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英烈 勇毅前行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當雨水喚醒沉睡的山川,當驚蟄叩開春天的大門,當春分染綠荒蕪的原野,清明便來了,輕步緩緩,春意款款。
在傳統二十四節氣中,清明是不同的存在。不同之處在於,清明既是節氣,也是節日。作為節氣,它萬物皆顯,氣清景明,是春耕春種的時機,令人陶然﹔作為節日,它庄重嚴肅,清淨幽遠,是祭奠故人的日子,讓人感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這一詩句何以一誦千年?是因為,清明是一盞燈,時時照亮前行路﹔是因為,清明是一滴淚,年年濕潤在心頭。“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此刻,心懷感恩的人憶起親人的音容笑貌時,不忘來路的人重溫英烈的無畏犧牲時,是很容易在追思中“欲斷魂”的。
“81192,收到請回答。”“81192收到,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
近日,一段紀念“海空衛士”王偉的跨時空對話視頻刷屏網絡。有網友跟帖:“英雄,我們肯定會繼續前行。英雄,我們緬懷你,不隻在清明。”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東風絮語: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山河作答:英雄的生命開鮮花。軀殼縱填溝壑去,精神猶在海天張。清明時節,我們在祭奠已故親人的同時,對革命先烈致垂首之哀思,燃緬懷之心香,感受先烈英魂之中蘊藏的精神之力、信仰之光,就是理想信念的再強化、奉獻擔當的再提高、勇毅前行的再動員。
對英烈,共產黨人永遠銘記於心。1964年清明節,董必武重返嘉興南湖時感慨賦詩:“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濛訪舊蹤。”每年清明時節,很多人都會重溫綠葉對根的情感,前往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緬懷先烈,重溫英雄事跡。
周恩來同志深情地說:“一想到我們死去的那些烈士,我們親密的戰友們,就有使不完的勁,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今年是我軍建設“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的關鍵一年。廣大官兵隻有把敬仰之情轉化為強軍之志,以夢想為帆,以實干作槳,才能把英烈開創的事業繼續下去。而這,正是對革命先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對我們莫大的激勵和鞭策。(於斌、周言輝)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