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斌烈士遺孀葉慶華十六年堅持為烈士尋親——
讓更多烈士找到“回家”路


“爺爺奶奶,我把爸爸帶回來了,你們今天可以團聚了……”8月28日,江西省弋陽縣樟樹墩鎮大港村公墓區,王福成一邊將從父親王豐慶烈士安葬地取回來的泥土撒在爺爺奶奶的墓前,一邊輕聲訴說,淚水模糊了雙眼。
從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到江西省弋陽縣,王豐慶烈士的“回家”路走了85年。
說起這段歷程,王福成說,自己最要感謝的人,就是堅持16年為烈士尋親的“舍己救人模范軍官”孟祥斌烈士的遺孀葉慶華。
2009年,葉慶華看到一檔關於烈士的電視節目,了解到在戰爭年代不少革命烈士犧牲后,因各種原因沒能“回家”。打那以后,她便走上為烈士尋親之路。
去年10月,葉慶華在整理新四軍烈士資料時,發現王豐慶烈士和她外公黃元慶都是弋陽人,都是1927年參加弋橫暴動、1927年入黨,外公北上參加長征,他留在蘇區打游擊。1940年11月,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獨立第一團團長的王豐慶率部在吊橋(今武進區前黃鎮觀咀村吊橋自然村)遭遇千余名日軍圍攻。為掩護戰友突圍,王豐慶壯烈犧牲,時年34歲。今年5月,葉慶華輾轉聯系到武進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得知王豐慶烈士安葬在寨橋烈士陵園后,又通過弋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找到了王豐慶烈士的繼子王福成。
“自1927年深冬離家,爸爸就再也沒有回來。”王福成告訴筆者,爺爺奶奶在世時常常在村口守望,最終隻等來一紙革命烈士証明書。臨終前,爺爺拉著他的手說:“你要想盡辦法找到你爸,帶他‘回家’!”爺爺的叮囑,王福成銘記在心。2006年,王福成的兒子王萬明曾前往江蘇宜興尋找線索,但無功而返。“得知爸爸的安葬地后,我當天就來到爺爺奶奶墳前告訴了他們,並從他們墳前取了捧土。”
8月6日,葉慶華陪同王福成來到寨橋烈士陵園。王福成把從爺爺奶奶墳前取的那捧土撒在了王豐慶烈士的墓上……
讓葉慶華和王福成感動的是,當地鄉親從未忘記烈士,他們為烈士豎起紀念碑,修建烈士陵園,一年一年守護。村民朱秀春從小就聽母親講當年的故事,幾十年來,她給大家義務宣講王豐慶烈士的英勇事跡。前黃鎮退役軍人服務站還聯合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團隊,精心修復了王豐慶烈士的照片……
吊橋村突圍戰,新四軍官兵傷亡逾200人。85年來,鄉親們有一個未完成的心願:“希望能幫助這200余名無名烈士找回名字、找到家人,讓他們早日‘回家’!”
“我願意做提燈者,照亮他們回家的路。”從常州歸來后,葉慶華再次出發——讓更多烈士早日“回家”。(郭志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