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某旅探索優化新兵“第二適應期”培養模式——
“過關升級”:下連新兵成長提速

前不久,皖東某訓練場,陸軍某旅展開一場實戰背景下的裝備搶修訓練。
“戰車遭‘敵’火力打擊,立即組織搶修!”接到上級通報,搶修班組4名成員聞令而動,逐個部位排查戰車故障。令人意外的是,最先確定故障位置的是今年初剛下連的新兵趙坦。“得益於旅隊推行的過關升級組訓模式,我才能快速融入戰位。”走下訓練場,趙坦告訴記者。
“新兵下連后的‘第二適應期’既是環境適應期,更是成長關鍵期。”該旅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探索優化新兵“第二適應期”培養模式,摒棄“齊步走”組訓方式,在摸清新兵能力底數的基礎上,根據能力水平將下連新兵劃分為基礎組、強化組、進階組。此外,他們還為新兵科學規劃成長“路線圖”,推行過關升級組訓模式,幫助他們加速成長。
新兵趙坦入伍前已考取汽車維修工証書,掌握基本維修技能,下連后被編入強化組參加訓練。資深教練員夏明明指導趙坦結合裝備性能深入學習汽修專業知識,並手把手傳授輪式裝備修理技能。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趙坦已能獨立完成一些裝備部件的維護更換工作,並順利通過專業課目階段考核。
結合考核成績,連隊將趙坦“升級”編入進階組,嵌入作戰班組參加實戰背景下的訓練,重點提升其班組協同配合能力。
“按照過關升級組訓模式,基礎過硬、成績優異的下連新兵可以提前進入下一分組開展強化訓練。同時,我們將騰出的基礎訓練資源向能力素質尚待提高的新兵傾斜,幫助大家盡快補齊短板。”該旅領導介紹,他們統籌優質教學資源,遴選一批帶教經驗豐富、專業水平突出的骨干擔任各分組教練員,為下連新兵們制訂套餐式訓練計劃、開展“一對一”幫帶。
某連新兵張興祿下連后一直在基礎組參加炮手專業相關課目訓練,因體能基礎偏弱,訓練成績一直起色不大,訓練勁頭受到影響。基礎組教練員黃浩斌手把手教他如何控制呼吸、掌握操作力度。與此同時,黃浩斌還為他制訂了包括挺舉炮彈、折返跑等在內的體能訓練計劃。在最近一次專業考核中,張興祿打出十發九中的成績,順利進入強化組。
“過關升級組訓模式幫助下連新兵夯實了戰斗力基礎。”該旅領導介紹,新兵達到大綱相應能力要求后,他們還會組織新兵全程參與實彈射擊、專業集訓,讓新兵和老兵同台競技,進一步激發新兵的訓練積極性。
前不久,新兵蔡杰在無人機航線規劃等課目訓練中表現出色,被連隊推薦參加無人機操作員集訓。蔡杰格外珍惜這次機會,全身心投入學習訓練,快速掌握了無人機裝配等技能,受到集訓隊通報表揚。(於雲之 劉仁浩 宋世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