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座艙裡的“祖國頌”

2025年09月30日08:58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9月19日,2025年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開幕。圖為殲-20飛行員在完成表演后向觀眾揮手致意。胡爾根攝

9月19日,2025年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開幕。圖為殲-20飛行員在完成表演后向觀眾揮手致意。胡爾根攝

北國金秋,碧空如洗。興致勃勃的人們從大江南北趕到吉林長春,與人民空軍共赴一場“藍天之約”。

空軍航空開放活動現場,戰機威武列陣,《我愛祖國的藍天》旋律響徹雲天。

時隔多年,空軍某部飛行員吳浩然,再次回到這片托舉他飛行夢想啟航的土地。駕駛國產新型戰機翱翔藍天,他用雲端英姿踐行“人民送我學飛行,我學飛行為人民”的鏗鏘誓言。

起飛,拉升,盤旋,俯沖……座艙裡的吳浩然早已和戰鷹融為一體。操縱中,他甚至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臟正與戰鷹之心一起搏動。

戰機的巨大轟鳴聲,淹沒了觀禮台上的歡呼雀躍。隔著座艙玻璃臨空一瞥,雖然看不清密密麻麻人群中具體的面孔,吳浩然卻清晰感受到那排山倒海的熱浪——那是人民托舉的澎湃力量。

此時此刻,不僅是吳浩然勁舞蒼穹,祖國廣袤的領空之上,有許許多多“吳浩然”正翱翔藍天、衛我長空。

他們銳利的目光穿透風擋,超越經緯,瞭望著無垠空疆。他們深沉的熱愛,不常挂於嘴邊,卻傾注於每一次堅定的起飛、精准的操作、凌厲的搏殺之中。

大地豐收,國安家好。座艙之中,藍天驕子將赤子之情化作“硬核”守護,用萬裡長空的和平安寧,祝福祖國母親!

“我替你們飛過天安門,替你們看看這大好河山”

時光無言,見証偉大﹔天空無痕,銘記榮光。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中,空中梯隊29型、百余架國產新型戰機大機群密集編隊,以模塊化、體系化編成飛過天安門廣場,光榮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氣勢如虹,震撼蒼穹。

這是新時代強軍事業偉大建設成就的集中體現,更是人民軍隊懾阻強敵、制勝空天的強大底氣。

然而,歷史並不遙遠。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當時的人民空軍還未組建,東拼西湊組成17架飛機的受閱陣容。周恩來同志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

一句真實又無奈的“飛兩遍”,道出當年剛剛起步的新中國一窮二白的窘境。

當年,用重飛彌補差距﹔如今,用實力守護誓言。

運油-20機長譚紅梅駕駛“鯤鵬”呼嘯而來,飛過天安門廣場。直播鏡頭裡,座艙中的譚紅梅神情專注,目光堅定,而她的內心早已熱血沸騰。

“我想對先輩們說,您看到了嗎?今天,我們戰機足夠多、足夠強,再也不用飛兩遍了!我替你們飛過天安門,替你們看看這大好河山!”

飛過天安門那短短十幾秒,身處座艙的譚紅梅仿佛聽見歷史的回響:盧溝橋上的槍聲,南京街頭的哀嚎,黃河的怒吼,勝利的歡笑……

“我會一如既往堅持地面苦練、空中精飛,錘煉打贏能力,確保一聲令下,頂得上、打得贏!”完成受閱任務,譚紅梅與戰友回到部隊后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准備下一階段的演習演練任務﹔見縫插針地講好閱兵故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召更多有志青年加入藍天方陣。

“這盛世,如你所願。”這從來不是一句簡單的緬懷,而是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承諾。

“在關鍵時刻站得出、頂得上、打得贏,沿著英雄的足跡,不斷沖鋒!”空降兵某部受閱官兵歸隊后,連隊召集全體官兵整齊列隊,在孫佔元烈士銅像前高舉右拳庄嚴宣誓。

孫佔元銅像前的托盤上,放著一雙嶄新的皮鞋。

這雙與受閱官兵一起光榮接受檢閱的皮鞋,承載著一份跨越73年的熱切渴望。

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打響。一場惡仗之前,戰壕裡的志願軍排長孫佔元與戰友暢想勝利后的情形:“我啊,等勝利了,就買雙皮鞋,到天安門照個相。”

殘酷的戰斗中,被炸斷雙腿的孫佔元忍著劇痛,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

今年,該部26名受閱官兵喊響“替老排長圓夢、為老排長爭光”的口號,斗志昂揚,踏上閱兵場。

9月3日上午,這雙承載著孫佔元未了心願的皮鞋,被靜靜放在空降突擊方隊的戰車裡,和官兵一起光榮受閱。

面對孫佔元的銅像,受閱隊員於鳳林報告:“老排長,您看看這雙新皮鞋,我們帶著它走過了天安門,請您安心!”

聆聽英雄的故事,高喊鏗鏘的誓言……連隊官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靈共振。

國慶前夕,該連全體官兵安全順利完成年度跳傘課目,實戰能力有效提升。

傘兵列隊登機,隨戰鷹騰空而起。傘花朵朵,凌空綻放。這圖景,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

“夜航下的萬家燈火,是心尖最暖的光”

蒼穹之上,雲海之下,有些風景隻存在於俯瞰的視角中。

當人間燈火如星辰般在暮色中亮起,點連成線,線連成片,串聯起一片璀璨……那樣的壯闊與震撼,沒有人比飛行員感受更真切,也沒有人比他們更知道守護這份溫暖與安寧的付出。

有些守護,是時刻准備——

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中,95后飛行員田靜駕駛戰鷹光榮受閱。她那一句“如果敢來挑舋,那你就來試試”的霸氣喊話,迅速走紅網絡,引得廣大網友點贊: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巾幗不讓須眉,安全感滿滿……

初見田靜,她那剛毅的眼神和陽光的笑容,令記者印象深刻。她攜帶的軍綠色包袋上,貼滿了歷次重大演訓任務的紀念標識。在記者的追問下,她饒有興致地回顧起自己的戰斗航跡。

“我喜歡有挑戰的生活,希望成為一個沖到前面去的戰斗角色。我知道,這有很大風險,但總有些人要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我可以是這些人。”沒有豪言壯語,卻字字鏗鏘。耿直的四川妹子田靜,把“去發光而不是被照亮”設為微信簽名,滿腔熱忱地把如山重任主動挑在肩頭。

談到飛行,田靜說她最愛的是夜航:“腳下的萬家燈火給我一種特別祥和寧靜的感覺。”

最觸動人心的,還有那份超越生死的坦然。“哪怕我現在犧牲了,沒辦法再去看這萬家燈火了,也會有其他飛行員替我去看。”記者從她朴素而真摯的話語中,聽到了勇敢。

請相信,當暮色降臨,在九天之上,總有一雙雙年輕而銳利的眼睛,正警惕地穿透雲層,時刻准備戰斗,守護長空安寧。

有些守護,是挺身而出——

20041,本是一串普通的數字。當這串數字成為空軍某部列裝的運-20飛機編號時,便顯得與眾不同。

2020年初,人民空軍一天之內出動11架運輸機,將醫護人員和物資運抵武漢,編號20041的飛機就在其列。

空中機械師孔艦釗至今仍保存著一張寶貴的機票。對這張特殊機票上的各種元素,他如數家珍:“日期,是啟程日到抗疫勝利日﹔乘機人,是白衣天使的姓名﹔航程,是家到疫區。這是一張往返機票,寓意是我們終將勝利,平安回家!”

孔艦釗的妻子是一名醫務人員,當時也在武漢抗疫。機長得知情況后,特意安排他進行機內廣播。

望著機艙裡的白衣衛士們,孔艦釗鏗鏘有力地說道:“我深深地感到,此刻我和她、和你們在一起並肩戰斗。當那一天來臨,我們必須挺身而出!”

隨后,機艙內響起《當那一天來臨》的歌聲:“放心吧祖國、放心吧親人,為了勝利我要勇敢前進!”所有人情不自禁地放聲高歌。

“我最喜歡看機翼下的萬家燈火,每家都有一盞溫暖的燈亮著。”孔艦釗感慨地說,“那天,我們飛了3個架次,落地時已經是凌晨。透過舷窗看到機翼下密密麻麻的光點,像撒在黑絲絨上的星星。我忽然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有些守護,是舍生忘死——

“‘跨江50’,‘凱旋’四機長空列陣,奉命為您護航,向英烈致敬!”

“‘跨江50’收到,‘凱旋’四機護衛同行!”

“先烈拼盡熱血、保家衛國。今天,請您聽一聽我們的‘威龍’呼嘯,看一看咱們的錦繡山河!”

“此刻,我們與英雄同在,擔當使命、護我中華!”

9月12日,遼寧沈陽。在4架殲-20戰機的護衛下,運-20飛機接運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

長空浩蕩,英魂永存。進入國境,飛行員們飽含深情的對話通過直播傳遍祖國大江南北,感動億萬觀眾。

去時丹心一片,歸來映照汗青。接運烈士遺骸的運輸機和戰斗機分別使用“跨江50”與“凱旋”呼號,紀念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的歷史。

特殊的呼號,蘊含著人民空軍對先烈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更是用實際行動告慰先烈:祖國沒有忘記,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沒有忘記!

從當年跨過鴨綠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先輩,到新時代守衛祖國的萬千將士,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的赤膽忠誠代代傳承!

“飛了過去沒有飛過的航線,到了過去沒到過的區域”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你已進入中國防空識別區,通報你的國際識別碼和飛行目的。”

這天,不明身份的外軍飛機闖入我東海防空識別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王海大隊”飛行員緊急升空應對。

“身后是祖國領空,我們決不后退。”面對外軍飛機的不斷挑舋,飛行員楊俊成和戰友們憑著過硬技戰術水平,始終佔據有利態勢,與其展開激烈較量,最終將其逼退。

“過去,我們的戰機航程短、雷達弱。”某部空情指揮員王鵬講起一段往事:一架轟-6K在遠洋訓練時曾遭遇外機抵近偵察。當時,戰機沒有護航,只能靠自己單打獨斗與外機周旋。

隨著人民空軍換羽升級,以殲-20、運-20為代表的新機新裝批量入列,以無人作戰、特種力量為代表的新質能力加速生成,人民空軍“拳更硬”“翼更長”“劍更利”。

戰機座艙外,陌生的風景越來越多,新時代的人民空軍飛行員“飛了過去沒有飛過的航線,到了過去沒到過的區域”。

祖國為我佩利劍,利劍因我顯鋒芒。武器裝備的換代升級並不能帶來戰斗力水平的自然提升。要想發揮裝備最大效能,必須“思維升級”“人才迭代”。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陳思麒作為所在部隊首批改裝運-20飛機的年輕飛行員,駕駛“鯤鵬”飛過大江南北、飛越遠海大洋,航跡遍布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航跡不斷延伸,陳思麒愈發認識到,大型戰略運輸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必須進一步釋放裝備的戰略能力。”完成改裝、成為機長后,陳思麒感到,裝備性能的提升需要伴隨思維理念的變革,換裝的同時更要“換腦”。

演訓中,陳思麒帶領運投小組實現需求提報標准化、任務規劃流程化,同時梳理出更加高效的實時指控網絡。憑借優異表現,他所在團隊被空軍授予“首創獎”。

從一線飛行員到指揮籌劃者,從駕駛戰機遠航到指揮機群機動……以陳思麒為代表的年輕飛行員緊跟人民空軍戰略轉型步伐,不斷升級能力、開拓創新,勇當改革轉型先鋒。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空軍航空開放活動開幕式上,空軍軍樂團指揮馬銘指揮樂隊配合千余名空軍飛行學員,演唱了多首膾炙人口的“藍天金曲”。

指揮台上,馬銘目光如炬,黝黑的臉龐挂滿細密的汗珠。旋律響起,朝氣蓬勃的“雛鷹”們齊聲唱響藍天夢想,展現出昂揚的精神風貌。

對馬銘來說,對國與家的情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樂曲演奏中不斷積累升華的。不久前,他剛剛帶領樂團成員圓滿完成閱兵演奏任務。

提及當時的盛況,馬銘興奮不已:“雖然經歷了多次彩排,但受閱當天,當移動的鋼鐵長城從我們面前通過,雄壯的歌聲從我們身后傳來,現場觀眾的歡呼此起彼伏,我還是難以抑制地激動落淚。”

在馬銘的演出生涯中,這樣的感動還有很多。那年珠海航展,一場“快閃”活動中,馬銘帶領樂團奏響《歌唱祖國》。

當熟悉的旋律響起,現場觀眾紛紛駐足哼唱,人群越聚越多,聲浪越來越大,歌聲越來越雄壯。一曲歌罷,“祖國萬歲”“人民軍隊萬歲”的歡呼聲,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

一起跟唱的,有穿著迷彩服的小娃娃、系著紅領巾的學生、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當五湖四海的口音匯聚在一起,集合成同一個聲浪,家國情、軍民情久久激蕩。

當歡歌漸漸融入天際,人們的目光也隨之投向更高遠的蔚藍。

那年,空軍派出兩架轟-6K戰機飛越宮古海峽、過巴士海峽,到達寶島台灣東面。

高空萬裡,山河入懷。從艙內電子航圖上,飛行員陳亮看到寶島緊緊依偎在祖國母親的身旁﹔艙外,寶島中央山脈隱約可見。

巡航途中,當飛到某一特定區域時,陳亮突然收到報告,距離編隊不遠處,有兩架不明飛機正在靠近。他果斷下令“保持好戰斗隊形”,同時警告對方:“我正在進行例行性訓練,不要干擾我的行動!”

對方來者不善,不斷抵近,最近時僅在我右機翼下方30米左右,稍有不慎極可能造成空中擦碰,非常危險。

對峙狀態大約持續了40分鐘。陳亮回憶說:“當時我們就想著,高度1米不變、航向1度不偏,繼續執行任務,巡航寶島!”

任務結束后,國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空軍戰機“繞島巡航”表示:任何人、任何勢力不要低估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和堅強能力。

聽從祖國和人民召喚,越是艱險越向前。不久后,空軍再次實現繞島巡航模式的新突破:多架轟-6K戰機分別從寶島南北兩端同時雙向飛行,預警機和殲擊機前出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區域實施指揮控制和伴隨掩護。

陳亮帶隊參加了雙向繞島巡航。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從電子航圖上看,戰機分別從寶島南北兩端同時雙向飛行,猶如母親張開雙臂擁抱自己的孩子。

寶島在我懷中,祖國在我心中。濃烈的家國情,在陳亮內心升騰。這位平日裡不苟言笑的硬漢,在機艙中不自覺地吟唱起“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旋律。

“我們的翅膀更硬,祖國的腰杆就更直!”此后,每每有飛行員執行繞島巡航任務,陳亮都會為他們加油打氣。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運-20機翼上的航行燈在暗夜中閃爍。透過座艙玻璃,中國空軍飛行員的視野中,是一片飽經戰亂摧殘的土地。

9月初,空軍2架運-20飛機搭載著中國政府向阿富汗提供的首批地震救災緊急人道主義物資,穩穩降落在阿富汗喀布爾國際機場的跑道上。

從獲取災情信息到完成物資調配,再到運輸機編隊起飛,整個過程顯示出了高效的行動力。這不僅體現出“中國速度”,更彰顯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這些年,“鯤鵬”飛過亞非拉,將抗疫物資、人道主義援助送到世界各地。在老撾,它為當地送去疫苗﹔在尼泊爾,它幫助災區運送救援物資﹔在湯加,它為火山災害后的民眾送去希望……

運-20飛行員袁博告訴記者,他曾多次執行國際援助任務,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向非洲某國運送藥品。

“飛機落地時,我從機艙裡看到,當地民眾穿著傳統服飾,舉著中國國旗,在機場上跳著舞歡迎我們。”那一刻,袁博覺得自己不僅僅是一名飛行員,更是一名和平使者。

馭長劍以衛疆土,攬風月而瞰九天。在剛剛結束的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上,除了精彩的飛行表演外,殲-20四機編隊、轟-6雙機編隊、運油-20A和殲-16雙機加油編隊低空通場,殲-20單機靜態展示震撼全場……

這不僅僅是一場展示,更傳遞出一個信號——中國空軍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放。

藍天上的一道道勝利航跡,是一代代空軍官兵從心底飛出的“祖國頌”,它唱著先烈的夙願,唱著人民的期盼,唱著人民軍隊奔向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壯志豪情,唱著祖國母親的繁榮富強!(趙第宇 、李建文、張雷)

(責編:彭曉玲、彭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