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一名基層班長的帶兵感悟——

“每名戰士都可能是制勝的關鍵”

2025年10月17日09:00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信息支援部隊某部組織通信專業技術比武,業務骨干爭分奪秒進行課目作業。陳效通攝

信息支援部隊某部組織通信專業技術比武,業務骨干爭分奪秒進行課目作業。陳效通攝

董振江(右一)對年輕骨干進行傳幫帶。陳效通攝

董振江(右一)對年輕骨干進行傳幫帶。陳效通攝

“網絡要高效運轉,一個節點也不能少”

“是董班長創造的一次機會,讓我開始真正融入集體。”談到董振江的帶兵方法,下士張開濤說起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剛到部隊時,張開濤有點不適應。面對大家,內向的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其他戰友聊天時,他也插不上話。開班務會,大家紛紛發言,他卻低著頭。

由於專業訓練成績不夠好,張開濤更加拘謹。時間一長,在訓練間隙,他開始刻意地遠離戰友,一個人獨自發呆。

“我也想融入集體,但不知道該怎麼融入。有時候我覺得大家好像並不歡迎我。”談心時,張開濤向董振江說出了心裡話。

“把這裡當成家,主動一點,尤其要大膽開口。”提醒完張開濤,董振江又叮囑班裡其他戰友,對新戰友要熱情幫帶,不能落下一個人。

但是,幾天下來,張開濤和大家的關系還是老樣子。

一天,董振江走到張開濤面前說:“咱班有3個人報名參加軍體運動會,你抽時間幫幫他們。”

張開濤大學期間學的是體育專業,體育訓練是他的強項。當時,班裡這3名戰友剛好處於訓練瓶頸期,有一名戰友還因為訓練強度過大,導致肌肉拉傷。

張開濤的專業知識與點撥,讓3名戰友很快受益,張開濤的話也多了起來。

在軍體運動會上,這3名戰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軍體運動會結束后,張開濤和班裡戰友的交流多了起來。

后來,一名戰友的話讓張開濤知道了董振江的良苦用心:“剛開始時我們想讓董班長教我們,他堅持讓我們來找你。”

“這是班長應該做的事。”董振江說,“每年都有一些新兵加入,必須讓他們盡快融入集體。”

董振江清楚地記得老班長幫帶他時說過的話:“網絡要高效運轉,一個節點也不能少。班集體要有戰斗力,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

正因如此,每逢新兵下連到班時,董振江都會一一和他們嘮家常、聊部隊,想方設法消除他們的陌生感。

“一個也不能少。”下士曾愛民談到董振江幫帶戰友,這句話脫口而出,“對新兵融入班集體,他是這個態度。對幫助戰友‘淬火’進步,他也是這個態度。”

曾愛民有這種印象,是因為他也是這句話的受益者。

剛下連時,曾愛民學業務進度較慢。戰友們一遍過的東西,他得學上三四遍。

為了趕上進度,他常給自己“開小灶”,手指被光纖扎得多處纏上創可貼,可成績還是上不去。

越急越容易出錯。曾愛民開始懷疑自己,一度產生換專業的念頭。

董振江發現后主動找曾愛民談心,幫他分析原因和尋找破解辦法:“我剛開始進步還沒有你快,后來才發現,把基本功練扎實了,后期就成長得快了。”

在董振江勸導下,曾愛民穩住心神,開始一步一動地打基礎。慢慢地,曾愛民的進步越來越明顯,后來,在旅裡組織的比武中,曾愛民一舉奪得某項目的第一名。

“找到斷點,就離解決問題不遠了”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戰友的思想工作也是,你得找到最合適的那把鑰匙。”談到帶兵心得,董振江說,“這有點像我們平時搶修光纜,難在找斷點,找到斷點,就離解決問題不遠了。”

上等兵楊鬆的經歷,讓董振江更加堅信這一點。在這批新兵下連后不久,董振江就發現楊鬆的表現有點異常,不僅上教育課時犯困,有時練隊列都會打盹。董振江提醒過他多次,但收效甚微。

此后,董振江找楊鬆談心,逐漸摸清了他的情況。原來,自楊鬆入伍以來,他的母親一直對他能否適應部隊生活心存擔心,每天要等到楊鬆的電話才安心。

本來訓練任務就挺重,每天還得琢磨如何才能讓母親安心,時間一長,楊鬆的精力就有些分散。

“不少新兵都面臨著這類問題,得讓大家的父母放心,新兵們才能安心。”周末連務會上,董振江向連隊提議,組織一次家長回訪日活動,邀請一些新兵家長來部隊看看,打消他們的顧慮。

連隊對此給予支持,很快,這項活動得到上級批准。

家長回訪日活動如期舉辦。那天,受邀的新兵家長來到連隊,董振江帶著新兵進行示范表演。看到孩子們挺拔的軍姿和整齊劃一的動作,家長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部隊環境這麼好,孩子在這裡變化這麼大,我放心了。”楊鬆的母親徹底打消了顧慮。

此后,楊鬆開始全身心地投身到訓練當中,訓練成績有了很大提高。

“找到斷點,就離解決問題不遠了。”排長金杰熙說,“這句話,給了我不小啟示。”

那年,金杰熙剛從軍校畢業。離校前,他專門向教員討教了不少基層部隊管理方法,准備大干一場。

來到連隊時,正值連隊組織比武集訓強化訓練。在連隊支持下,金杰熙開始一試身手,兩個月的集訓被他安排得滿滿當當。

然而一段時間過去后,他期待的成績大幅提升的場景沒有出現。在一次強化訓練時,還有兩名選手因安排不當而意外受傷。醫院裡,金杰熙看著受傷的兩名戰友,心裡滿是內疚和自責。他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董振江見狀,主動幫他分析。

“接下來該怎麼辦才好?”金杰熙問道。

“你的干勁大家有目共睹,但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還要講究技巧與方法。”在董振江提醒下,金杰熙茅塞頓開。

隨后,金杰熙根據駐地環境以及每名選手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在后續的訓練中,大家的成績有了明顯提高,金杰熙的努力也得到大家認可。

“每一個節點堅實可靠,才能連點成線”

那年,連隊展開對通信網絡的升級改造。由於時間緊、任務重,連隊把骨干全部派了出去,一時間“兵撒千裡”。然而就在這時,某單位的通信出現阻斷,需要連隊派人協助處理。不料,派出的一名戰士因業務不精未能修復,還是連裡重新派人,才解決了問題。

此事引發董振江的思考:通信網絡是一個整體,斷一點就會癱一線甚至影響到全局。靠技能立身的班,必須做到人人過硬才行。

“每一個節點堅實可靠,才能連點成線,組線成網。”董振江用這句話鼓勵班裡戰友。

對新戰士,董振江決定推他們一把。因為他發現,不少新戰士寧願自己在一旁揣摩,也羞於開口向老兵請教。

“這不是自尊心強的表現,而是態度不端正。”董振江把新戰士集合在一起,指出問題所在,明確提出要求:必須與老兵結成對子,主動找“師傅”幫帶。

針對老兵忙於提升自身技能、對新兵幫帶不夠的問題,董振江及時加以引導:“結對子是教學相長的事,每名新戰士都有自己的長處,大家應該相信他們,還要善於向他們學習。”

為此,他推薦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列兵普窮次仁走上講台,向大家講解計算機專業知識。普窮次仁在該專業領域的學識,讓一些老兵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再不努力,就落伍了!”

同時,董振江突出了對新老兵“對子”所取得進步的講評,漸漸讓大家認識到以老帶新的成果同樣重要。

“董班長很注重給大家提供鍛煉機會。”中士楊禮相告訴筆者,“讓班裡的戰士輪流擔任業務分隊長,就是其中一個舉措。”楊禮相還記得自己首次擔任業務分隊長時的情形。那次,由他帶隊執行巡線任務。發現一處隱患點后,在幾名新兵的“集體圍觀”下,楊禮相一急,竟然忘記了該如何處理。他向董振江求助,得到的只是思路與建議。穩住心神后,他開始回憶平時所學所練,展開逐步排查,終於排除了隱患。從那時起,楊禮相自信了許多。

經過種種努力,該班老兵對新兵的傳幫帶成效漸漸顯現。“班長,我能行”“班長,讓我上”……一次次任務面前,戰士們也從剛開始的擔心被點名變為個個主動請纓。如今,該班戰士的業務技能水平全部達到優秀,人人取得專業技能鑒定資格証書。

“知道自己的戰位在全局中的作用,才能配合默契”

“你的心中先得有一張網。”經歷過一次上級組織的專業技能大比武,董振江才知道老班長以前說的這句話頗有深意。

那年,旅裡組織軍體運動會暨技能大比武,連裡讓董振江帶隊參賽。看著自己所帶參賽隊裡的一個個“尖子生”,他在立“軍令狀”時沒有絲毫猶豫:保二爭一。

然而,上了比武場,董振江有些慌神。“尖子生”們各有各的思路,未能形成良好配合。

最終,他們取得的名次並不理想。

“手指頭再硬,攥不成拳,力量從哪裡來?”這次失利,讓董振江認識到,必須提升戰友們的視野。

“就像面對多條線路,知道哪根該接在哪裡是基本功。但如果你心中還有一張網,知道這根線在整個網路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發揮著怎樣的作用,那你的應變策略就會更多。”董振江后來這樣告訴大家,“與此類似,咱們不僅要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而且要知道自己的戰位在全局中的作用,才能配合默契。”

董振江把這個觀點帶到了連隊黨支部議訓會上,建議增進各個專業、各個戰位之間的配合,增強大家的協同意識。

在連隊支持下,董振江牽頭推行選修課制度,每名戰士必須選修1至2門非本專業的相關業務。該制度實行一年后,情況發生了改變,不僅骨干之間的協同意識增強了,骨干與新兵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好。

前不久,營裡組織了一次演練,在敷設野戰光纜線路時,中士林梓君和上等兵洛桑益西分工協作,快速完成作業﹔另一個點位上,下士王昱博剛完成衰耗測試,上等兵郭鎖立即展開資源分配……守在通信指揮車上的董振江看著信道綠燈一個個亮起,內心充滿喜悅。

俗話說,水到渠成。那年,董振江和班裡其他戰友一起參加上級組織的野戰通信節點開通架設比賽,大家齊心協力,配合默契,在15個參賽隊裡,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隨著班裡的戰士既可獨當一面也能“攥指成拳”,他們所獲榮譽也漸漸增多。在這些榮譽中,董振江說得最多的,是班集體三等功以及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榮譽的背后,凝聚著全體戰友的努力和汗水。”董振江說,“這也讓大家堅信,在未來戰場上,每名戰士都可能是制勝的關鍵,每個人必須全力以赴精武強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馬 璟 黃永文 本報特約通訊員 張勤琳)

銳視點

帶兵要善於琢磨

■陳 潔

帶兵就是帶心。新時代官兵思想活躍,學歷、素質普遍較高,既為部隊建設注入了新的血液與活力,也給基層帶兵人帶來新的課題和挑戰。

對基層帶兵人來說,善於琢磨很重要,這是實現自我能力素質提升的重要方法,也是事半功倍帶出好兵的前提和基礎。

善於琢磨,首先是善於琢磨專業和業務。基層部隊的班長靠素質立身,尤其是在一些對專業技術要求較高的部隊,不琢磨專業,不精通技術,就無法脫穎而出成為骨干和班長。隻有自身素質過硬,才能在士兵當中真正樹立起威信,贏得戰友尊重,成為學習的榜樣。

善於琢磨,還要能從具體業務中升華出思考。俗話說,熟能生巧。通常來說,這種對業務的熟悉,不僅能使帶兵人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捷徑,而且還可以從中琢磨出一些道理來。由於這些業務同樣為戰士所熟知,從中總結出的道理就更容易為戰士所接受,並且具有親和力、感染力。

善於琢磨,也有助於找到做思想工作的最佳切入點。當前,很多基層帶兵人都能做到用心帶兵,但其效果並不相同。原因之一,就是在發現問題后,還有一個方法問題,那就是從戰士樂於接受的角度切入。隻有這樣,才能在春風化雨中解決思想問題。

善於琢磨,還有助於從更高的層次來思考問題。眾所周知,帶兵是以心換心。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帶兵人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才能把一些問題看得更加透徹,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把戰友的集體智慧與努力匯聚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執行力。

總之,帶兵需要總結與思考。基層帶兵人隻有不斷在實踐中積累,持續豐富帶兵方法,才能提高帶兵水平,更好地團結大家投身部隊建設。

(責編:彭靜、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