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三支隊構建國情鄉情親情助教體系
聯教共育畫好教育“同心圓”
該支隊官兵到駐地紅色教育場館參觀見學。鄒毅 攝
“劉伯承元帥等革命先輩為信仰奮斗一生、奉獻一生,他們的精神激勵我們傳承薪火、砥礪前行。”隆冬時節,在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內,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三支隊“紅色講解員”、下士陳萬佳,為來自駐地中學的師生代表動情講述先輩故事。
從思想“開小差”到工作表現出色並擔任“紅色講解員”,陳萬佳的變化是該支隊探索構建國情鄉情親情助教體系,取得初步成效的縮影。
剛到單位時,陳萬佳各方面表現都挺積極,其所在中隊干部胡巧武把他納入中隊“人才苗子庫”,准備進行重點培養。孰料,一次任務中,陳萬佳因出現失誤受到批評,感到“以后很難再有進步機會”,一度萌生“服役期滿就回家”的想法,情緒低落、工作應付。
“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就出現思想動搖,到底哪裡出了問題?”陳萬佳的情況引起支隊領導關注。該支隊就此調研發現,陳萬佳並非個例。調研中,不少基層官兵反映,雖然支隊此前針對類似情況專門開展教育,但效果並不理想。還有官兵直言不諱地表示,面對大家日益多元的現實需求,支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還是“老一套”,存在授課方式缺新意、授課內容吸引力不強等情況,很難走進大家內心。
為破解這一問題,該支隊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探索構建國情鄉情親情助教體系,使官兵深刻感受社會發展、事業榮譽、溫暖親情的激勵作用,逐步形成社會、軍隊、家庭聯教共育的良好局面。工作中,他們與10多家單位簽訂協作教育協議,攜手打造教育直播、問答社區、在線交流等平台,拓寬聯教共育渠道﹔組織官兵走進紅色教育基地、高科技產業園區、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等地開展實踐教學,遴選優秀政治教員全程參與講解﹔邀請“英雄汽車兵”冉啟富、一等功臣萬良學等老英雄、老戰士定期為官兵開展教育輔導……一系列務實舉措有效整合利用多方資源,推動形成聯教共育格局。
前不久,該支隊組織官兵走進駐地智慧裝備現代化產業園開展實踐教學。大家在實地實景中邊看邊學、邊思邊悟,不但對改革發展成就有了具象化認識,而且對肩負的職責使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一次,該支隊組織“黨史館裡講黨課、軍史館裡話軍魂”活動。其間,陳萬佳結合紅色戰史為戰友講述先輩優良傳統、分享學習體悟。活動結束后,他主動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為戰友講解的過程中,我從史料文物中體悟到先輩堅定的信仰,從戰史戰例中讀懂敢打必勝的信念,從為民服務的畫卷中感受到魚水情深。以后工作中,我將時刻以先輩為榜樣,立足崗位干好本職,為部隊戰斗力建設作出應有貢獻。”陳萬佳說。
“聯教共育為支隊開展教育提供了更多資源,但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守著糧倉餓肚子’的情況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該支隊干部劉程峰說,通過多次調研座談,他們感到,開展教育光靠資源的累積還不夠,必須通過扎實的情感注入,真正把這些資源利用好。
戰士謝如軍入伍前一度沉迷於網絡游戲,為此與父親一直關系緊張。單位干部骨干了解這一情況后,主動靠上去與他談心交心,為他擺事實、講道理,樹榜樣、立目標。經過一段時間教育引導,謝如軍擺脫對網絡游戲的沉迷。與此同時,單位干部多次與謝如軍家人溝通交流,反饋其在部隊的訓練生活情況。他的家人也主動與謝如軍聯系溝通,加強思想交流。
“與教育引導官兵注重日常養成、形成良好習慣相比,幫助他們融洽親人關系、濃厚家庭親情同樣重要。”談起謝如軍的成長變化,時任指導員鄒珺凱感慨地說,徹底解開謝如軍心結並激發他精武熱情的,不僅是戰友幫他改掉了不良習慣,還有他父親寄來的一封家書。
一次,單位組織“我有家書共分享”活動。謝如軍主動提出要與戰友分享父親的來信,並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警示戰友引以為戒。“他的分享與講述讓很多官兵受到觸動,現場不少人主動站起來互動交流。”鄒珺凱說,這讓他認識到親情對官兵的影響。后來,他們定期組織“我與父母視頻連線”“我向家人道聲謝”等線上活動,利用中秋節、元宵節等時間節點組織“寫家書、送祝福”活動,引導官兵在與家人互動中濃厚家國情懷、強化責任擔當。
“我們結合前期實踐探索,進一步優化篩選資源、完善工作機制,把看得見的發展成就、聽得見的親朋期待、感受到的戰友深情等作為生動教材,引導官兵鑄牢忠誠品格、厚植家國情懷,實干奮斗的使命感、責任感進一步增強。”劉程峰介紹,他們攜手地方相關單位,收集駐地40多個紅色場館、60多處歷史文化名勝和多處現代化產業園信息,整理匯編形成《軍地協作教育資源信息圖冊》下發基層,方便官兵自主選用﹔借助網上“雲游”等方式,讓身處不同點位、不同崗位的官兵同步開展學習、在線交流互動,有效解決了小散遠點位教育資源不足、教育力量缺乏等難題。
“思想政治教育是個整體工程、系統工程,涉及多領域、多方面因素,隻有充分調動和凝聚各方面力量,才能提升工作質效,合力畫好教育‘同心圓’。”該支隊領導對記者說,他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把打造“營區思政小課堂”和“社會聯教大課堂”結合起來,在官兵晉職授銜、立功受獎等榮耀時刻,邀請官兵親屬來營觀禮、共享榮譽﹔借助網絡平台開展“情系大后方、共筑連心橋”活動,定期組織官兵與家人互動、與家鄉連線,鞏固聯教共育成果,拓展延伸教育空間。
如今,謝如軍全身心投入崗位工作,不但自己精練專業本領,而且幫帶新戰友成長進步,多次參加大項任務表現出色,順利晉升中士。單位組織授銜儀式時,專門邀請他的父親來營一起參加。看到熟悉的身影,謝如軍瞬間“破防”,快步上前與父親緊緊擁抱。“干部骨干的幫帶助我不斷進步,家庭親人的期待讓我不懈努力。以后工作中,我將鉚定崗位加倍努力,為單位建設添光彩。”作為官兵代表上台發言時,謝如軍如是說。(黃赟 張磊峰 張永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