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日《防衛白皮書》強調發展“反擊能力”

子 歌
2025年07月25日09:37 | 來源:中國國防報222
小字號

日本防衛省近日發布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以“國際社會正面臨戰后最大考驗”“世界進入‘新的危機時代’”為主線,系統渲染周邊安全威脅,強調日本需加快推進防衛戰略轉型,重點發展所謂“反擊能力”(即對敵基地攻擊能力),並在指揮體制、作戰概念、力量布局等方面進行深度調整,意圖在實質上突破“專守防衛”原則的限制。

構建跨域作戰體系

新版白皮書體例與往年保持一致,分為3個專題和5個篇章,總篇幅超過500頁,重點規劃3個方面的轉型。

一是在指揮體制方面,白皮書詳細闡述向常設聯合作戰體系轉型的具體措施。卷首專題“統合作戰司令部與聯合作戰”介紹了統合作戰司令部自今年3月成立以來的運行情況。該司令部負責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及太空、網絡作戰相關部隊。在緊急事態發生時,統合作戰司令部將在防衛大臣授權下,向適合的部隊下達作戰命令,協調多任務並行推進,實施資源再分配並掌控作戰進程。目前,該司令部正在推進“中央指揮所”和“地下抗毀指揮所”的建設工作,並投入資金開發新一代聯合指揮控制系統。

二是在作戰概念方面,白皮書提出“跨領域作戰”概念,設定遠程拒止、跨域非對稱作戰和島嶼防御3種作戰場景。

在遠程拒止作戰場景中,日本將重點發展“防區外防衛能力”,即打擊他國境內導彈基地的能力,明確提出盡快啟動美制“戰斧”巡航導彈採購計劃,目標是在2026年前完成500枚部署。

在跨域非對稱作戰場景中,日本計劃依托太空、網絡和電磁領域實施反擊,包括組建太空作戰部隊、強化太空域態勢感知、擴充“網絡防護隊”編制、升級電子戰系統等。

在島嶼防御作戰場景中,日本將重點發展機動部署能力和高超音速武器系統,推動高超音速滑翔彈、無人作戰系統的研發部署,增加輪式裝甲車、“魚鷹”運輸機等機動裝備的部署,提升離島快速增援能力。

三是在力量布局方面,白皮書持續推進西南諸島要塞化建設。通過渲染周邊軍事威脅,日本將防衛重心進一步向西南方向轉移,明確提出構建以九州地區為樞紐、西南諸島為前沿的“多層阻擊鏈”。

具體措施包括:在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部署改進型12式反艦導彈和03式中程地對空導彈,形成對宮古海峽的封鎖能力﹔擴建西南離島海空基地,在奄美大島新建警備部隊基地,在馬毛島建設日美共用軍事基地,計劃2030年前建成戰機跑道和雷達站﹔擴建那霸基地軍用港口,使其可停靠2艘萬噸級登陸艦,並在石垣島新建彈藥庫,確保支撐14天的高強度作戰。

強化日美聯合威懾

白皮書明確提出,日本軍事活動的主線是構建以自主防衛為核心、以日美同盟為支柱、以與“志同道合國家”建立緊密軍事伙伴網為外延的防衛能力體系。

在日美同盟方面,白皮書強調發揮聯合威懾力,重申構建日美“共同反制能力”的目標。計劃整合日美導彈打擊體系,將日本“反擊能力”與美軍“打擊威懾體系”相結合,形成由日本負責前沿情報搜集、美日聯合鎖定敵方導彈發射平台或指揮中心並實施打擊的“日美共同威懾架構”。同時,主張擴大聯合作戰訓練領域,新增太空、網絡和電磁空間聯合訓練,推進統合作戰司令部與駐日美軍作戰司令部的指揮系統互聯互通。

在軍事伙伴關系構建方面,白皮書提出推進多角度、多層次防衛合作與交流。主要舉措包括:強化“四邊機制”(QUAD)框架下與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的海洋安全合作,舉行例行聯合軍演﹔在亞太地區廣泛建立安全伙伴關系,向菲律賓、越南等國提供巡邏艇和雷達系統﹔在歐洲方向深度參與北約“東進”戰略,持續參加北約網絡防御演習,邀請北約成員國參與亞太安全事務。白皮書還提出進一步推進《互惠准入協定》《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防衛裝備與技術轉移協定》等制度性框架落地,借此在實現自衛隊常態“出海”及強化日本參與全球防衛事務中尋求新的戰略支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化日美同盟的同時,日本正通過裝備自主和戰略差異化謀求更大獨立性。在武器裝備領域,盡管採取對美採購和國產自主研發並行路線,但防衛省將改進型國產12式反艦導彈、國產高超音速滑翔彈(HVGP)等項目作為裝備建設重點,體現其逐步擺脫對美武器依賴的戰略意圖。

持續增加防衛預算

2025財年日本防衛預算達到9.9萬億日元(約合667億美元),佔GDP的1.8%,並計劃至2027財年提升至2%。對近期特朗普政府提出將日本防衛預算GDP佔比提升至5%的要求,日本已明確拒絕。有評論指出,日本正利用美國軍事戰略收縮契機,逐步擴大軍事自主性。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凸顯其加緊推動戰略轉型,加快構建以所謂“反擊能力”為核心的戰略威懾體系的意圖。相關舉措將加劇東亞地區軍備競賽,影響亞太安全穩定,甚至推高地區緊張局勢,應予以高度警惕。

(責編:任佳暉、彭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