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军队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较量,特别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人才越来越炙手可热,成为各行业争抢的宝贵资源。这样的争抢,始终考验着运筹中心的研发人员。
该中心最年轻的博士后项目技术总师张波,是通晓军事信息系统研发的技术精英,从总体设计、硬件支撑、软件实现、测试到部署,各个方面都很精通。在一系列重大软件系统的研发中,张波都承担最核心、最艰巨、最难的任务。由于工作关系,张波与地方科研单位打交道比较多,大家对他的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都很赞赏,他结识了不少的朋友,除了探讨技术问题以外,每次见面,朋友们都会忍不住问他“你怎么还在部队?到地方来干,我给你介绍单位,年薪四五十万不是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公司专门来邀请他去公司工作,“开价”年薪少则二三十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张波的工资收入与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2001年,张波参与某集团军指挥控制系统研发,合作方是北京某研究所,双方人员一起进行系统调试,张波只拿着每天15元的出差补助,而该研究所技术人员每天补助却是120元,工资更是高出张波一大截,奖金更是张波所没有的,收入差距显而易见。合作多次后,研究所找到他,提出了丰厚的条件,答应只要他肯转业到所里去,家属随调进京,工资是部队的近10倍,奖金另算。甚至还站到他的角度考虑,告诉他,“我们那里有的是经费上亿元的大项目,有你用武之地。”可他却说:“我刚到中心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是老专家教授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培养了我,我不能翅膀硬了就往外飞。你们可以说人才济济,不差我一个,但学院把我培养到今天的地步,很多人付出了很多心血,这里更需要我,我不能走。”
如今,当年“挖”他的同志如今已经当上了副所长,年薪一百多万,再次相见,问他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平静地说:“我曾动过心,但从未后悔过。因为我有我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无价的。”
该中心有一批毕业于清华、哈工大和国防科大等名校的年轻技术骨干,他们从事当今社会最热门、最赚钱的行业,经济收入与同学和同行相比却差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他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强军兴军实践中,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苦,甘于付出、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