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武警森林部队直升机支队:雄鹰振翅护林海

武警森林部队直升机支队 驾“红鹰”护林海(图)

【查看原图】
空中驾机飞行
空中驾机飞行

战鹰凌空羽翼渐丰,猛虎插翅战力跃升。武警森林部队驻守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履行保护全国1亿6千多万公顷森林草原执勤和森林防火灭火任务。组建66年来,武警森林部队现代化装备和信息技术投入运用不断加大,随着直8型森林消防直升机投入实战应用,完成了灭火作战由单一常规向地空立体的转变,森林部队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现代灭火作战新格局初步形成。时至今日,绿色卫士早已插上“钢铁翅膀”,巡航在祖国的浩瀚林海和草原,履行新的职能使命,将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盛夏,松嫩平原。蔚蓝的天空下,4架直升机组成的航空编队闻令起飞。空中悬停火情侦察、外挂式吊桶取水、远程精准洒水灭火、高空索降投送、火场搜索救护……时而悬停、时而起落、时而高速前行,一个个飞行动作在空中展现,一个个训练课目顺利完成。

飞行指挥员、直升机支队支队长孟凡中告诉记者,支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边组建边改装边训练边形成战斗力,用两年时间实现了直8型森林消防直升机从列装到实战应用,先后两次跨区机动千里,出色完成森林部队“绿色卫士-11”灭火实兵演习、连续3年春季森林航空消防和驻训任务,部队形成初步遂行任务能力,被武警总部首长称为“深圳速度”、“大庆模式”。

顺势而生艰苦创业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对武警森林部队履行职责使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遏制全球变暖,应对森林火灾多发、频发、暴发的态势,更好地保护国家的绿色资源,增加森林“碳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要求,国家林业局、武警总部着眼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森林部队灭火作战模式转变,2008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组建武警森林指挥部直升机支队。

创业难,难在从零开始。刚组建时,新营区是一片荒林地。没有住房、没有专业人才、没有组建经验、没有保障设施……,面对诸多困难,直升机支队第一代创业人发扬“忠诚、团结、敬业、求实、奉献、高效”的精神,开始了边组建边改装边训练边形成战斗力的艰难创业历程。

一切从头开始,没有营房,就临时租住几个房间作为办公场所;没有资金,就一次次到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和大庆市委、市政府协调;没有经验,就到陆航、武警部队和地方民航取经,没有专业人才,就多方协调选调人员……就这样,他们从赤手空拳开始建设武警森林部队直升机支队。

为了尽快选址定点,时任筹备组组长的任立新带领4名同志,头戴防蚊帽,一手拿着图纸、一手拿着标尺,在处处是泥泞和荆棘的树林里进行丈量和测绘。大庆的夏季最难熬,衣服穿厚了,热的让人喘不上来气,穿薄了,“大个头的蚊子”就会成群结队向官兵们发起攻击。一不小心让蚊子叮上一口,立即起个大红包,且又痛又痒。2009年6月16日,支队举行奠基仪式,基建办主任陈英带领筹备组几名同志进驻施工现场,在老乡的庄稼地里盖起了三间铁皮房,作为营建办公场所。“基建办的铁皮房,夏天桑拿室,冬天寒冰床!”这是官兵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到了冬天,水汽凝结成冰,把门都冻住了,很难打开。

10月,直8型森林消防直升机装备森林部队。时间不等人、装备不等人。为了尽快熟悉装备性能,支队长孟凡中带领业务骨干进驻江西景德镇飞机制造厂进行改装试飞任务。直升机灭火对于支队很多人来说是第一次,怎么改、怎么练,是按过去老单位的模式,还是摸索新路是摆在这些同志面前亟待回答的课题。为此,支队召开“诸葛亮会”,结合当前国内外直升机灭火发展趋势,广泛征求官兵的建议意见。最后,官兵一致决定:要承担起森林部队现代化建设“领跑者”的重任,作武警部队空中力量建设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在工厂期间,飞行员和机务人员必须要全部完成改装飞行,必须要熟悉掌握直升机性能,必须从难从严进行改装。他们按照先理论,后实践,而后上机飞行的原则,采取“试飞大队辅助带飞,试飞站工人伴随保障”相结合的模式,科学稳妥抓改装训练。他们注重充分发挥工厂优势,针对参训官兵首次接触直-8WJS型直升机的实际,安排官兵深入工厂车间,了解装备设计研制过程以及装配、调试的生产过程,边看边学边探讨,使官兵更直观、更深入、更全面地学习掌握直升机结构组成和保养维护特点,期间,支队组织飞行训练200余小时、1400余架次,共发现1700多条(项)问题和缺陷,及时向工厂反馈,提高了直升机性能。2010年9月23日至2011年4月29日,8架直升机分三个批次,先后从江西景德镇安全转场至大庆基地。

2010年11月7日,由我国自主研发、改装成功的8架森林灭火直升机正式列装武警森林指挥部直升机支队,巡护祖国万顷林海。见证和参与直升机支队全部发展历程的任立新感慨地说:“虽然那时很苦,但这种成就感、幸福感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

迎难而上全面建设

支队各项工作刚刚起步,面临诸多困难,训练设施不配套,飞行骨干缺乏,保障力量薄弱,人才培养难度大,法规制度不完善,全面建设基础还不牢固。直升机支队官兵迎难而上,奋发图强、主动作为、勇于拼搏,以任务为牵引,以实战为平台,探索出一条直升机遂行灭火任务的新路子。

——配齐训练设施。在武警森林指挥部指导下,支队为每架直升机加装数字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直升机飞行中的位置、数据及状态,提高训练质量和安全系数;在营区内建立吊桶飞行训练场地,解决飞行无场地难题;协调解决了支队航管系统纳入军航航管体系管理事宜,申请了支队飞行训练空域及航行航线;先后完成器械训练场、机坪扩展、外场车库、南北导航台、二次雷达站、测雨雷达站等建设,使飞行训练组织更严密、更科学。

——提高保障能力。支队坚持把保障能力建设与飞行训练中心工作科学统筹起来,确保各项保障工作围绕飞行训练统筹,力量投入围绕飞行训练配置,工作成效围绕飞行训练检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障工作对于飞行安全的效能。把握装备维护特点,注重在长期预测、短期安排、日出动计划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机务保障质量和效益。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和实效,先后投入千余万元,建立了室外足球、篮球场,集娱乐、休闲、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俱乐部和体训馆,引进全套纯净水处理设备。场站按照三服务、三面向的原则,组织进行全科目岗位练兵、实兵实装快速出动演练,开展模拟保障和补差训练,让通信、场务、油料、气象等相关专业技术骨干在任务保障一线摔打锻炼,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问题是航空兵部队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航空兵部队所需人才种类多,人才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培养一名全天候飞行员需要10年,培养一名空勤机械师需要5—6年。针对支队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部分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积极想办法,主动向陆航部队学习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组织人员研究制定了近期、中期、长期培训规划,整体规划人才的培养。在上级机关支持下,从陆航、海军、空军、武警部队选调了近200名专业技术干部骨干,从地方大学生中直招专业技术士官,为部队长远发展储备了一定的后备人才资源。积极探索走出了依靠“两条腿”走路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人才“酵母”的作用,自我培养,滚动发展,采取“尖子带骨干,骨干带群众”、“一帮一,一对红”的方法,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教理论、传经验、带作风;另一方面请进来,走出去,努力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

——完善法规建设。部队把建章立制作为全面建设的关键环节,结合森林部队遂行任务特点,外聘航空专家,集中力量研究编写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颁发了森林部队《飞行训练工作规定》、《直升机支队飞行日组织指挥工作规范》等6部规章,坚持在法规落实上,严字当头,细处着力,为正规组训提供基本依据;制定《各课目安全措施》、《飞行课目规范》、《航空装备工作规定》、《航空维修一线管理规范》等78个工作手册,统一规范组织指挥研究会、教学法研究会等组织程序及实施方法,建立起一套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互相衔接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规体系。

——筑牢思想根基。森林航空兵部队建设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支队官兵来自空军、海军、陆航、武警等60个团级单位,官兵构成复杂、专业岗位特殊、想法目的多元。支队从组建之初,就着眼建设一支具有武警森林部队特色的航空兵部队和具有航空兵部队特点的森林部队,注重开展五湖四海教育,打牢第一代创业人思想,把官兵拧成一股绳,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文化“软实力”提升军事“硬实力”,培养“飞行好、有文化”森林航空兵,建设“过硬、领先”森林航空兵部队的目标。第一代创业人驻守大庆学铁人,充分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培育凝练成“忠诚、团结、敬业、求实、奉献、高效”的第一创业人精神。

经过直升机支队第一代创业人的不懈努力,如今支队各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不辱使命雄鹰展翅

面对东北林区独特的地势和气候导致森林火灾火势蔓延快、控制难,急需专业空中作战力量的实际。直升机支队坚持以实战为牵引,夏季克服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酷暑,冬季克服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赛,不降低标准、不放松要求,科学高效开展机降灭火、索(滑)降灭火、吊桶灭火、搜索营救、夜航等专项训练。

2012年冬季,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支队面对直升机刚刚列装,在本场组训经验少、骨干力量弱、保障难度大、天气把关难的情况下,开展大风雪地条件下悬停起落航线飞行,锤炼复杂天气下飞行技术,磨砺飞行员的心理和身体承受能力。

此后,两年时间里,支队开展飞行训练2000多个小时,近万架次。参谋长王兴坤深有感触地说,只有贴近实战练兵,才能快速生成战斗力。训练中采取技术骨干优先上机、急用课目优先训练、任务机组优先飞行的方法,加快了部队战斗力生成。

2011年,武警森林部队举行“绿色卫士-11”灭火实兵演习,作为武警部队一支新生的现代化空中力量,在直升机列装部队不到一年,正式投入训练仅600多小时就参加任务。随着绿色信号弹划破长空,6架直升机先后在不同火场、不同地点进行了空中火场侦察、滑降开辟机降场地、快速投送扑火兵力和吊桶洒水灭火课目演练。在4号火场,密林深处,一股黑柱腾起。“警报!前方发现疑似火情!”01号直升机机长、副支队长林红日一边驾机向浓烟靠近,一边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回后方。在他娴熟的操控下,直升机不断降低速度和高度,飞行至距离浓烟大约800米上空。“根据现地判断,应该是森林自燃火,火势尚未蔓延,请求直接实施空中灭火。”“批准实施,果断处置。”接到处置命令后,四个机组迅速调整飞行角度,在地面指挥下,机务人员目视火线,精确校准目标,果断按下控制机侧悬挂的外挂自吸式消防吊桶底座的放水阀开关。顷刻间,一道道银瀑从天而降,准确地覆盖到火线上,林火瞬间熄灭。演习现场,响起一阵胜利的吹呼声。国家林业局和武警部队首长为这支年轻的蓝天骄子鼓掌叫好。

支队创新的“四机跟进吊桶洒水”战法得到实战检验。直升机支队支队长孟凡中介绍说,在大兴安岭地区,直升机如从距离火点最近水源处取水到实施洒水作业,用时不超过25分钟。

直升机投入实战应用,给部队灭火作战带来新变化:灭火指挥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灭火方式由人力型向机械化转变,从单一地面运输向机降投入和特种运输并举转变,灭火战法由地面向地空协同转变,灭火作战逐渐告别‘人海战术’,战斗力水平不断跃升。

时隔一年,这支部队再一次驻防东北这片茫茫林海。

这次,他们担负着执行森林航空消防和驻训任务,在布满浓烟的火场上锻造空中劲旅,在浩瀚林海中锤炼过硬的飞行技术。

灯光璀璨,战鹰翱翔。支队首次在陌生地域、复杂气象条件下开展夜航训练,摸索总结出林区不同气象直升机空中性能、飞行特点和夜间自主保障方法,全天候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大幅提升。

联训联战探索空地一体化作战模式。支队积极与兄弟单位协调研究联训、联战方式方法,共同制定联训方案,明确保障机制和训练课目、时间、教学分工等,利用战时、平时开展紧急出动、索(滑)降训练,加强与航空护林站、大兴安岭地区支队的沟通,建立信息联通机制,不断提高兄弟单位联合作战能力。5月5日,加格达奇林业局白桦林场发生森林火灾,接到紧急出动命令后,支队在事先准备2架直升机的同时及时通知官兵向机场集结,双方密切配合、动作娴熟,迅速装载机具、组织登机,20分钟升空飞赴火场,参战官兵快速到达作战区域,判明火情、活用战法、英勇顽强、密切协同,仅用时20分钟就成功扑灭明火,实现合围,此战创造了森林部队友邻协同作战“快速集结、快速投送、快速制胜”的成功战例。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6月中旬,武警森林部队最大规模战场勘察工作在东北林区展开。内蒙古森林总队、黑龙江森林总队、直升机支队三个单位协作,以加格达奇为中心,北至塔河、漠河、满归、根河,东至嫩江、幸福、伊春、嫩江,西至红花尔基,对所辖林区内航站保障能力、地形地貌、林区植被、道路、水源、居民区等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建立作战数据库。

2名昼间大队级简单气象条件指挥员、3名夜间简单气象条件指挥员、3个能担负森林航空消防任务的机组,20名索(滑)降骨干,年轻的武警森林航空兵在实战中不断得到磨砺和提升。

不负重托护卫绿色

2012年,东北林区去冬今春气候条件与1987年同期十分相似,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防火形势异常严峻。国家林业局和武警森林部队为加强东北林区防火、灭火力量,做出重要决定,调遣进驻大兴安岭林区,担负森林巡护、兵力输送、空投给养、伤员救护、机降灭火、索(滑)降灭火、清查火线等任务。

5月25日,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塔源林场突发森林火灾。联指命令直升机支队驻训分队出动一架直升机向火场机降运兵,然而此时,气象条件复杂,风力很大,积雨云正在形成。飞还是不飞?

支队官兵闻令而动,支队长孟凡中、政委陈刚紧急召开会议。针对林区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复杂等情况,果断加强机组力量,决定选配双机长,确保万无一失。准备完毕后,直升机搭载17名携带灭火工具的灭火队员直飞火场机降灭火队员,为部队快速灭火赢得了战机。

6月2日上午,南瓮河发生火灾,支队接到出动命令,另官兵迅速向停机坪、塔台集合。20分钟内全部准备直升机、通电检查、签派放飞命令单、组织灭火队员登机、开车启动、升空飞赴火场。40分钟后2架直升机同时飞抵火场上空,从机窗向火场看去,火场上空浓烟翻滚,一条条火魔正在吞噬着大片森林。机长孟凡中、林红日驾驶直升机围绕火场外围上空,进行观察。果断选择两处距火线不到10米的机降场地,成功将灭火队员机降到地面。22名灭火队员携带灭火装备冲向火线,迅速投入灭火作战,1个小时后,对讲机里传来好消息:灭火队员成功将一处较大火头扑灭。下午,火场风力增大,浓烟四起,情况突变,紧急增援的千余名警、地灭火人员被阻在南瓮河对岸,无法接近火线,2架直升机再次出动,飞赴机降点与M26、M171、M8等直升机共同向火场输送兵力。

据灭火专家说,去年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发生森林火灾,灭火队员从接到命令到乘坐机动车辆到达火场用时3个小时,官兵从公路徒步行军2个多小时到达火场一线时已是精疲力尽,火场面积已扩大了数倍,失去了最佳灭火时间。现今,森林部队装备直升机,为“火场红孩儿”配上风火轮,发挥空中快速机动优势,早出动、早扑打,最终不到11小时就扑灭了森林大火。现代化装备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幅提高了森林草原灭火作战效能。目前,武警森林部队灭火作战24小时扑灭率达到90%以上。

第十六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支队参谋长王兴坤记得,就在他驾驶直升机将灭火队员机降于距火线500米的侧翼草塘内,准备返航时,火场风向突变,几米高的火头向灭火队员迅猛袭来,情况危急、刻不容缓。他驾驶直升机果断下降,在原机降点着陆,快速组织灭火队员登机。当最后一名灭火队员登上飞机,直升机升离地面不足百米之际,火头从机降点呼啸而过,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多亏了你们,关键时候还得靠森警啊!太感谢了!”返航后,航站领导激动的对王兴坤说。

灭火是雄鹰,防火当先锋。进入春季防火期以来,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上山捕鱼、狩猎,野外作业人员增多,给防火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加强林区防火力量,发挥直升机快速机动、高效灭火的优势,保证发现及时、处置及时,按照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通知,支队在清明、“五一”、高火险天候等关键时期,出动直升机搭载大兴安岭地区森警官兵和地方灭火队员,携带灭火机、水枪、油锯等装备,以加格达奇为起点,覆盖周边418公里,沿江河、流动人口出动频繁、重点火灾发生地段开展清山、清林、清河道和载人巡护,杜绝林内火险隐患,织就一张“空地结合、群防群治”的立体防火网络。

直升机空中巡护,一般高度为1500米至1800米之间,视野开阔,巡护队员从窗口向外能观察到周围10公里内的林情,一旦发现火情后,直升机迅速选择合适场地实施机降或索降,同时呼叫地方联指进行增援扑救,利于早发现、早扑打。

六月中旬的一天,正在执行巡护任务的机组,在返航途中紧急受命赴火场执行机降任务,担任机长的参谋长张英海带领机组人员不辞辛苦,连续奋战,全天累计飞行6个多小时,圆满完成机降灭火任务,受到航空护林站领导的高度评价。据统计,在这场灭火战斗中,支队先后出动直升机23架次,搭载百余人次,累计巡护航线长9600多公里,有效保护了国家绿色资源。

“飞机+警察”是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森林官兵的梦想。森林部队“直升机加森警”与林区防火队一起执行空中巡护任务,有利于形成空中、地面立体侦察管控模式。飞行员李海东告诉记者:“以往400多公里的巡护任务要花两三天才能完成,现今只用了两个多小时,极大提高了巡护效率,现在的直升机巡护可以覆盖整个大小兴安岭林区,初步实现了对林区火情的实时监控。”

“在祖国林海上空盘旋,我们是守护森林的雄鹰,万里林海心中装,志在蓝天写忠诚……”森林航空兵部队第一代创业人高唱着支队队歌《森林航空兵》,驾驭着矫健的雄鹰守护着祖国的绿色资源,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征途上阔步前行。

分享到:
(责编:何天天(实习生)、闫嘉琪)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