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天下儿女好的多 ——关于《写给妈妈》的感动与感悟

2014年11月20日00:54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天下儿女好的多 ——关于《写给妈妈》的感动与感悟

 

 

天下儿女好的多 ——关于《写给妈妈》的感动与感悟

●刘声东

11月16日深夜,我躺在床上、淌着泪水,写了一篇思念我已故母亲的诗文《写给妈妈》。次日在朋友微信圈里发出后,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短短两天时间,这条微信在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中转发,直接阅读者不下数十万。仅《当代海军》官方微博转发这条微信的阅读人数就超过了27万!

在阅读和转发这条微信的朋友中,有不少写下了情真意切、心诚文美的荐语或跟帖。我愿从中撷取一些与大家分享:

——2014年度最最感动的文章!如果您玩微信看微信发微信,亲们一定静下来看看悟悟这篇文章……静静地感受一下作者对母亲的那种句句撕心裂肺的思念、感恩与不舍……

——看完前两句泪水就止不住了……感谢作者……发自心灵的对母亲的思念……有母亲,就有家……好好珍惜有妈的日子吧……多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说说话,问问好……

——无语……感恩……

——静静地感受,慢慢地掉泪,母亲、游子……

——人间大爱,母亲不死……

——伟大的母亲……

—— 《写给妈妈》字字带泪,句句泣血!多少母子深情,多少人生际遇,多少忧思哲思,皆凝于其中,如白水一杯,有千茗之味。一声妈妈,归于孩提,浮华如烟云,虚名似蝸角,读之诵之,哭之悼之,铭之惜之!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一切文字,吾爱以血书者。”《写给妈妈》乃泣血之作,血浓于水,动人肺腑,反复诵读,不觉泪眼婆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您节哀!向天下母亲致敬!

——有一种爱,就是为了离开。十月怀胎,母亲的期待是孩儿离开母体,健康生产;蹒跚学步,母亲的期待是孩儿放手,自己行走;上学求学,母亲的期待是孩儿学业有成,人生顺遂;结婚成家,母亲的期待是孩儿长大独立,自立门户;年老体衰,母亲的期待是孩儿人生完满,自己悄然离开。千万次的目送,千万次的不舍,千万次追逐的目光,千万次心底的呼唤与千万个叮咛,有一种伟大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离开。愿伯母含笑天国、佑护子孙!祝声东老师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妈妈在世时,不管我们年龄有多大,心里面都是个孩子。可有一天,当妈妈离开时,我们不仅永远告别了她老人家,也永远告别了昨天的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声东:节哀!我母亲是今年6月12号仙逝,享年79岁。我母亲艰难一生。尘世上我最爱的母亲,去世时,我竟然懵懵懂懂,一星期后我才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与思念,至今也无法走出来!我不敢去想她!每天用读书塞满脑海。但我还是想她,总想回安葬她的老家祭奠她,为她供奉鲜花、香烛……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一字一句认真读完您的《写给妈妈》,不自觉泪湿眼眶。为妈妈对儿子的爱而感动,为“满仔”对母亲的孝而感动。母爱,情深似海。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千言万言,母爱无言。

——伯伯您好!读了您的诗作,很痛心,也很感慨,对父母的感情人世间大概都是互通的,代代交替,辈辈轮回,为奶奶祈福!您的诗作让我们小辈受教,也愿伯伯您释然!

——刘老师:您写的怀念母亲的文章大家都非常欣赏,这段话是我们在美国的同学发来的感叹:真羡慕懂中文的子女,我想拿这篇文章给我儿子看,可他不懂中文汉字,由于文化差异,用英文又解释不清。

——您给母亲大人的诗,让人撕心裂肺啊!想起了今年远去的母亲,俺也为她写了一文《远去的芬芳》。母亲是我思想和力量的源泉,是我无所不能的护佑!向您学习,大作感人至极!

——刚拜读您思念母亲的诗文,文字华美,行云流水,情真意切,久久难忘!母亲是心中的家如天如海,母亲是人生的扶手助我们一路前行,母亲无私,母爱无疆,万千百十总归一!一生爱,一世恩!

——我们每天还在忙工作忙孩子,有时根本想不到多陪陪父母,突然有一天才发现他们都变老了,背驼了,步履也蹒跚了,这时才仿佛明白,我们每过一天,同时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就少一天。要珍惜和老人一起的日子!

——您的《写给妈妈》感人至深!连读了两遍,满眼泪水,心里滚烫,仍难放下。有真感情,才有传世文。

……

这些,只是我目光所及的海量跟帖和短信中的极小部分。虽然还有更多更精彩的文字我没法在此列举,但我们已足以鼎尝一脔、豹窥一斑了!

品读这些滚烫的血、滚烫的泪、滚烫的文字,我发出最大的一声感慨是:天下儿女好的多!——从总体数量上,是好的多;从个体含量上,也是好的多!

今年,我的兵龄35年,我的年龄53岁。

兼具老兵和老爸双重身份的我,也曾听到过“现在的孩子变了”、“现在的孩子坏了”、“以后的孩子不可能像我们这样有孝心了”等等感叹和哀叹。

过去,我听了要么附和,要么默认,要么不吭声。现在我要说:社会环境的变化,会让我们孩子的生存状态和心态,或多或少、或这或那、或深或浅发生一些变化。但在我们咏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一定要坚守一条信念:天下儿女好的多。

在我看到的关于《写给妈妈》这条微信的跟帖和短信中,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孩子占了一半以上,90%以上都是父母健在的儿子女儿们!

我最为高兴、最为欣慰的就是,这让我对孩子们更有信心、更有爱心、也更有决心了——我决心像我母亲待我那样待我的孩子:多奉献少索取,多宽容少苛求,多信任少怀疑,多方便少妨碍……(事实上,我妈妈对我几乎就是“只……不……”,而说不上“多……少……”)

此刻,我想起了90年前,即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地坛对学者演讲中的两段话语:

——“所有的宗教都详述了以牺牲求收获的观点,这已成为伟人的信念。这是人性的信念,是灵魂托起的信念。我们舍弃自我时,也就获得了自我。”

——“蜜蜂除了采蜜不做别的事。而有灵魂的人,日日外出求索,他本能地寻求终极真理,寻求终极的而不是隐匿的价值。”

我想借此与大家交流的一点感受是:我们寻求终极的而不是隐匿的价值,就必须建立起“以牺牲求收获”的人性的信念,而这个信念的建立,最实际、最大量、最可靠也最可爱的,就是从爱你、信你的孩子做起。

再次叩谢所有为我母亲祈福的天下父母和天下儿女!

分享到:
(责编:宋煦冬)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