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來庚:“武林將軍”展雄風


在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東城街道竇家窪村,“武林將軍”竇來庚的抗日事跡可謂家喻戶曉,並被載入《臨朐縣志》。竇來庚的遺骨安葬在庄嚴肅穆的臨朐烈士陵園,常有群眾自發前來緬懷。其英勇報國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沂蒙老區人。
這位“武林將軍”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竇來庚,字峰山,1900年出生於竇家窪村。他自幼尚武,19歲考入濟南一中,當年轉入山東省武術傳習所學習,畢業后任臨朐縣高等小學國術教員,后去鎮江任江蘇省立第九師范國術教員,不久到南京中央保健司任職。其間,在全國武術考試中奪得特優第一名。
七七事變后,竇來庚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司令部警衛武士隊隊長。同年10月,濟南失守,武士隊被改編為國民軍義勇隊,他任隊長,率120人來到臨朐。此后,他多方籌集裝備,很多愛國人士仰慕他的豪情,紛紛加入義勇隊。這支隊伍不斷壯大,擴充到2000多人。
“生逢亂世,竇來庚敢於帶領隊伍與日軍周旋奮戰,書寫了一段英勇悲壯的戰斗史。”原臨朐縣文化局退休干部馮益漢說,他研究竇來庚生平40多年。
1938年1月,日軍侵佔臨朐城。4月12日,竇來庚率部與30多名日軍、50多名偽軍激戰兩個多小時,收復臨朐城。同年5月24日,七八百名日軍、3000多名偽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進犯臨朐城,竇來庚率隊防守。因寡不敵眾、裝備落后,義勇隊被迫突圍出城。這次戰斗擊斃日軍指揮官1人,擊斃日偽軍70多人。
1938年至1942年,竇來庚率十七旅官兵襲擊日偽軍據點、破壞敵人鐵路運輸線、截擊敵軍運糧隊,與日偽軍作戰20余次,給日寇以沉重打擊。
1942年7月18日,窮凶極惡的日軍調集十幾個縣的日偽軍3000多人包抄十七旅。竇來庚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會上很多人主張避敵主力、暫時轉移,但他決心抵抗,命令部隊堅守陣地,與日軍決一死戰。
7月19日凌晨,十七旅遭到日偽軍多路進攻,竇來庚率部奮起抵抗,戰斗異常激烈,終因武器裝備懸殊,節節失利。激戰到下午4點,十七旅隻剩不足百人,竇來庚亦中彈負傷。但他誓死不當俘虜,慷慨自戕,時年42歲。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感其忠烈,追晉竇來庚為陸軍少將。1988年,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竇來庚為革命烈士。
(據新華社濟南7月9日電 記者王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