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坚守大山的导弹专家谭清泉

甘心守寂寞

——追踪第二炮兵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谭清泉的心路历程

2014年04月18日10:34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谭清泉38年如一日坚守在导弹阵地,任山外繁花似锦,我自岿然不动。

38年甘守寂寞,38年得失交织。人们不禁要问,谭清泉为什么样的“得”奋斗不息,又对什么样的“失”无怨无悔?

“放弃进京工作,失去的是一家团聚,多了份内心安宁”

那年,谭清泉到北京参加一个科研项目定型会。

会后,在驻京某部担任主官的大学老同学约他见面,并向他“透露”,他们单位成立专家顾问机构,正广纳贤才。同时表示,“你的条件都符合,如果你们单位同意,我们就打报告。”

这个单位的情况,谭清泉有所耳闻。科研项目多,住房条件好。

老同学恳切的话语,让谭清泉有些心动。他心想,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有了稳定工作,调过来能一家团聚;自己和老伴在山里待了几十年,过几年就退休了,也期待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天晚上,回到家中的谭清泉翻来覆去睡不着,老伴石一艾忍不住问他:“老谭,啥事又让你闹心了?”

谭清泉道出实情:“有个单位,想调我到北京工作……”

话没说完,老伴一骨碌坐起来,“这是好事啊。你说说,你是啥意见?”

谭清泉说:“我再考虑考虑吧。”

老伴急了,“还考虑啥!你算算,这些年,咱俩两地分居了12年,我和儿子好不容易随了军,你陪过我们几天?家里里里外外我一个人张罗,儿子学习的事你啥时候操过心?现在我们老了,儿子也工作了,一家人也该团聚了。”

看谭清泉犹豫不决,老伴又说:“跟你过了大半辈子,啥事都听你的,你就听我一回吧!”

听着老伴的倾诉,谭清泉沉默不语。那天晚上,老两口背对背,各自想着心事。

第二天,谭清泉起了个大早,出门后,不由自主向阵地方向走去。

山越来越高,沟越来越深,阵地越来越近……走在那条熟悉的山路上,谭清泉满脸心事,心中波涛汹涌。

在这座山上,有他魂牵梦绕的阵地,有他无比留恋的一草一木。如果真要离开了,自己舍得吗?

他反复问自己,老谭啊老谭,你忘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和承诺了吗?怎么如今党龄长了,意志反而不坚定了;年龄大了,境界反而低了?想到这些,他甚至为自己产生调离的想法感到脸红。

心中豁然开朗的谭清泉,转身向家门走去。回到家中,老伴看他一脸轻松的样子,就问他:“想通啦?”

“想通啦,不走啦!”老伴扑哧一声笑了,嗔怪地说:“我猜就是!这种‘好事’有六七回了吧,哪回你走成了?我看啊,这种事以后还是别跟我说了,省得我添堵。反正你去哪,我就跟哪!”

听了老伴的话,他如释重负地说:“放弃进京工作,失去的是一家团聚,却多了份内心安宁。”

基地首长听了他的故事后深受感动,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老谭,真是棵‘老山参’,越老根扎得越深,谁也挖不走啊。”

“不当导弹专家,对我来说只是少了个头衔,而部队发展却有了延续”

谭清泉的工资条上,有一项领了10年的“专家津贴”,在全旅独一无二。

第二炮兵导弹专家,顾名思义,是战略导弹部队各专业、各领域的技术拔尖者。名额少,门槛高,想入选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2003年,谭清泉第一次走进这个高手云集的考场,便以总评第一的成绩通过。5年后的续评中,他再一次以优异成绩入选。

当初,收到第二炮兵导弹专家的大红聘书,谭清泉激动了好一阵子。他把聘书摆在客厅显眼位置,用他的话说,“每天上班前看一眼,浑身都是劲儿。”

同一车皮入伍的战友、昔日的大学同学不少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了将军。每每与他们交流时,谭清泉总是说:“我不羡慕你们当将军,导弹专家这头衔更让我有底气。”

去年初,新一届导弹专家评选工作开始。按照评选规则,已连任两届的谭清泉只要个人提出申请,便可优先参加续评。

然而,拿到申请表,他却犹豫了。他想到了自己的年龄,“我都57岁了,即使续评上,干3年也该退休了。如果这样,旅里就有2年没有导弹专家。”

但谭清泉一时下不了决心。这些年,他感受到了当导弹专家的荣耀:科研项目评审,邀请他出席;武器装备定型,征求他的意见;兄弟单位发射,请他去把关……每当别人称呼他一句“谭专家”,他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他是珍惜“专家”这个称谓啊。这个称谓,是人们对科技干部的尊重,也是对导弹专业技术的敬畏,和导弹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怎不让他留恋呢?

煎熬中,他回顾了自己这些年的从军历程。那年为了发射任务,他从副营长重新当回连长;阵地调试,他把所有发射营副营长岗位干了一遍;刚当上副旅长,组织上安排他改任技术职务,他欣然赴任……

想起这些,他扪心自问,“当兵这么多年,我啥时候争过功,跑过官?参加发射任务,两次让出二等功,主动辞去总师职务,在名利面前从来没弯过腰。怎么临退休了,虚荣心反而更强了?

终于,他打定主意,找到旅张政委,开门见山地说:“政委,我再有几年就退休了,这个专家我不准备续评了。”

其实,谭清泉放弃续评,已在张政委意料之中。张政委笑着问他:“干了几十年了,就剩这一个头衔,你真舍得丢?”

谭清泉坚定地说:“不当导弹专家,对我来说只是少了个头衔,部队发展却有了延续。”

“权力不是‘通行证’,哪怕亲友们恨我怨我,也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

今年清明节,谭清泉早就盘算着回去给父亲扫墓,却再一次“违约”。

那年,55岁的父亲病重,连续两封“父病危速归”电报没能把他催回。等他回到家中,父亲已入土为安,留下永远的遗憾。

父亲咽气前,托人给他留下话:“老谭家就你一个吃公家饭的,你是老大,弟弟妹妹就托付给你了。”

然而,谭清泉没能兑现。家中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至今两个在家务农。

最小的弟弟谭永宏18岁那年,恰逢他所在的部队在家乡招兵。体检、政审一路绿灯,谭永宏入伍来到部队。

对弟弟的培养,谭清泉抱有很大期望。新兵连3个月,当部长的他愣是没去看弟弟一回。新兵下连,兄弟俩见面没寒暄几句,他就留下一句话: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后来,谭永宏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被推荐为提干对象。消息一出,风言风语也来了,有人私下议论,“谭永宏有个当常委的哥哥,这军官是当定了。”

谭清泉何尝不想弟弟能够提干。可转念又想,这些年,多少送礼的人被他拒之门外,多少人找他入党、转士官被他一口回绝,而在弟弟提干这件事上如果循了私情,自己在旅里还怎么能抬起头?

这天傍晚,弟弟来到家中,还没张口,谭清泉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提干,这是好事,哥为你高兴。但如果让哥去找人托关系,那是不可能的!”

见哥哥态度坚决,谭永宏赌气回了连队。第二天的党委常委会上,谭清泉硬是没帮弟弟说一句话,还推荐了其他更优秀的人。事后,弟弟埋怨他,好久没和他说话。

后来,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谭永宏作为骨干一次次留队,一直干到第16年,面临晋升高级士官。

当总工程师多年的谭清泉,对这事比谁都清楚。哪个岗位编有多少高级士官,哪位士官的专业技术怎么样,他了如指掌。

他知道,弟弟所学专业还有高级士官编制,按他的条件可以晋升。但他从旅人才队伍梯队发展角度考虑,如果谭永宏留了队,之后多年就没人能留下,不利于骨干人才保留,而且弟弟学历偏低,不利于部队长远建设。

于是,他主动找弟弟谈了话,劝他退伍。他告诉弟弟:“权力不是‘通行证’,哪怕亲友们恨我怨我,也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

回到家乡后,谭永宏找工作颇费周折。有人听说他哥是省人大代表,就给他出主意,“让你哥给县里领导打个电话,工作随便安排。”听了此话,谭永宏没有吭声。

后来,谭永宏在妻子家乡的县城里,靠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操亚洲 王清勇 高泽华) 

分享到:
(责编:高泽华、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