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某旅探索旅營聯動場景化研案推案模式——
從作戰室走向演兵場

暮春時節,某訓練場硝煙驟起。陸軍某旅偵察分隊正依據原定作戰方案,在密林中快速搜索前進。與此同時,演兵現場影像和一條條作戰數據被實時傳回旅作戰室。
“將研案推案過程融入實戰化演訓進程,是我們探索旅營聯動場景化研案推案模式帶來的變化。”該旅作訓科徐科長向記者介紹,過去,研案推案過程相對獨立。如今,他們採取“邊研邊打”的訓練模式,使研戰與演訓過程耦合更加緊密。
說話間,刺耳的警報聲突然在作戰室響起,戰場監視屏幕上頓時一片“雪花”。“偵察分隊遭電磁干擾!”偵察席迅速向指揮員報告情況。
記者在作戰室屏幕上看到,紅色“暫停”標識突然亮起。由於“敵”使用新型干擾手段,原有反制方案不再適用。針對這一特情,旅、營、連三級指揮員經過充分討論,迅速修改反制方案。
“測試反制方案!”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干擾車隨即啟動。
“反制成功!”接到偵察席通報,火力席迅速抓住打擊窗口,獲取“敵”目標精確坐標,下達打擊指令。數分鐘后,導調組判定:打擊成功!
“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研案推案必須依‘敵’情實時調整。”參訓的某連蘇連長說。
隨著演訓深入,一名旅指揮員指著屏幕上的數據,對剛結束的行動提出建議:“雖然打擊行動奏效了,但方案還有優化空間,需要精心打磨。”
“運用無人機群作戰”“組織突擊小隊滲透”……夜色漸濃,該旅作戰室內,官兵你一言我一語,研戰熱情愈發高漲。據了解,這場演訓,方案反復研推10余次,不符合實戰的細節被一一拎出來修正。
拿起一本推案記錄本,記者看到,一條條“妙計”被記錄在案:某班在河道阻擊時創新戰術﹔某連進行夜間滲透時,用“偽裝法”成功躲避紅外監測……“演兵場上‘靈光一閃’,作戰室迅即捕捉。通過‘邊研邊打’模式,我們優化了多個戰法訓法。”該旅領導說。
為推動研案推案模式走向深入,該旅還探索建立軍情研究制度,結合研案推案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邀請軍地專家授課輔導,並定期組織研究成果匯報,引導各級指揮員主動研究戰爭、研究對手,不斷提出“金點子”,為實戰化訓練提供有效支撐。
“研訓耦合越緊密,作戰方案的可操作性就越強。”走出該旅作戰室,旅領導告訴記者,他們結合實戰化訓練,已組織多次研案推案,一批新戰法訓法得到檢驗。(許生軍、貢奇鍇、陳典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