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擬大規模擴張海軍力量

丹麥海軍2艘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編隊航行。
據外媒報道,近日,丹麥國防部公布大規模海軍擴充計劃,包含短期和長期目標,涉及艦艇採購、能力提升、戰略規劃及產業發展等多個關鍵層面,旨在全面加速海軍現代化建設。據稱,該計劃基於對地緣政治與安全形勢的評估制訂,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在短期規劃上,丹麥聚焦於本國領海及周邊區域作戰與防御能力的快速提升。
更新海軍國民衛隊艦艇。丹麥計劃採購21艘新型艦艇,並在未來10年內交付,用於替換海軍國民衛隊現役老舊小型巡邏艇。新型艦艇的引入,有望提升丹麥在近海區域的巡邏效率與管控能力。
強化關鍵水下基礎設施保護。丹麥計劃採購一艘配備先進傳感器、無人水下航行器的海上監視船,加強對水下異常活動監測,防范關鍵水下基礎設施遭破壞。
採購多用途艦艇。丹麥計劃購入4艘兼具環境處理與軍事作戰功能的多用途艦艇,既能應對化學品泄漏、石油污染等突發事件,也可執行巡邏、監視、布雷等軍事任務。
在長期規劃上,丹麥著眼於海軍戰略發展與核心作戰能力提升。
更新現役主力護衛艦。隨著周邊地區安全形勢變化,丹麥意圖在北約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其現有的3艘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難以滿足新的戰略要求。為此,丹麥啟動下一代護衛艦採購計劃,同時探索本土建造方案,以推動本國造船業發展,保障艦艇供應自主性。
擴充北極地區巡邏力量。2023年,丹麥國防採購和后勤組織與丹麥海軍艦艇聯合企業簽訂採購協議,訂購6艘多用途巡邏艦。今年1月,丹麥國防部將該項目定位調整為執行北極任務,這批巡邏艦預計於2029年交付。此次公布的採購計劃,丹麥將增購第二批北極巡邏艦,進一步提升在北極地區的巡邏能力,維護其在該區域的主權利益。同時,丹麥還提出與其他國家共同採購破冰船,以保障北極地區航行安全,改善自身在北極地區的活動條件。
報道稱,丹麥海軍擴充計劃在北極地區資源開發與地緣爭奪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進行。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提出購買格陵蘭島,甚至威脅使用軍事力量奪取,這一情況讓丹麥深感主權受到威脅,從而加快海軍建設步伐。
分析人士指出,丹麥海軍擴充計劃將面臨重重考驗。
在艦艇建造方面,丹麥國內造船業規模與技術儲備相對有限,能否在既定時間內,嚴格按照質量標准完成新型艦艇的建造任務,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在成本控制方面,丹麥政府需在保障艦艇性能達到預期標准的同時,有效規避超支風險。這對其項目管理、資金統籌及成本核算等能力提出較高要求。
在配套保障方面,新裝備投入使用后,配套的人員培訓和后勤保障工作須及時跟進。人員操作技能不足、后勤保障無法滿足艦艇運行維護需求等,都將阻礙海軍擴充計劃順利推進。(韓科潤)
相關鏈接
丹麥海軍力量結構
丹麥海軍是丹麥國防力量的重要構成,主要作戰力量編為第1、第2、第3中隊。
第1中隊主要負責法羅群島、格陵蘭島及其周邊區域的監視警戒任務,裝備4艘泰提斯級遠洋巡邏艦和3艘拉斯穆森級巡邏艦。
第2中隊側重國際作戰行動,配備3艘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2艘阿布薩隆級反潛護衛艦、6艘戴安娜級巡邏船。
第3中隊執行海上監視、主權維護及民用支援任務,裝備2艘環保船、3艘環保艇、2艘訓練艇,1艘支援船及2艘帆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