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按表上課”到“臨機組訓”


清晨,當我正打算帶領連隊官兵按計劃展開訓練時,營部突然通知:“調整上午訓練計劃,指揮班跟隨指揮保障連開展通信組網訓練,戰炮班參加戰術協同考核……”
接到通知,我立即組織各班做好准備,並向值班室報備訓練計劃變動情況。很快,各班機動至各自任務地點,按調整后的計劃參加訓練或考核。
今夏駐訓,這已經是上級第3次臨時調整訓練計劃。以往,我們駐訓期間幾乎都是“按表上課”,很少調整訓練計劃。如今,情況大有不同,除了上級提出新的訓練要求,遇到友鄰單位訓練資源可調用等情況,我們也常常自主調整訓練計劃。
這一變化的背后,是訓練理念的更新。近年來,隨著練兵備戰逐步走深走實,官兵們練戰謀戰研戰的熱情不斷高漲。去年旅裡的駐訓總結會上,很多一線帶兵人提出,真實的戰斗不會“按計劃進行”,訓練計劃也不能一成不變,持續優化組訓方式、提高訓練效能,才能練強打贏能力。
那之后,全旅掀起一場大討論,各營連紛紛圍繞優化組訓方式拿出真招實策。往年駐訓中,大家習慣性地將主要心思放在如何訓滿規定課目時長上。今年來到駐訓場,我們在落實大綱要求的基礎上,注重開展“見縫插針”式的訓練——友鄰單位放飛無人機,我們趁機組織偽裝訓練,檢驗防護能力﹔工兵連展開架橋訓練,我們就協調組織上下橋駕駛訓練……
前不久,連隊正准備組織單兵掩體構筑訓練時,得知友鄰部隊裝甲分隊剛剛完成戰術進攻訓練。於是,我們立即聯絡協調,把隊伍拉過去,讓官兵在布滿坦克履痕和彈坑的逼真戰場環境中練習構筑掩體。訓練結束后,我們邀請裝甲分隊指揮員現場講解對抗裝甲部隊沖擊的要點,大家聽得格外專注。這種打破壁壘、共享資源的訓練模式,有效拓展了官兵的能力邊界。
從“按表上課”到“臨機組訓”,變的是施訓方式,不變的是對練兵效益的追求。靈活施訓不是“打亂仗”,目的在於擺脫紙面計劃的束縛,最大限度利用好訓練資源,讓野外駐訓真正成為戰斗力的“拔節期”。
(陸軍某旅連長 李浩然 特約通訊員韓帥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