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智能化時代作戰協同發展趨勢

引言
作戰協同是現代戰爭中實現體系作戰、釋放整體效能、達成作戰目標的關鍵要素。近年來,隨著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軍事科學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科技的賦能增效作用進一步凸顯,在深刻改變戰爭形態、作戰樣式的同時,也催生出一種新的作戰協同模式——自主協同。當前,應科學把握新軍事革命的機遇挑戰,動態統籌好自主協同發展走向,從而推動作戰方式加速轉型升級。
向智能賦能自主協同蛻變
未來戰爭將是對抗雙方採用“人+智能裝備”展開的全方位對抗。受軍事技術、系統平台、作戰能力等限制,傳統作戰協同因為存在周期固化、容錯率低等局限,已難以適應戰機轉瞬即逝的現代戰場。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的強力支撐下,作戰協同的自主性、自動化水平將極大提升,智能賦能下的自主協同亦將成為克敵制勝的關鍵。
廣域泛在協同。近年來,通信技術、智能技術的深度發展,數據、算法、算力的積累疊加,促進了人、機、物、能的互聯聚合,將軍事物聯網延伸擴展至態勢感知、指揮控制、信火打擊、后裝保障等諸多領域,在促進作戰能力迭代升級的同時,也為現代作戰協同提供了更多選項。可以預見,軍事物聯網將在未來戰場大放異彩,不僅是支撐作戰行動的關鍵性基礎設施,也是維系作戰協同的關節樞紐。以此為依托,將催生出力量廣域分散、組織模塊構成、行動高度協同的泛在式作戰,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無控自主。
人機深度協同。納卡沖突中,阿塞拜疆軍隊憑借無人機優勢構建起強大戰場優勢,某種程度也宣告“機器人戰爭”登場。未來戰爭,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艦等無人作戰力量,正加速從后台支援保障走向一線作戰前台,開始擔當戰場“主角”。較之傳統作戰協同,有人無人智能協同呈現出作戰指揮“去中心化”、作戰過程“去分工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前沿與后方模糊化等特點,更加強調人機協同、算法取勝。尤其是近年來,智能無人集群異軍突起,開始強烈沖擊現代戰場。面對這些新情況新變化,應統籌運用集群編隊算法、隊形控制算法以及復雜場景優化算法等,推動無人與有人組網通信、智能協同,促進情報鏈、指揮鏈、機動鏈、打擊鏈和保障鏈一體運轉,加快生成精確制敵綜合作戰能力。
數智驅動協同。逐層遞進指揮下的傳統作戰協同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戰爭的多維度快節奏。未來戰爭,智能為要,數據為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實現了對海量戰場數據的存儲、分析、融合和運用,從而使得指揮控制更加科學、作戰協同更加高效。借助強大的資源整合、計算處理和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快速融合戰場情報、實時感知戰場態勢、高效制訂協同計劃、瞬時評估威脅等級,將預測作戰行動、解剖典型場景、布勢作戰力量和配置作戰資源一體統籌,從而全面提升指揮控制、火力打擊、綜合保障等方面的綜合質效,推動作戰協同革命性變革。
向多域聯動自主協同演進
未來戰爭,參戰力量復雜多元、武器裝備高低搭配、作戰方法混合運用,呈現作戰指揮智能動態分散、作戰力量智聯廣域部署、作戰任務智配動態區分等鮮明特征。可以預見,多域聯動自主協同將成為作戰協同的重要構成。
體系自重塑協同。未來戰爭多域戰場空間虛實結合、多樣軍事行動交互作用,約束與協作隨機轉化,隻有採取工程化、系統化的組織模式,才能適應龐雜的多域協同需要。這種協同模式,其實質是要形成體系自重塑協同的廣域全息支撐架構。具體來看,就是更加突出體系作戰理念,從整體上破解組織體系構建、制度機制設立、協同規則制訂等現實矛盾﹔更加注重體系融合效應,從廣域上實現作戰單元超視距作戰、跨域協同作戰﹔更加強調高效靈活指揮,從諸維度細化指揮關系、厘清指揮權責﹔更加關注數據精准驅動,從各層級整合網絡系統平台,建立偵控打評保任務動態優化網。這種協同模式一旦形成,無疑能夠針對作戰環境、作戰對手和作戰任務等,研判預測典型對抗態勢場景,動態選擇行動協同鏈路,一體規劃各領域作戰行動。
戰術自適應協同。近年來的局部戰爭沖突一再表明,由於作戰數據信息向戰術層共享應用延伸,作戰協同的復雜性系統性呈指數級躍升。隻有實現作戰數據信息的高效處理、融合共享,才能保証作戰用戶間自適應、自主化協同。這種協同模式,更加注重科學規劃、創新手段,形成全維覆蓋的通用戰場態勢圖,支持廣域分散部署的各級各類用戶間按級、越級、跨域共享協作,實現指揮要素、作戰單元共同感知戰場態勢,確保在統一的戰略意圖、戰役指導、協同計劃框架內自同步作戰。這種協同模式,更加強調縱向貫通戰略、戰役、戰術,橫向融匯陸海空天電,在探測、預警、監視等方面提供強力信息共享服務,依托信息介質推動戰役級聯合向戰術級聯合延伸。這種協同模式,更加突出指揮運行、力量運用等的標准化運行,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作戰指揮層級銜接、跨域聯動、要素交互、態勢共享,實現指揮系統、武器平台、傳感器間的智能化協同,落地落實以快制慢制勝關鍵。
優勢智互補協同。未來戰爭,太空、網絡等領域作戰行動深度融入傳統戰場空間,要求對作戰全局實施更高標准更高要求的規劃設計。隻有搞清各作戰域優勢互補關聯、投入成效比重,進而梳理出跨領域協同的運行關系,才能彌合領域作戰縫隙,實現多維戰場優勢互補。從本質上看,這也是戰爭效益觀的集中反映。從另一視角來看,一場戰爭,當戰場局部優勢不明顯或暗藏危機時,通過在其他領域取得局部優勢予以彌補並達成綜合優勢,同樣可以實現整體制勝目的。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這一點將體現得更為突出也更為復雜,要求針對軍事、政治、輿論、法理、心理、外交等領域綜合施策,相互借力充分釋放最大作戰效能﹔要求傳統力量、新質力量密切配合,依托網絡信息體系打造一體化作戰體系,通過優勢協同實現整體效能最大化。
向動態耦合自主協同變遷
人工智能時代,伴隨信息技術和武器裝備的深度變革,作戰行動更加強調打散傳統力量編組、打通傳統平台功能、打破傳統攻防界限,通過動態耦合自主協同實現對作戰行動的全時動態可控。
動態聚點協同。未來戰爭敵我對抗更加激烈、戰場態勢更為多變,以往那種靜態粗放、按部就班的協同方式將難以適應。必須對作戰的關鍵節點給予高度關注,在緊盯整體態勢、錨定作戰任務、聚焦作戰目標的基礎上,審時度勢把握戰機,依據預定的協同規則,敏捷變換協同對象、靈活調整協同策略、自主協商協同行動。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基於關鍵作戰節點的協同方式,尤為強調作戰力量跨越結構壁壘、有機聚合作戰效能,通過協同組織的彈性結構,自耦合自主化消解矛盾沖突、彌合作戰縫隙,促進作戰體系合力精准釋放。
動態調控協同。未來戰爭戰場態勢瞬息萬變,作戰進程往往難以按照預定作戰計劃推進,作戰行動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在無形中,這也要求我們突破傳統作戰思維,緊盯戰場態勢變化對作戰進程實施即時靈活自主協同。這種協同方式,通過實時評估戰場態勢變化、敵方目標毀傷程度、作戰行動規模效益等,從而在力量投送、火力支援、綜合保障等方面實現快速指控、精准協同,始終把握戰場主動權。這種協同方式,要求依托智能輔助先進手段,快速切分作戰階段,預測作戰行動持續時間,研判作戰力量整體布勢,計算作戰行動資源分配,據此精准控制決策周期和作戰節奏,精准協調部隊行動和作戰進程,確保能夠有效應對作戰中的各種隨機性、不確定性。
動態響應協同。未來戰爭作戰機理變化莫測,非對稱作戰、混合博弈、體系涌現等的深層作用,使得預定作戰方案計劃在執行中必然遇到各類突發情況。為此,針對突發情況動態協同是解決上述矛盾問題的有效策略。這種協同方式,更加強調依據不同情況動態調整協同行動。當局部戰場或局部行動出現突發情況,對作戰全局影響不大且時間充裕時,作戰體系自動響應,部分調整作戰部署和作戰行動,確保實現預期作戰目標。當戰場出現多個急緩並存情況且部分影響戰場態勢時,根據具體情況按照先急后緩原則動態即時協調作戰行動,推動戰局向著有利於我的方向發展。當戰局整體發展出現多個重大意外情況或出現未曾預想的變化時,按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的原則展開協同,快速生成新的協同處置措施,有效應對戰場各類突發情況。(吳思亮、賈春杰、侯永紅)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