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從川北羌寨走向天安門

空降兵某旅少尉排長 唐 磊
2025年09月06日09:54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9月3日,北京長安街。戰車列陣,我們整理好著裝,肅立待命。我的手心微微出汗,不是因為緊張,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這一天,我等了整整17年。

這些年,我拼盡全力一路奔跑,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童年記憶中那些迷彩身影的“模樣”。

我出生在四川省北川縣一個羌寨。2008年5月12日,一場大地震改變了這裡的一切。當時,8歲的我和同學正在教室上課,突然地面劇烈搖晃,窗戶玻璃噼裡啪啦碎了一地。我們跌跌撞撞跑到操場時,看到的已是滿目瘡痍。

我所在的寨子,幾乎被夷為平地。殘垣、斷壁,哭喊、黑暗……震后的第一個夜晚,格外漫長。在外務工的爸爸不在身旁,媽媽帶著我和哥哥躲在山上的一塊空地,余震不時傳來,恐懼中我們緊緊抱在一起。媽媽輕聲哼著羌族歌謠,聲音微微發顫:“別怕,一定會有人來救我們的……”

第三天,就當我們幾乎糧盡水絕時,突然聽到有人大喊:“解放軍來了!”我永遠記得那個場景——一架軍用直升機低空掠過,在我們頭頂盤旋,投下了一批批救命物資,機身上的五角星格外醒目。

很快,一隊滿身泥濘的軍人走進寨子。后來我們才知道,他們徒步跋涉了70多公裡。他們挨家挨戶迅速展開救援。急促的腳步、嘶啞的嗓音、滿身的泥水,這些迷彩身影,讓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麼是軍人。依稀記得,有位年輕士兵把半瓶水遞給我,可我看到他干裂的嘴唇在滲著血。我小聲說著“謝謝”,面露疲憊的他笑著對我說:“小朋友,要堅持住,放心,有我們在。”那一刻,我緊緊攥著那瓶水,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從那時起,我就告訴自己:長大后,我也要當兵。看軍事影片、學軍人走路、對著鏡子敬禮,甚至一個人跑到山頭上大聲喊口號——我一天天盼著長大,盼著穿上軍裝的那一天。

2019年高考結束,我毫不猶豫填報了軍校,成為寨子裡走出去的第一個軍校生。離鄉那天,鄉親們敲鑼打鼓為我送行。幾位長輩拉著我的手,用羌語說:“到了部隊,要好好干,為咱羌族爭光!”登車前,我轉身向他們敬了一個軍禮。雖然動作生澀,卻是我用真心作出的承諾:我一定要成為最好的兵。

然而,軍校生活並不如我想象中那樣順利。第一次3公裡考核,我跑了全隊最后一名﹔第一次隊列會操,我因為緊張同手同腳順拐了……那一天,我們集體收看國慶70周年閱兵式,屏幕上的受閱方隊,氣勢如虹。我不禁感嘆:“什麼時候我能像他們一樣?”一旁的隊長說:“先得有個兵樣再說。”

這句話狠狠戳中了我。我明白,穿上軍裝,不等於就是一名合格軍人。當了兵,就要配得上這身軍裝。

經過4年軍校的磨礪,畢業后我以優異成績被分配到空降兵部隊。今年初,得知選拔閱兵隊員的消息后,我第一時間寫下申請書:“我來自震區,部隊對我和家鄉有恩。請允許我代表羌族兒女、代表震區百姓,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通過層層選拔考核,我來到閱兵訓練場。在這裡,沒有“差不多”,隻有“絕對標准”﹔沒有“個人習慣”,隻有“集體節奏”。我們必須把自己打碎、重塑,“修剪”所有不合標准的“枝杈”。

訓練中,我們每天要在“閱兵道”上走過上百個來回。作戰靴磨破了、衣服被汗水浸透、皮膚黝黑發亮……但我們的身姿越來越挺拔,目光越來越堅定。

第一次綜合演練那天,寧靜的首都被肅穆的夜色籠罩。我扭頭看著身邊戰友們堅毅的側臉,心中澎湃著一股豪情。我們這些20歲出頭的年輕人,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都有一個追夢的故事:要用最好的自己,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參加閱兵式前,我整理著裝,特意在胸前口袋放了一小片羌繡——這是離家時媽媽給我的,上面繡著吉祥的雲朵圖案。我想帶著家鄉人民的祝福,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向右看——”當我所在的空降突擊方隊戰車駛過天安門時,我昂首擺頭,用盡全身力氣握緊手中的鋼槍——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正夢想成真。

有位年輕戰友曾問過我:“排長,怎麼樣才能成為像你一樣的軍人?”我看著他稚嫩的臉龐,想起當年的自己。我對他說:“記住你為什麼要穿這身軍裝,然后一步一步走好腳下的路。”有時我也會想,如果當年沒有那場地震,沒有那些穿過廢墟來救我們的軍人,現在的我會在哪裡?也許會像祖輩一樣,在大山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那抹迷彩綠,照亮了我的人生。

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我已做好准備,就像當年從羌寨走出來那樣,一如既往地勇敢堅定——一次次出發,一次次成為更好的自己。

(段超、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朱海濤整理)

(責編:任佳暉、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