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維和工兵的中國標准


中國維和工兵展開施工作業。張曉昆攝
在南蘇丹的紅土地上,頭戴藍盔的中國維和工兵,憑借過硬的作風與擔當,已成為許多當地民眾心中“和平”與“希望”的代名詞。作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重要力量,中國維和官兵不僅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貢獻,還以中國標准完成各項基建工程,出色的施工質量贏得各方的充分肯定。
王艷輝作為中國第15批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分隊指揮長,目前已是第二次帶領官兵到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時隔6年,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看著一茬茬中國維和工兵接力修建的道路、橋梁、營區,王艷輝心中滿是欣慰與自豪。
“我們的中國制造經受住了時間和環境的考驗。”在王艷輝看來,他們修建的不僅僅是一條路、一座橋,也是國際社會認識中國和中國軍隊的一扇窗口。“中國維和工兵立起的中國標准,必須維護好、傳承好。”王艷輝說。
不久前,在修復“科瓦喬克-盧雅克-瓦拉卜”主補給線工程時,有一段道路距離取土點有60多公裡。若改為就近取土,可節省不少時間。但王艷輝堅定表示:“我們不能因為圖省事而降低施工標准。”原來,就近區域的土缺乏黏性。道路完工后,雨季通行沒有問題,可到了旱季,車輛碾壓多了便很容易造成塌陷。“要想保証路面質量,對土質的要求就絕不能打折扣。”
雖然前往取土點取土,路途更遠、時間更長,也更辛苦,但官兵們都贊成這個決定。取土、轉運、填補、壓實……分隊官兵精心展開工程作業。為保証任務進度,分隊官兵全程在外宿營,每天早上7點就帶著干糧從宿營地出發,在野外作業將近10個小時。工程結束時,這條主補給線的路面煥然一新,通行車速可達每小時80公裡。
在異國他鄉堅守戰位,每一名中國維和官兵都深知,自己的工作關系著中國軍隊的形象。為此,大到一座機場、一條公路,小到一座板房、一道護欄,他們都會高標准完成。
王艷輝執行過很多項任務,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工程有多難,而是施工途中經常能遇到當地民眾向中國維和官兵豎起大拇指,嘴裡喊著:“China,Good”。王艷輝說,那一刻,大家都真切感受到自己堅守的意義。
自去年12月底部署到任務區以來,中國第15批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分隊以精益求精的中國標准,先后圓滿完成地下掩體建設、難民營搬遷安置、補給線修復,以及機場平整、超級營地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等任務,受到了聯南蘇團的高度評價。
和平與發展是人民永恆的期望。多年來,一批批中國維和官兵在任務區接續奮斗,為當地民眾帶來和平與發展的希望。他們立起的中國標准令同行認可,他們創下的中國速度讓友軍欽佩,他們傳遞的中國情懷感動人心,充分展現出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張曉昆)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