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攜手共筑血肉長城

楊 涓 朱姝璇
2025年06月26日15:03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1938年10月,新四軍第3支隊官兵在馬家園戰斗中堅守前沿陣地。

1938年10月,新四軍第3支隊官兵在馬家園戰斗中堅守前沿陣地。

八路軍配合忻口戰役示意圖。

八路軍配合忻口戰役示意圖。

八路軍第120師官兵炮擊敵碉堡。

八路軍第120師官兵炮擊敵碉堡。

1937年10月,八路軍第115師騎兵營向晉察冀邊界山區挺進。

1937年10月,八路軍第115師騎兵營向晉察冀邊界山區挺進。

一支中國軍隊快步前行,增援據守台兒庄抵抗日軍的部隊。

一支中國軍隊快步前行,增援據守台兒庄抵抗日軍的部隊。

1937年8月,國民黨軍在淞滬會戰中抗擊日軍。

1937年8月,國民黨軍在淞滬會戰中抗擊日軍。

武漢保衛戰中,國民黨軍對敵發射迫擊炮。

武漢保衛戰中,國民黨軍對敵發射迫擊炮。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炮火點燃了中國全民族抗戰的烽煙。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共兩黨團結協作、共御外侮,中國軍民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者,華夏兒女在烽火硝煙中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團結抗戰的光芒,閃耀在華北前線。1937年9月,日軍突破國民黨軍晉北防線后直趨太原,國民黨軍退守忻口要隘組織正面防御。八路軍各部在敵之翼側、后方積極作戰,配合友軍保衛忻口、太原。第115師出擊察南、冀西,打擊晉東北之敵,切斷張家口至代縣的敵后方交通線﹔第120師挺進雁北,威脅大同,切斷大同至忻口間的日軍交通線﹔第129師夜襲陽明堡機場,大大削弱忻口當面之敵的空中力量。日軍正面進攻難以得逞,另派兵力迂回側后沿正太鐵路西進,以配合其忻口正面部隊奪取太原。八路軍主力火速南下,趕往晉東娘子關附近阻擊、遲滯進犯之敵,連續取得長生口、七亙村、黃崖底、廣陽伏擊戰的勝利。盡管太原最終失陷,但中國軍隊英勇作戰,斃傷日軍共2萬余人,書寫了國共兩黨兩軍在戰役戰斗上協同抗敵的典范。

此后,中國抗戰開始呈現正面與敵后兩個戰場戰略策應、夾擊日軍的新局面。國民黨軍主力在徐州、武漢等地進行正面作戰。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牽制和消耗大量日軍兵力,支援配合友軍的正面防御。

徐州會戰時,八路軍及山東、河北人民抗日游擊隊和工人武裝,對津浦路北段、膠濟路西段和泰安南北的鐵路、公路進行破襲戰,炸毀橋梁,拆除鐵軌,阻滯日軍運輸,有力支援了國民黨軍主力在台兒庄的戰斗,最終贏得台兒庄戰役的關鍵性勝利。

為策應武漢作戰,新四軍在華中敵后積極出擊,破壞敵人交通和運輸,牽制日軍行動。先遣支隊在韋崗伏敵,“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第1支隊在京滬鐵路、京杭國道兩側,連續對敵展開夜襲、伏擊和突襲作戰,先后取得夜襲新豐車站等數十次戰斗的勝利。第3支隊開赴皖南抗日前線,配合國民黨軍擔任正面防務,贏得馬家園戰斗的勝利,証明了新四軍“不僅善於游擊戰,而且會打陣地戰”。第4支隊挺進皖中,首戰蔣家河口,發起棋盤嶺戰斗,數十次襲擊日軍向武漢方向輸送人員和物資的汽車運輸隊。

從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中國軍隊通過層層抵抗,大大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挫敗了其進攻銳氣,打破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迷夢。此后,因戰線漫長、兵力枯竭,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圖集》)

(責編:黃子娟、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