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同一藍天下 共上一堂課

——從國防教育視角看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

2025年10月03日08:53 | 來源:中國軍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9月的北國春城,碧空如洗。引擎轟鳴聲中,殲-20戰機如威龍直上雲霄,殲-10表演機如持彩練當空舞,觀眾區傳來一陣陣驚嘆……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舉行,觀眾從全國各地趕來,共赴這場盛大的藍天之約。仰望、拍照、參觀、互動,活動現場人流如織,熱情如潮,觀眾累計達99.6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熱情的背后是熱愛。這次活動,展示了人民空軍現代化建設新成就,拉近了廣大群眾與人民空軍的距離,成為一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匯聚起支持空軍、關注空天的強大力量。

“飛機真好,國家真好”

靜態展示區的航空裝備,沿機場跑道一字排開。從退役飛機開端處的米格-15比斯,走到現役飛機開端處的殲-10C,有將近800米距離。

這800米,濃縮了人民空軍從自強走向自信的歷程。現場,近百型現役戰機、地面裝備和退役裝備,按照研發列裝的時間軸依次展示,人民空軍成長壯大的軌跡清晰可見。

縱向展示發展歷程,橫向呈現完備體系。隱身戰機、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新型預警雷達……大批國產先進裝備威武列陣,呈現出豐富的譜系、完善的配套和完備的體系。空警-500單機與殲-20四機護航編隊、運油-20A單機與殲-16雙機加油編隊……呼嘯而過的戰機,展示指揮控制、遠域懾阻、區域控制等能力。

一件件“明星”裝備獲得高度關注。在運-20貨艙開放現場,記者見到空軍某雷達站原站長魏冬冬帶著孩子來體驗。他說,以前看運-20是在雷達熒屏上,今天是真正“身在其中”。

當被問到有何感受時,魏冬冬笑了:“我們站有個藏族戰士叫多吉,一次任務有幸坐上了運-20。我問了他同樣的問題。他說,站長,我也不太會說,就一句話,飛機真好,國家真好!”

裝備件件是“明星”,官兵人人是“名片”。從“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陳思麒、運油-20A女機長譚紅梅,到從直-20機降的空降突擊隊員、擔負講解任務的戰士,都展示了人民空軍的自信與風採。

靜態展示區,幾名空降兵戰士正在講解。下士劉燚自豪地向觀眾介紹單兵夜視儀、傘兵11型降落傘,以及自己所在的英雄連隊——特等功臣孫佔元生前所在連。這些戰士有的剛參加完勝利日閱兵式,有的自訓練場而來,黝黑的臉上還留著清晰的“陽光印記”。

戶外精彩的飛行表演、系列的裝備展示,室內特色的主題展區、豐富的互動體驗,讓線上線下紛紛傳出“安全感滿滿”的感嘆。

正午,艷陽高照。轟-6寬大的機翼下坐滿乘涼的觀眾。網友評論:“這既是‘遮陽傘’,更是‘保護傘’。”在長春、珠海,記者多次見過類似場景。鐵翼雄風,平時遮風雨御驕陽,戰時保和平衛家鄉,正是“人民軍隊為人民”的生動寫照。

活動現場,軍民和諧融洽、雙向奔赴的場景頻現。觀眾把孩子遞到任務官兵懷中,官兵抱著孩子觸摸飛機,合影留念。觀眾只要看見穿軍裝的官兵,就當成“自家人”,問路、請教、合影,每一聲親切的“解放軍同志”,都透著十足的信任和深厚的感情。

“天空藍連著你我他”

走進空軍主題展館,一座運-20仿真機艙,吸引許多人參觀。位於舷窗位置的屏幕上,循環播放著飛行員在執行戰備警巡任務中驅離外機的喊話視頻、展現空軍各部隊練兵備戰風採的攝影作品,人民空軍捍衛祖國領空的堅強決心“溢”出屏幕。

穿梭在展館,觀眾可以進行科普體驗、模擬互動,還可以到空中管制、空軍招飛、院校招生、文化沙龍等區域,深入了解空軍和空天安全。

9月21日,來自航空管制專業的萬路軍教授,為觀眾帶來一場《天上的紅綠燈》空管知識科普講座。

互動時間,有觀眾舉手提問:“請問飛機在天上有路嗎?”“天上到處都是無人機該怎麼指揮?”萬路軍詳細解答。互動體驗時,小觀眾可以通過空管小游戲和管制指揮模擬設備,體驗飛行調配和指揮飛機起降的過程,了解空管人員的工作。

觀眾趙先生感慨:“以前覺得這些離我們很遠,現在明白航班安全、城市安寧,都和空天安全有關。”

“當大家都意識到天空藍連著你我他,我們的空天防線就有了深厚的民意基礎。”萬路軍告訴記者。

航展期間,一張照片在網絡上刷屏——一排身著橙色工裝的環衛工人坐在長凳上休息,一架運油-20正從天空呼嘯而過。環衛工人集體仰望,還有人拿出手機抓拍,他們身后的攝影師定格了這個美好瞬間。有網友給照片取名“人民的仰望,最好的勛章”。飛行員陳思麒看到照片后立即保存了下來,他說,從環衛工人的背影裡,感受到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光榮,“人民空軍,是人民自己的空軍,這應該就是航展最重要的意義”。

據悉,本屆活動首次全面啟用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場館總面積較上屆擴容近一倍。一些未能預約到票的人們,在附近的藍天公園搭起帳篷、鋪開露營墊,興致勃勃地觀看飛行展示。

飛行是少數人的職業,而建設強大空軍則是一個民族的事業。本次活動如同一個強大的磁場,匯八方資源,聚發展合力。航空文化展示中心內,既有空軍主題展館,也有來自軍工企業的展區﹔空軍主辦的無人智能館旁,坐落著地方主辦的低空經濟館、科普研學館、航模拼裝體驗區和科幻主題的南天門計劃沉浸式體驗館等。從技術到裝備,從有人到無人,觀眾沉浸式感受航空文化的魅力。

隨著航展落幕,這場藍天盛會引發的對空天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關注,還在持續延宕。

“今天仰望,明天翱翔”

參加活動回家后,來自山西的初一學生李高慧,將一枚紀念徽章放在書桌最顯眼的位置。徽章上的殲-20閃閃發光,與3天前仰望的真機輪廓相同,戰機的轟鳴仿佛還在耳畔回響。

這枚徽章是他在“王牌飛行員教你學飛行”體驗活動中獲得的。本次航展設置了多項體驗活動,包括運-20貨艙開放、模擬跳傘體驗、“飛行表演隊員教你飛特技”等項目。

李高慧在完成“雄鷹出擊”3次起降操作后,參與“空戰英豪”項目對抗成功,空軍航空大學飛行教官劉成龍為他送上一枚紀念徽章,並鼓勵他:“手很穩,好好學習,希望我們還有機會一起操作!”

“他們不再滿足於看外形,而是追問矢量發動機怎麼工作、飛機上的隱身涂層為什麼能吸收雷達波等問題。”在輔助“小飛行員”體驗飛行時,劉成龍發現,青少年的問題越來越專業。

多年來,這場由空軍航空大學新生開學典禮發端的航空開放活動,一直突出育才的主題。在學校的軍營開放活動現場,觀眾不僅能看到飛行學員常用的體能訓練器材,還能體驗抗眩暈訓練項目,近距離觀摩飛行學員日常訓練生活,全方位了解“雛鷹”奮飛之路。

活動現場,還有一批來自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的學生擔任志願者。夢想穿上軍裝的他們,忙得不可開交。一名學生笑呵呵地說自己是“勤勞的小蜜蜂”:“雖然還不是鷹,至少已經飛起來了。”

一群仰望藍天、“想飛”的少年揣著夢想來,帶著答案走。

在飛行沙龍活動中,航天員、飛行員與觀眾面對面交流。一名年輕觀眾向空軍首位藏族女飛行員格桑白珍提問:“成為一名合格飛行員的路上,該如何克服困難?”

“心中有熱愛就能克服。”格桑白珍說,我們的前途是無限的,與其向往不如出發,相信大家以后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據統計,本屆活動吸引青少年觀眾近10萬人次,青春力量涌動現場。“今天仰望,明天翱翔。”這場盛會留下的,不僅是相冊裡的一張張合影,打卡冊上的一個個印章,更是無數少年心中悄然生長的藍天夢想。

天空不會拒絕每一顆向往飛行的心

■譚紅梅

前來參加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我的心情格外激動。20多年前,正是在這裡,我踏上了從一名地方女青年到空中女機長的成長之路。

我是空軍第7批女飛行員,一共飛過6型戰機,飛的第一架是初教-6。活動現場, 我再次見到了這型飛機。還記得“兵之初”,我每天都刻苦學習、訓練,最終以優異成績從航校畢業。畢業時,我被分配到一個英雄輩出、有著光榮歷史的部隊。

記得那年,我被上級確定為運-20首批改裝飛行員。運-20比我之前飛過的戰機機身更寬、艙體更大、航程更遠,飛機儀表上密密麻麻的按鈕,讓人倍感壓力。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早日“飛出來”。為此,改裝期間,理論學習階段,我每天都埋首在航理教材中,反復背記有關專業知識要點﹔實操階段,模擬機訓練一次就是4個多小時,訓練結束時經常全身濕透,但我樂此不疲,經常加訓加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我順利成為一名運-20機長。作為機長,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一次飛行訓練時,突遇復雜氣象,飛機不斷顛簸,我靜下心來,按照特情處置預案,迅速展開操作,在極短時間內讓飛機恢復平穩姿態。

這些年,我駕駛戰機執行過多項任務。特別是9月3日,我作為空中梯隊的一員,駕駛運油-20A飛過天安門廣場光榮受閱,心中感到無比自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想告訴每一個心懷藍天夢想的少年:天空不會拒絕每一顆向往飛行的心。只要你敢想敢拼,中國空軍的未來、我們的藍天就是屬於你的。(張 偉 徐夢玥 記者 李建文)

(責編:溫璐、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