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快發展遠程作戰能力
前不久,日本“改進型12式反艦導彈”和“超高速滑翔彈”兩種新型導彈,首次亮相“富士綜合火力演習2025”。未來列裝后,日本的遠程打擊能力將進一步提升。近年來,日本不斷調整安保戰略,以所謂“對敵基地攻擊”“在敵方射程之外進行防御”為由,通過多種手段持續升級遠程作戰能力,嚴重沖擊地區安全穩定。
研制採購相關武器,構建陸、海、空遠程打擊體系。此次演習亮相的兩種新型導彈,均是日本發展遠程打擊能力的重點,其射程在900至1000公裡,相較於其現役導彈的射程,可以說提升明顯。不僅如此,尚在研制的“超高速滑翔彈”升級型號,未來最大射程可達3000公裡。此外,“改進型12式反艦導彈”陸基型,擬於今年年內完成研發,海基和空基版本也在同步研發,未來將實現陸海空通用。除了自行研制多種遠程導彈,日本還加緊從美西方國家引進可用於海上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以及可搭載在F-35A、F-15J戰斗機上的JASSM-ER空射巡航導彈和JSM聯合打擊導彈。在發射平台方面,除積極推進採購F-35戰斗機,並與英國、意大利共同開發第六代戰斗機外,日本還計劃建造兩艘能夠搭載遠程反艦導彈的萬噸級宙斯盾艦,並研發可用於潛艇的新型通用垂直發射系統。上述武器裝備列裝后,日本遠程作戰能力將大幅提升。
調整軍力部署,整合遠程打擊能力。為使遠程反艦導彈發揮最大效用,日本陸上自衛隊近兩年陸續整編岸艦導彈部隊,進一步謀求區域威懾乃至拒止能力。今年3月,日本陸上自衛隊在九州大分縣基地組建了第8岸艦導彈聯隊。至此,陸上自衛隊共建有7支岸艦導彈聯隊,分別部署在北海道、本州島北部、九州、沖繩等地,以控制西太平洋關鍵航道。為形成更大的打擊范圍,各岸艦導彈聯隊計劃於2026年起陸續換裝“改進型12式反艦導彈”。此外,日本還在九州、北海道各新建了一支配備“超高速滑翔彈”的導彈大隊,並計劃於2030年列裝該導彈的升級型。
借船出海,積累遠程作戰經驗。今年以來,日本接連派出海上自衛隊准航母“加賀”號、陸上自衛隊“水陸機動團”遠赴菲律賓,參加由美國主導的多場聯合演習。日本在今年4月啟動的“印太部署2025”中提出,日本海上自衛隊派出由多艘主戰艦艇組成的聯合任務編隊,參加“護身軍刀”“馬拉巴爾”等多場多國體系化實戰演練,時間長達7個月,航行范圍遠及南太平洋。這些動向表明,日本自衛隊正通過頻繁參與盟友組織的各項聯合演訓,在提升力量投送能力的同時,積累大規模遠程作戰經驗,進而提升遠程作戰能力。
日本提升遠程作戰能力的系列舉動,既面臨資金、技術、民意等方面的制約,也嚴重背離和平憲法,除了加劇日本自身安全困境和發展困局外,還會進一步威脅地區的和平穩定。日本應深刻汲取歷史教訓,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而不是在擴軍路上越走越遠。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