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集團軍某旅引導官兵在任務中因勢因情因時而變
思維“破障”才能行動“突圍”

偵察分隊進行進攻戰斗訓練。曾陽程 攝
“偵察4組隱蔽偽裝效果最好,而且用時比平均水平短。”聽到成績通報,偵察2組官兵有些意外。
近日,第81集團軍某旅組織偵察分隊開展連貫課目訓練,各偵察小組依照指令向目標地域機動。任務之初,偵察2組遙遙領先。孰料,后續任務中,偵察4組官兵奮勇爭先、拔得頭籌。
“偵察4組戰友的速度太快了,他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驚訝過后,偵察2組官兵復盤訓練過程后,言語中流露出欽佩之情。
時針回撥到兩小時前,偵察4組官兵駕駛偵察車准備快速通過碎石坡。
“10多分鐘后,你組所在地域將遇到‘敵’衛星過頂偵察!”接到導調組的情況通報,偵察4組組長陳龍偉不禁眉頭緊鎖——他們本已落后,若按預案設定通過搭設偽裝網等方法進行隱蔽偽裝,無疑還會遲滯任務進程。
“敵情”就是命令。正當陳龍偉認真分析現場形勢之際,左前方的一片密林引起了他的注意:“密林是天然的掩護場所。借助這一條件,隻需進行簡易操作,就能達到較好偽裝效果,而且能節約不少時間。”
與幾位組員商定后,陳龍偉命令駕駛員將偵察車開到密林附近,並做好周密防護,隨后與大家一起沖進密林,利用現地條件進行隱蔽偽裝。幾分鐘后,“敵”衛星過頂偵察,未發現偵察4組行蹤。后來,他們趁此機會快速機動,率先到達目標地域並展開作業。
“不按預案設定搭設偽裝網,這符合規定嗎?”起初,聽到導調組的評判,偵察2組組長張會強有些疑惑。
“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對手總是想‘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如果我們平時訓練習慣於按照腳本走流程、照搬預案練應對,那麼面對戰場上的突發情況怎麼辦呢?”導調組負責人房祥鑫的一席話,讓大家陷入沉思。
“用固化思維應對變化了的情況,到了戰場上是要吃大虧的。”隨后,他進一步解釋說,任務中,偵察4組根據現地情況,靈活運用密林環境實施隱蔽偽裝,不僅操作簡便、撤收迅速、隱蔽效果好,而且便於機動、便於觀察、便於防護,符合作戰要求。他們靈活應變、科學處置,為完成后續任務贏得了時間、搶佔了先機。
聽了房祥鑫的話,現場官兵紛紛點頭,該旅現場負責組訓的機關部門同志趁機引導大家結合復盤查擺不足、剖析交流。“戰場上的情況不可能按照預定方案走,平時訓練就應提高應急應變能力”“戰爭打的就是出其不意,復雜情況隨時可能出現,按部就班隻會陷入被動”“要不斷強化官兵戰場思維、實戰意識”……討論中,大家圍繞“偵察4組之勝帶來的思考”這一話題,你一言我一語爭相發表看法,慣性思維作祟、實戰意識不強、戰術運用不靈活等“病根”被一一挖出。
“隻有思維‘破障’,才能實現行動‘突圍’。”該旅領導綜合大家的發言分析說,作戰預案是根據以往經驗事先設定的,但戰場情況是隨時會變化的。在某些情況下,作戰轉折往往與固化思維相左相悖,一線指揮員要有對戰場的洞察力,遇到突發情況絕不能“照葫蘆畫瓢”,而要因時而變謀劃、靈活運用戰術戰法,找准實現作戰轉折的關鍵點和突破口,才能抓住甚至創造戰機、贏得先機。
以此為契機,該旅引導官兵刀口向內,檢視反思平時訓練中存在的不足,並制訂針對性改進措施:對標實戰深化戰訓耦合,圍繞作戰環境、作戰模式等充分預想多類情況,並將其融入練兵實踐,使訓練最大限度貼近實戰﹔著眼提升應急應戰能力組織專攻精練,根據階段任務組織連貫課目訓練,通過臨機導調復雜特情提升官兵應急處置能力﹔靈活編組開展對抗訓練,勇於打破“自己考自己”的傳統模式,嘗試互為對手、互為條件開展考核,讓官兵在技術戰術融合考、背靠背對抗考中接受摔打錘煉。
“訓練中,我們遵循敵情仿真、環境逼真、戰法求真的原則,逐步升級特情設置難度,加大實戰化訓練強度,不斷強化一線指揮員和官兵應急應戰能力。”該旅領導說,下一步,他們還將利用技術手段加強訓練場地建設,突出物理環境與心理環境建設,統籌改造現有訓練場,逐步打造能聞到硝煙味、聽到爆炸聲的准戰場,讓官兵置身其中便能激活“戰場聯想”。(王若龍 陳辰 李浩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