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防務自主邁向新階段

法國裝甲車生產工廠。
在3月下旬舉行的歐盟峰會上,成員國原則上同意了歐盟委員會近期發布的一份名為“2030准備就緒”的國防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概述了提高軍工產能和鼓勵聯合採購等措施,敦促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以使歐洲在2030年具備強大國防能力。分析人士認為,白皮書展現了歐洲各國實現防務自主的戰略決心,但各國在安全防務重點、防務資金使用分配等問題上仍存分歧。
白皮書提到,歐洲面臨日益嚴重的威脅,確保和平的唯一方法是做好准備。各國要確保歐洲國防工業能夠以滿足需求的速度和數量進行生產,並促進在歐盟范圍內快速部署部隊和軍事裝備。歐盟成員國將建立完全依賴歐洲自身的防務供應鏈,到2030年創建一個覆蓋全體成員國的防務裝備市場。
白皮書稱,為實現上述願景,歐盟需加大力度支持歐洲的國防工業﹔深化單一國防市場並通過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等顛覆性創新加速國防轉型﹔提高軍事機動性、增加軍事儲備和促進各成員國協作,增強歐洲應對最壞情況的能力。
這份白皮書與歐盟3月初提出的“重新武裝歐洲”計劃,都表明歐盟的政策重心正進一步向防務和安全方面轉移。白皮書還為“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列出重建歐洲防務、解決關鍵能力不足和建立強大而有競爭力國防工業基礎的必要步驟。除軍工體系獨立外,歐洲未來還可能建立相對獨立的信息和情報系統。
有報道稱,在美國新一屆政府對歐洲政策轉向背景下,歐盟採取一系列防務自主舉措,特別是白皮書的發布,標志著歐洲在安全與防務領域正在邁向新的歷史階段。未來幾年,歐洲各國在國防投入、軍工政策和防務合作等方面的調整,將對國際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不過,歐洲各國要將白皮書的願景付諸實踐,仍面臨多重挑戰。
歐盟成員國在安全認知和防務開支問題上意見不統一。比如,包括意大利和匈牙利在內的部分歐盟成員國,對“重新武裝歐洲”計劃表達了不滿。此外,受歷史和地理因素影響,歐盟成員國防務利益訴求存在差異:東歐國家更關注提升防衛能力,南歐國家傾向於將資源優先用於其他安全問題。
白皮書7次提到“戰略自主”,由此美國軍火商未來很可能被排除在歐盟國防採購目錄之外。不過,歐洲擺脫對美國安全依賴並非易事。多年來,歐洲一直依賴美國提供安全保護,在量子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與美國等軍事大國存在較大差距。而且,歐洲不僅依賴美國產品,也依賴美國的基礎設施。有分析人士認為,若美國完全從歐洲抽身,法國和英國的核威懾能力不足以保護整個歐洲。
歐洲軍工產業的市場結構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未來歐洲防務自主發展。目前,歐洲大部分武器裝備市場份額由空客、達索等少數軍工企業壟斷。這有可能限制競爭,阻礙技術創新,使歐洲軍工的自主性打折扣,短期內難以形成對美國技術的有效替代。
根據白皮書,歐洲國家未來可能有高達8000億歐元的資金投入國防領域。這筆資金的分配關乎各國利益博弈,也牽涉軍工產業的利益分配。法國等國具備較強軍工實力,希望優先採購歐洲制造的裝備。荷蘭和比利時等國,則更傾向於採購美制裝備。國家間復雜的政治和經濟關系,可能影響未來防務資金的分配和使用。(劉恆)
來源:中國國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