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强军路上的“棋兵劲旅”

——记国防大学兵棋团队

2014年07月04日09:33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强军路上的“棋兵劲旅”

  他们有一个梦,梦想把现代战争真实地搬进计算机,构设一个符合中国军队特点和未来战争实际的虚拟战场;他们有一个梦,梦想使兵棋系统成为军事训练的崭新平台,砥砺各级指挥员能打仗、打胜仗;他们有一个梦,梦想通过无限接近实战的兵棋推演,使我军获得未来战争的更大胜算……7年来,他们熔铸强军梦想、矢志信息战场,淬火锻造了一块闪亮出色的“磨刀石”,用生命和汗水在我军信息化科研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就是国防大学兵棋团队——一个奋战在强军征程上的优秀科研团队。

  沙场亮剑

  轻触屏幕,战场一览无余;指尖游弋,指挥千军万马。

  盛夏,国防大学综合演习大厅内烽火再燃。数百名高中级干部学员依托兵棋系统激烈角力。台前幕后,几十名科研人员各就各位,全神贯注进行系统控制和演习导调。“红蓝绿三方注意,兵棋系统开始走表,各方注意接收演习情况!”在现场,数百名学员编组红蓝绿三方,纵横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搏杀在虚拟战场。

  现场演习总导演、国防大学副校长王朝田介绍,支撑演习的是该校兵棋团队研发的战略战役兵棋系统。迄今,该系统已先后参加了数十次演习,受到部队和院校的广泛欢迎。

  “兵棋,从实验室走向战场,叩响了战争制胜机理之门。”兵棋工程总师胡晓峰教授说,像联合观念、情报观念等,在兵棋演习中得到刺激增强。特别是数字概念、数据观念和计算理念,第一次在指挥员头脑中扎下深深印象,使大家更加注重精确、精准,锤炼打胜仗的战略思维能力。

  “打仗不再是简单的攻击某个目标,要像下棋一样,走一步想十步。”某集团军参谋长坦言,“系统在运用中所反映出的战争迷雾和不确定因素,彻底改变了指挥员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指挥模式,我们在推演中的所有谋略和战法,都是被对手逼出来的。”

  创新研发

  信息化是现代战争的主题。如何遵循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如何准确有效地构建战争复杂体系?如何逼真地模拟出联合作战训练环境?

  “研发兵棋系统必须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出来,锻造强军制胜利剑,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强烈的“战场”意识,使团队上下将科研主动延伸到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最前沿。

  他们将军事与技术捆到一起研发,把军事人员与技术人员融合编组,从构建信息化战场破题,创造性地将理论研究、技术突破和作战问题相融合,设计了战场真实感知、复杂电磁环境分析、多源情报融合等各类信息对抗模块,从而把信息的主导和影响嵌入侦察、控制、打击、评估、保障的全过程。他们先后与上百名将校指挥员切磋交流,深入了解指挥决策的思维过程。仅仅是军事设计方案就反复了21稿,最终形成了更加符合现实作战规律的兵棋规则。

  某运行体系是整个系统的“发动机”,研发难度极大。一连数月,这个运行体系如同捆在大家身上的枷锁,让人一筹莫展。他们通过对大量参考文献的反复推敲,对庞大程序的反复调试,对海量实验数据的细致分析,屡败屡战,最终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方案,成为系统的一大亮点。

  几年来,他们先后攻克数十项多领域关键技术,完成了数百类军事规则模型的设计和上千万条作战数据的收集整理,创造了多种新型教学训练演习模式,造就了一支军事与技术相结合的兵棋研发团队。

  攻坚克难

  一次次创新突破,一次次攻坚克难,兵棋团队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的答卷。这一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关键是戮力同心,融洽无间,依靠团队力量才能有大突破、出大成果。”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主任马平说,兵棋系统的研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参与科研的人员既有运筹帷幄的部队指挥员,也有军地多个领域的信息专家,他们注重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团队作战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既分工又合作,同甘共苦、齐创高峰。

  研发过程中,从最开始不到10人的关键技术攻关,到中期近百人的研发协作;从军事需求论证、软件开发、系统测试到演习应用,团队联合军地多家单位,60余名骨干和近30个参与单位数百名研发人员精诚团结、接续奋战,汇聚起强大的科研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协作让参与兵棋研发运用的每一个人都有展示的舞台、干事的平台。大家在工作上齐心协力,在生活上相互关心,营造出团结和谐的环境,推动着兵棋事业跨越一个又一个高峰。

  聚才引智

  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团队。系统研发启动之初,9名成员平均年龄还不到29岁,经过7年发展壮大到目前的15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6岁。团队中有两人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3人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强军目标呼唤人才梯队,光荣使命砥砺科研尖兵。”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主任黄艺说,研发团队中既有军事领域的专家团,也有技术方面的领军人,兵棋团队把人才与实验室合起来打造,发挥实验室在人才成长中的孵化器作用,在一流的实验室里孕育一流的人才。如今的兵棋团队已经成为一流人才的聚集地和蓄水池。

  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主任吴琳,32岁就担任了“兵棋工程”的副总设计师,主管战役兵棋系统的研发。每当团队研发过程中遇到重大难点无法破解时,他总有一种顽强的韧劲和冲劲,直至把破解难题的钥匙找到才释然一笑。兵棋工程的研发,给了他展现才能的舞台。他自己也在不断磨练中成长起来。

  黄海之滨、大漠边陲,信息化战场的范围拓展到哪里,兵棋团队的脚步就延伸到哪里,火热的演兵场处处是他们的实验室。在科研团队里,“白+黑”“、“5+2”是常态攻关的生活模式;在团队的每个实验室角落都摆放着折叠行军床,加班晚了,就和衣一躺。

  从兵棋立项到投入运用,他们先后经历了十多个军事设计与技术实践的大关,哪一关过不去,系统都可能夭折。而每一个大关,他们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一遍遍测试、修正、反复,甚至全部推倒重来。

  为了兵棋事业,科研人员忘我地工作。张国春教授闷在四面没有窗户的机房里熬夜加班,心力交瘁,不幸患上脑胶质母细胞瘤。他强忍着剧痛,整理出两大本系统改进技术文档,这才住院进行手术。而当他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工作完成了没有?”

  因为任务的需要,有的科研人员的亲人去世,却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更多的人是非但没法孝敬老人、照顾家人孩子,相反还要老人来当“保姆”;由于长期出差在外,很多年轻人在各地奔波,以致于没时间好好谈一场恋爱……每一个故事都诠释着一种情怀: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债。胸怀强军梦想,决胜未来战场。兵棋团队永远在路上,向艰险挑战,向高峰进发……

  科研助力强军梦

  □ 短评   

  国防大学兵棋团队牢记强军使命、矢志信息战场,在系统研发中,敢于担当,自主创新,历时7年,攻关不辍,他们成功打造的兵棋系统,为实现实战化、对抗化训练演习提供了崭新平台。

  多年来,他们秉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求战场之真,探打赢之道,在强军目标的征程上,忘我工作,锐意进取,谱写了一曲矢志强军兴军、磨砺打赢硬功的交响乐章,绘就了军队科研工作者攀登科技创新高峰、坚守精神高地的壮美诗篇。兵棋团队,已经成为一支推进我军军事训练转型的劲旅“棋兵”。兵棋团队心系战场,勇于创新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军科研战线进一步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肩负起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朱磊 褚振江 罗金沐)

分享到:
(责编:徐金玉(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