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代表委员谈军校建设:始终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

2016年03月13日06:20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强军兴校,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人物图片由李爱民、本报记者穆可双、李建文、梁蓬飞、杜康摄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政治学院院长王树——

  始终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

  ■本报记者 欧阳浩

  “军事院校的鲜明特点就是姓军为战,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办院校。”谈起军事院校的办学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政治学院院长王树开宗明义。

  王树代表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去年11月下旬,南京政治学院首次组织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学员进行为期6天的综合演练。演练既注重对体能技能的考核,又突出对平时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学员们共参加了想定作业、战备等级转换、实弹射击等20多个实战化课目的演练,以及奔袭中的宣传鼓动、火线入党、组织党员突击队等战时政治工作课目考核。学院这一做法受到上级机关和部队好评。

  “我曾在一个训练基地看到这样一句口号——走进基地受检验,走出基地能打仗。”王树代表认为,办校治学也要有这样的理念,让学员“走进院校强素质,走出院校能打仗”。

  强军兴军,关键在人。如何培养能打胜仗的人才?王树代表认为,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确立以用牵训理念,创新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和培训模式,确保院校培养的人才供需对路,同时打通军地之间、部队与院校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人才共育通道。他提出,要把未来战争设计和作战对手研究作为必修课、专业课,培养出更多料敌在先、能谋善战的军事人才。

  “为战教战是军队院校的根本职能。院校教育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一切从实战需要出发,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仗怎么打就怎么教。”王树代表认为,近年来,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院校实战化教学也快速发展,校园内实战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但离“走在前列”的要求还有差距。要把实战化的理念贯穿于办校治学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这一重要指示是院校发展的根本遵循。”王树代表说。

  全国政协委员、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刘建——

  坚持院校优先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张 旗 卜金宝

  “如果没有抗大,中国的革命史也许是另外一番景象!”在科技界别的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刘建感慨地说。

  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党我军历来重视院校教育,早在秋收起义后就创办了红军教导队,后来在此基础上建办了红军大学。”刘建委员说,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军事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领袖甚至亲任院校领导职务。

  刘建委员向记者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院校发展受到高度重视。2013年11月5日,习主席在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强调,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这一重要论述,为军队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军队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主渠道,是创新军事理论和技术的主阵地,是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生力军。曾在院校工作多年的刘建委员谈及这一话题时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对这个“三位一体”再次加以强调。在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中,军队院校应该发挥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优先发展不能仅仅喊在嘴上,而要体现在政策制度和资源配置上,要从顶层设计开始,重视为院校明确科学路径,提供应有保障。”近年来,刘建委员多次呼吁,要按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规律和发展路径创新院校教学模式,建立院校与部队人才交流、联教联训联考等制度机制。

  《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2016年要组织实施院校改革,有关改革论证工作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军队院校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谈起院校发展前景,刘建委员信心十足。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

  院校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

  ■高立英 本报记者 李建文

  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教授时,房间的军线电话不时响起。

  马伟明坦言,他每天都要向自己的科研团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大家一起研究解决各种难题。即便是来上会,他对科研项目的跟进一刻也未放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马伟明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印象深刻,他说:“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改革强军、治校兴校的必由之路!”

  前不久,马伟明教授将自己所获科技大奖的100万港币奖金全部捐献出来,在所在大学设立专项奖学基金。他告诉记者,此举是为了激励在校学员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激发校园创新活力。

  马伟明代表认为,开创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局面,关键要营造公平正义、宽松自由、机会均等的创新文化,建立公平竞争、奖优罚劣的制度机制。在这方面,院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在两个月前,马伟明和他的团队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对于带“队伍”,马伟明也有深刻的见解。他说:“我们要鼓励人尽其才,尤其是培养科研创新领军人才,更要发挥人才的酵母作用,打造军队建设最需要的创新团队。”近20年来,马伟明领衔的重点实验室,共培养出80多名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专家级人才。

  创新要求的是个性和自由,而军队院校在日常行政管理上强调规章制度和整齐划一。如此一来,是不是会对科研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约束和禁锢?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马伟明教授说:“部队的‘规矩’并非科研工作者思想上的禁锢,严守部队各项规章制度与创新理念并不矛盾,我的成长经历就是有力证明。”

  “当前,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实需要,为院校科研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广大院校工作者要自觉投身创新实践,为改革强军做贡献!”马伟明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火箭军指挥学院教授张金成——

  大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本报记者 梁蓬飞

  “加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力度,既是改革强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能打胜仗的当务之急,军队院校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全国人大代表、火箭军指挥学院教授张金成说。

  张金成代表认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首先要解决好“脖子以上”的问题,即军事理论创新。体制变了、任务变了、职能变了,作战理论和作战思想也要跟着变。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战争艺术的最高境界,但“我打我的”怎么打、跟谁打、在哪打、如何准备打,制胜机理是什么等等,都需要从理论层面予以解决。张金成代表不无忧虑地说,多年前,我军就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宏伟目标,但在作战理论与战略规划层面,一度被别人牵着走,被问题逼着走,被情况刺激着走。现在迎来了大变革的难得机遇,军队院校应该紧紧抓住,在改革大潮中积极作为,为搞好军事理论体系建构做贡献,从根本上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要从官之初抓起。”张金成代表认为,随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格局的形成,制约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体制性障碍已经破除,迫切需要建立从营连职干部开始培养联合素质的制度机制和通道,使军官从军旅生涯起步阶段就接受联合培养、具备联合履历。他建议继续加大军兵种联合办学力度,但与以往的区别是,要改变学员在各个军兵种院校辗转学习的现状,把教员队伍建成“联合”的,“学员不动、教员流动”。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专司主营打仗,必须坚持专业化培养。”张金成代表说,要彻底改变当前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员培养存在的形式僵化、对象泛化、质量弱化的现状,必须走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专业化培养的路子,实施联合作战指挥员与领导管理干部、联合作战参谋人员与其他参谋人员分班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陆军学院教授宋其文——

  推进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

  ■本报记者 杜 康 通讯员 张友生

  当前,教学实战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军队院校建设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就此,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南昌陆军学院教授宋其文。

  敲开宋其文的房间,他正在进一步完善今年准备提交的建议。采访中,宋其文开门见山地说:“要加速推进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突出学员的实战能力培养。”

  “首先要打造实战化教学师资队伍。”具有近40年教龄的宋其文认为,没有一支适应实战化的教学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军事人才。宋其文告诉记者,他在军内各院校调研中发现,当前军校教员队伍普遍存在来源单一、经历单一、能力素质单一等问题。

  名师必晓于实战。宋其文代表建议,从教员的任教资格、选拔渠道和培训机制3个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建立晓战善教的教员队伍。

  “其次要构建实战化教学环境。”谈起实战化教学环境,宋其文代表谈到,当前军队院校普遍存在教学环境操场化、教学所用武器装备比部队所用落后等问题。“院校的实战化教学训练与部队训练一样,都是战争的‘预实践’。”宋其文建议,要根据不同教学课目,模拟战场环境设置教学训练条件。

  “真实的战场环境不仅残酷,同时也多变。”宋其文代表告诉记者,南昌陆军学院在不少军事专业课目中设置了“障碍教学”环节,在教学训练中人为设置情况,逼着学员独立处理,从而提高学员应急处置能力。

  宋其文代表建议,院校教学课程要紧跟部队装备发展和战训法创新步伐,针对部队岗位需要来设置课程,及时吸纳部队演训成果进入课堂。同时,可围绕重要作战方向作战指挥的重难点问题设置专项内容,结合未来作战任务选定作战课题,把实战化标准和要求贯穿教学全过程。(欧阳浩)

  本版美术设计:姚一愿、程震寰

(责编:闫嘉琪、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