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和平、發展、進步的中國力量

——解讀中國全球好感度持續提升

2025年10月03日08:50 | 來源:中國軍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最具影響力的全球事務參與者”“可靠的中國伙伴”“中國正變得‘酷’起來”……近一段時期,多項跨國民調和國際媒體報道顯示,中國國際形象持續向好,全球好感度穩步上升。

多國人士高度評價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捍衛國際公平正義﹔贊許中國走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之路,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發展﹔驚嘆於一個充滿活力、日新月異、開放自信、友好可親的中國。

在國際社會眼中,中國是變亂交織的當今世界中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推動進步的重要力量。

“太陽從東方升起”

多項國際民調顯示,越來越多外國民眾在沖破西方“信息繭房”后,看到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和平、可親、文明的中國形象越來越被世界所認知。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新一期年度《世界民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全球好感度持續上升,全球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受訪者比例與去年相比增加了5個百分點。

美國晨間咨詢公司近期對41個國家約4900名成年人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的全球淨好感度評分為8.8,而美國的評分為-1.5,中國的全球好感度超越美國。

根據英國品牌金融公司發布的《2025年全球軟實力指數》,中國多項軟實力指標顯著增長。報告認為,中國軟實力提升的原因包括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合作、推進可持續發展、中國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等。

民調報告和國際媒體的報道認為,中國全球好感度持續上升呈現三方面趨勢。

全球南方國家對中國的認可度不斷提升。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近期民調顯示,中國在拉美國家的好感度持續、快速攀升。巴西、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國受訪民眾說:“中國是可靠的伙伴,給予其他國家更多尊重。”

越來越多西方民眾了解中國、認可中國。美國晨間咨詢公司的民調報告說,包括荷蘭、西班牙、加拿大、德國等西方國家在內,16個國家的民眾從“更青睞美國”轉為“更青睞中國”。

越來越多外國年輕人“愛上”中國。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全球更多年輕人對中國抱有好感。《經濟學人》雜志認為,多份國際民調表明,越來越多外國年輕人開始覺得中國“很酷”。

“太陽從東方升起!”英國品牌金融公司《2025年全球軟實力指數》報告形象地說。

南非前資深外交官赫特·格羅布勒認為,中國的國際形象廣受贊譽是中國對世界和平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必然結果。

“動蕩世界中的穩定力量”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損害各國利益,中國對多邊主義的堅守和承諾尤為珍貴。”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發出這樣的感嘆。

多國人士認為,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嚴重沖擊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中國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做動蕩世界中的穩定性力量,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不斷擴大。這也是世界對中國好感度持續提升的重要原因。

“中國希望與世界各國共同開創美好未來,攜手推動和平與發展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報道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的迪拜中阿衛視記者方浩明說,“當看到和平鴿在天安門廣場上飛翔,這一感觸尤其強烈。”

“中國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議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應對全球復雜局勢提供了戰略性、多層次的應對方案。”吉爾吉斯斯坦阿拉套國際大學教授庫巴內奇別克·塔阿巴爾季耶夫說。

在埃及法拉比政治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艾哈邁德·烏拉比看來,中國推動沙特與伊朗和解是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成果之一,為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分歧樹立了典范,而有的西方大國則以霸權行徑和雙標行為嚴重危害中東和平穩定。

“中國無疑是動蕩世界中的穩定力量。”法國專家索尼婭·布雷斯萊說,單邊制裁和軍事干預等霸權行徑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准則,而中國以實際行動堅定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可靠和善解人意的合作伙伴”

“近些年來,‘中國好伙伴’的形象得到各國民眾普遍認可。”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基塔·斯捷潘諾夫說。

斯捷潘諾夫上世紀70年代出生在中國,跟隨身為外交官的父母在北京生活學習,直至中學畢業。如今,斯捷潘諾夫是俄中友好協會中央理事會成員,在中國生活的豐富經歷令他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提升有著更為直觀的理解。

“中國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是眾多國家的重要發展伙伴。中國以互利共贏、相互成就的主張贏得各國政府及民眾的信任和尊重。”他說。

埃及專家烏拉比稱贊中國攜手全球南方國家共同發展。“中國一直致力於與其他國家加強發展戰略對接、開展互利共贏合作,造福各國人民。中東地區民眾見証了中方為各國發展作出的杰出貢獻,中國受歡迎程度不斷上升。”

“我們視中國為‘可靠和善解人意的合作伙伴’”。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國際問題學者穆拉庫·萊米·尼翁蓋薩說,中國的對外合作充分考慮他國國情和發展戰略,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也因相似的歷史遭遇和奮斗歷程而有著強烈情感共鳴。

“穩定、高效治理的典范”

“眾多發展中國家亟需更符合自身實際的治理模式,中國的治理模式和民主實踐值得各國認真研究和深入思考。”曾多次到訪中國的玻利維亞前外長費爾南多·瓦納庫尼說,中國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

多名專家在採訪中表示,人民的笑臉是國家形象最好的展示。國際公關咨詢公司愛德曼近期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政府的整體信任度繼續在所有調查對象國中位居首位,中國民眾對未來的樂觀程度也穩居全球第一。

巴西《論壇》雜志刊文說,中國已經被視為穩定高效治理的典范,這與一些西方國家面臨的社會兩極分化形成鮮明對比,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人“羨慕”中國。

吉爾吉斯斯坦學者塔阿巴爾季耶夫說,中國的治理模式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成功走出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民主道路,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充分肯定。

在法國專家布雷斯萊看來,中國的民主道路和治理模式是共同協商、廣泛參與和高效落實的有機結合,中國的成功表明了政治道路的多樣性和不同文明的創造力。中國的現代化之路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啟示,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形象。

“中國正變得‘酷’起來”

今年4月,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賽在北京舉行,20支人形機器人賽隊與人類選手在實地賽道上奔跑、超越、突破極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不可思議!”西班牙埃菲社這樣報道。

中國以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科技創新理念,讓世界愈發看到一個活力四射的東方大國。阿根廷國立拉普拉塔大學教授加布裡埃爾·梅裡諾說,中國的科技創新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同時,也賦能全球科技發展。

現代科技邂逅東方美學,激發出耀眼光芒。首款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席卷全球,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潮玩“拉布布”在歐美市場掀起搶購潮……這股“東方潮”為全球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凸顯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提升。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以《中國是如何變“酷”的》為題發表評論文章說,從人工智能大模型、電動汽車、無人機到原創游戲,創新是中國變“酷”的關鍵所在。

隨著中國推出各項免簽安排、簽証優化等政策措施,尤其是單方面免簽“朋友圈”有序擴大,越來越多外國朋友走進中國、感受中國。2025年上半年,外國人入出境達到3805.3萬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1364萬人次,佔入境外國人的71.2%,同比上升53.9%。

美國網紅“甲亢哥”在中國行期間一鏡到底的直播,讓全球網友看到日新月異、自信友好的中國,感受到“中國太不一樣了”!

“中國故事是我們必須認真閱讀的篇章。”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站刊文說,中國的發展模式不僅推動了物質進步,還形成文化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和諧關系。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記者宋盈)

(責編:溫璐、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