今天這場“礪劍”故事會的主角——老班長王忠心為他們授課。

“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學不懂的問題不搞明白不罷休。”王忠心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娓娓道來。剛入伍時,隻有初中文化的王忠心,面對的是導彈部隊最難的測控專業。但他並未放棄,而是刻苦學習、深入鑽研,硬是將20多本專業教材一點一點“啃下來”,將10萬多字的操作規程熟記於心。在王忠心看來,選擇成為一名火箭兵,就要把兵當到極致、把專業學到極致、把操作練到極致。

故事會現場,官兵被老班長敬業精業的精神深深打動,預任新班長蘇建華也是其中之一。

互動環節,蘇建華第一個站起來分享自己的奮斗足跡:“老班長,過去一年,我和戰友在炎熱的深山密林淬火,在漫天飛沙的戈壁荒漠馳騁,在冬日的比武場上亮劍。年底,不僅自己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所在班也榮立集體三等功……”

蘇建華的分享激發了在場官兵的互動熱情,大家爭先恐后地向老班長報告喜訊:“我第一次以班組指揮員身份,圓滿完成全流程戰斗發射演練任務”“我登上了發射專業比武擂台,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好!好!好!希望你們快速成長起來,早日獨當一面,擔起強軍重任!”每一名年輕戰友的發言,王忠心都聽得很認真。

得知老班長回營,王忠心的徒弟們都趕了過來。

牛永春是王忠心的“得意門生”,如今已晉升一級軍士長。多年來,他先后經歷6次換崗,次次都將崗位打造成放心托底的安全號位。

“老班長,我沒有給你丟臉!”緊緊握著王忠心的手,牛永春激動萬分。不久前,牛永春執行一項風險系數極高的任務。他連續熬了多個通宵,方案改了十幾遍,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危險面前勇於擔當,你們在任務一線發揮了關鍵作用。”聽到老戰友的新成績,王忠心很欣慰。

一番互動交流過后,大家把王忠心請到“高級軍士創新工作室”。在這裡,高級軍士群體獲得的科研革新、戰備訓練、比武奪魁成果琳琅滿目。這些獎杯、証書、論文和新裝備,都是該旅審核后展示出來的,隻為讓老班長看到高級軍士群體的新面貌。

在新裝備展示區,實驗桌上一台某型檢測裝備吸引了王忠心的目光。當年,為得到某線路准確數據,王忠心和戰友反復研究分析,致力研發一種能夠縮短該數據測試時間的新裝備,花費了很大心血。但受技術限制,直到王忠心退休時,這一願望都未能實現,這也成為他多年來的遺憾。

“現在,您的這個設想已經成功應用到部隊建設中。這些年,‘高級軍士創新工作室’的近百項革新成果,都已被推廣應用,為備戰打仗提供了有力支撐。”聽著戰友的介紹,王忠心感慨萬千——

“這次回到老部隊,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實放心!雖然我退役了,但我的身后有一群更加過硬的戰友,他們個頂個的棒,個個都比我強!”

“老班長,送您一個禮物!”活動結束,大家為王忠心送上一本老部隊的高級軍士群體風採集。王忠心將這本冊子捧在手中,一頁一頁認真翻看,心中燃起了更多新期待——

“來年,我們再相聚時,希望看到你們再立新功!”臨別之際,王忠心和戰友的這個約定,讓記者深刻感受到,強軍路上,一代代導彈兵就是在這樣的傳承中鉚定深山戰位,托舉大國長劍騰飛。

來源:解放軍報

(責編:馬昌、李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