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某部以務實態度大力營造良好訓練作風——
一次演訓失利 多次復盤檢討


夏日炎炎,空軍某部一場實戰化訓練在野外訓練場火熱展開。接到指令,該部防化分隊按行動預案奔赴目標地域。
“發現可疑煙霧。”分隊車輛行駛到一條崎嶇山路時,特情突至。指揮員施長軍立即指揮各小組展開行動:偵察組前出查明情況,救護組做好搶救“傷員”准備……
任務受領完畢,各小組迅速分頭行動。然而,施長軍檢查發現,洗消組沒能及時開設洗消場。
原來,接到特情通報時,洗消車正停在一處上坡路段,有的車載裝備在非水平狀態下難以正常展開,官兵隻好把洗消車移到一處相對平坦的場地后,再繼續作業。最終,洗消場開設整體用時超過規定時間,成績被判“不合格”。
訓練結束,防化分隊立即組織召開復盤檢討會。“經驗不足,特情處置手段不夠熟練”“業務不精,對裝備性能特點掌握不透”“訓練前車輛裝備維護保養不夠精細”……復盤檢討會上,官兵從多個方面分析問題、查找原因,形成一份復盤總結報告上報機關。
那天晚上,施長軍輾轉難眠。回憶這次失利,他總感到原因總結了很多,改進措施也梳理了不少,但再遇到新情況、新問題並沒有十足把握有效應對化解。
幾天后,施長軍路過訓練場時,看到通信分隊正在開展天線架設訓練。一輛通信車在一處斜坡上停穩后,官兵迅速下車,用千斤頂和木箱等簡易器材將車輛大致調平、固定后,迅速展開車載天線,完成設備調試通聯等工作。
“旁邊就有一塊平地,為啥把車停在斜坡上?”施長軍感到有些奇怪,忍不住上前一探究竟。現場組織訓練的負責人解釋:“萬一戰場上找不到平地呢?平時多練一手,戰時才能多一分勝算。”
一語驚醒夢中人,施長軍瞬間明白了心裡那份不踏實來自哪裡——復盤沒講到根上!官兵列出的“經驗不足”“業務不精”等問題,看似全面系統,卻依舊浮在表面,根本原因是實戰意識不強、戰場思維不夠,尤其是對復雜戰場環境下如何操作裝備缺乏深度思考和研究。
“我們一直把‘對標實戰’挂在嘴邊,卻沒把實戰思維刻進頭腦。更值得反思的是,復盤時沒有從這個層面認識問題。”回到分隊,施長軍立即召集訓練骨干針對這一問題展開復盤檢討,研究改進措施。他們在借鑒通信分隊訓練方法基礎上,廣泛查閱裝備資料,請教廠家技術人員,經過多次試驗論証,整理出一套在不同地形條件下使用洗消車開設洗消場的實用招法。
沒過多久,防化分隊結合前期整改情況,又組織召開了一次復盤檢討會。會上,官兵沒有繼續討論上次訓練的得失,而是針對今后“如何科學開展復盤檢討”這一主題進行深入討論——查找問題如何找准思想源頭、制訂措施如何細化具體步驟、效果評估如何確保科學精准……
復盤檢討會結束后,防化分隊重新向機關提交了一份復盤總結報告。除針對訓練任務中出現問題的深層次剖析外,報告還附有一份在不同地形條件下使用洗消車開設洗消場的強訓計劃。
一次演訓失利,多次復盤檢討。防化分隊的這一做法,引起了該部領導的重視。
“這種深查細糾、求真務實的做法值得肯定,背后折射出的問題更值得重視。”該部黨委研究決定,以切實增強訓練復盤效果為抓手,進一步端正部隊訓風、考風,為戰斗力建設打牢根基。
為此,該部一方面要求各單位深入查找剖析日常訓練中存在的不足,廣泛開展“制勝戰場大家談”“我為打贏獻一計”等活動,大力營造“人人找問題、個個想招法”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注重做好復盤檢討的“下篇文章”,安排機關業務科室與基層營連結成幫帶對子,針對訓練中的重難點問題展開集中攻關,狠抓復盤檢討成果的轉化運用。
近期,該部組織某型戰車實彈射擊考核。硝煙未散,一場復盤檢討就地展開,參訓官兵結合戰法運用展開深入探討。流程推演、效能評估、檢視反思……參訓官兵講問題不遮不掩,想招法不遺余力,為助推部隊戰斗力提升貢獻智慧力量。(姚十全 張哲 蔣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