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中国激光陀螺团队:面对国家利益其他都是浮云【2】

2014年06月25日09:31    来源:《中国科学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愿为天地度经纬

把奉献当成习惯

1994年,该团队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通过国家验收。当晚,高伯龙和同事们难得轻松地从实验室出来散步。高伯龙忽然发现路旁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座楼。

“什么时候建了座楼啊?”他问道。

听到这话,同事们哈哈大笑:“这楼一年前已经建起来了。”

“这件小事足可以反映出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奋斗精神。而这种精神已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代代传承。”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研究所副所长杨开勇说。

作为科研团队成员,一位姓胡的副教授多年都没有发表过论文,除了因为一部分科研成果涉密不能发表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根本没有时间写论文。

“激光陀螺看上去并不复杂,但对工艺的要求极高。我们既要从事研究,又要做很多蓝领工人的工作,哪里还有时间写论文?”

“真的一点时间都没有吗?”记者问。

“我们一年平均加班1500小时,你算算,我哪里还有时间写论文啊!”这位副教授爽朗地笑着。

视私利如浮云

因为没时间,激光陀螺团队的成员放弃了发表论文;也因为没有时间,分不出精力准备报奖材料,成立43年来,该团队只报了3次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了解,目前国内生产激光陀螺的企业的技术源头,几乎全部来自国防科大那几间不大的实验室。面对激光陀螺实现产业化的要求,科研团队主动与校外有关单位合作建立生产线。

对此,有人质疑科研团队有点“傻”,自己研究的成果却交给别人使用。但激光陀螺科研团队所在的国防科大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秦石乔却说:“面对国家利益,其他都是浮云。让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战斗力,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科研团队的技术出去了,科研团队的人却并不愿出去。

作为国内激光陀螺技术的领军团队,几乎每个团队成员都在相关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开出了百万年薪请他们加盟。然而,面对诱惑,很少有成员真的舍弃这个团队。

“这要看你追求什么了。”采访中,团队成员黄云说,“如果追求金钱,外面的世界一定更有吸引力。但在这个团队,我们是对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的‘主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团队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我们攻下一次次科研难关的重要保证。”杨开勇说。

谈及未来的发展,学院政委姚炳洪信心满怀:“目标指引方向,创新永不止步。我们将继续弘扬忠诚使命、勇攀高峰、团结奋进、甘于奉献的‘陀螺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更大贡献。”(陈彬 刘和旭 马金铭)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何天天(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