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集團軍某旅官兵與國防科技大學理論宣講團4名博士研究生展開座談——
“高地薪火”在基層燃燒

“這幾位都是博士生,我這個高中學歷的戰士該說些啥?”看著眼前的陌生面孔,第82集團軍某旅某營中士張英健心裡犯著嘀咕。
“基層部隊與院校不同,我們之間的共同話題該從哪裡找?”看著對面端坐的官兵,國防科技大學“高地薪火”碩博宣講團的成員們同樣感到不知從何打開話題。
這是一個臨時組織的座談會。該旅9名官兵與4名宣講團成員圍坐在一起,展開一場青年學子與同齡官兵的對話。
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效,該旅日前專門邀請國防科技大學“高地薪火”碩博宣講團來到營區,開展理論宣講。
宣講開始前2小時,宣講團成員找到負責通聯工作的該旅干部王亮,提出一個“計劃外”邀請——與基層官兵面對面聊聊天,不限主題,隻有一個條件:參與者的年紀要與他們相仿。
這並非宣講團成員的突發奇想。早在離校出發前,他們就商議,想借這個機會,了解與自己同齡的基層官兵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於是,王亮便把宣講團一行人帶到了“搶險救援模范營”。
在比武中摘金奪銀的骨干、參與過國際救援和維和任務的軍士、剛從軍校畢業的排長、從挫折中奮起的義務兵……被臨時叫來的9名官兵,年齡相近、崗位有別、經歷豐富。但毫無思想准備的他們,與4名在讀博士坐在一起,一開始也有些局促。
簡單的相互介紹過后,博士研究生冷潤雪靈機一動,決定先來“熱場”:“戰友們好,我聽說咱們營多次出國執行任務,正巧我也有幸登上過國際賽場。”隨即,冷潤雪談起自己去年參加第四屆世界軍校學員運動會,並在定向越野項目中三奪冠軍的經歷。
聽著冷潤雪的講述,排長孟祥達來了興趣。他同樣喜歡有挑戰性的運動項目,尤其擅長跑400米障礙,曾連續兩年在旅比武中奪得第一,去年底榮立三等功。
拿到軍功章后,孟祥達卻一度有些迷茫:接下來,自己的優勢如何發揮?該朝哪個方向奮斗?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孟祥達主動請纓,成為該營某專項體能集訓負責人。
孟祥達的自我“爆料”,讓博士研究生黃建成感受到了基層官兵的奮斗狀態。為了活躍氣氛,他也來了一番“拋磚引玉”:“你是‘勝不驕’的典型,我再講一個‘敗不餒’的例子。”
有的軍校學員對體能訓練有些發怵,黃建成就是其中之一。本科期間,他身體素質基礎弱,經常在訓練中感到力不從心,還屢屢在考核時“栽跟頭”。
為了邁過這道坎,黃建成給自己“開小灶”,每天堅持加練,終於補上了體能短板。
“本以為你們從學士到博士一路暢通,沒想到也經歷了爬坡過坎。”說話者,是上等兵魏超然。
魏超然是大學生士兵,心裡懷揣著“軍校夢”入伍,去年因發揮失常與考學提干機會擦肩而過。那段時間,魏超然感到很茫然,干什麼都提不起勁,直至一個周末,他聽到同年兵在討論未來規劃。
“服役期滿,你打算走還是留?”一名戰友把問題拋給了魏超然。抉擇的壓力,反倒讓他生出一股愈挫愈奮的勇氣:“我要全力再拼一次,哪怕失敗了,也不留遺憾!”
目前,魏超然仍在努力備考。雖然無法預知最后結果,但他從黃建成的講述中強烈感受到:逐夢路上,自己要永不放棄。
話到此處,現場響起了掌聲。大家紛紛為魏超然鼓勁加油,徹底打開了“話匣子”。
“你們讀博士肯定要搞科研吧,真的會沒日沒夜地做實驗嗎?”班長毛興均好奇地問道。
博士研究生丁佳奇拿出一張照片,畫面裡,一張折疊床很是惹眼。他說,做實驗的關鍵階段,需要不分日夜地採集數據,加班加點攻關而錯過飯點、睡不好覺是常有的事……
“人生之路沒有白走的,所有努力都算數。”班長楊清龍感慨科研工作辛苦之余,想起了自己埋頭奮斗的日子。
幾年前,楊清龍參加比武時,意外受傷退賽。經過短暫的失落,他迅速調整心態,決心盡快把傷養好,繼續刻苦訓練。
3年后,機會來了,上級組織比武,他再次被抽中。
3年沉澱,一朝展現。楊清龍在賽場斬獲佳績,並榮立三等功。此刻,陽光鋪滿房間,大家都被這段厚積薄發的經歷深深感動。
時間在分享和共鳴中悄然流逝,宣講團成員不得不中斷座談,為即將開始的宣講作准備。
“來,合個影吧!”快門聲響,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就此定格。一級上士寧文送上祝願:“希望早點聽到他們為軍隊科技進步作出貢獻的好消息。”
宣講正式開始。看得出來,台上的幾名博士研究生都很激動,他們提到了剛剛結束的這場“計劃外”的對話。台下官兵,用熱烈的掌聲予以回應。(劉凡、蔣雲帆、劉祺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