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夜幕初降。2012年4月,大兴安岭林区腹地,某航站飞行区域内红、黄、绿、白等各色指示灯有序放置,耀人眼目;人员车辆有序进出,进场、检查、充电、开车……武警森林指挥部直升机支队在陌生环境、复杂条件下的夜航训练正式拉开序幕。
航站塔台下,飞行、机务、气象、通信、场站、政工跟班值班人员全部就位,向飞行指挥员报告:天气状况良好、机务准备完毕、参训人员思想稳定,一切就绪!
“符合开飞条件,按计划实施,分头准备。”飞行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
在林航站塔台上,笔者看到微弱的橘红色灯光下,飞行指挥员以及作训、机务、政工、通信、航管、气象值班员分别走到各自岗位上,开通设备、调阅数据、记录各项数据,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借助夜航灯光从窗口向外望去,数架直升机在停机坪上整齐列阵,似矫健的雄鹰,蓄势待发欲搏长空。
持枪、装弹、60度方向、击发,砰!一发绿色信号弹划破漆黑的夜空。一发启动、二发启动……一架架直升机铁翼飞旋、机灯闪烁,在巨大的轰鸣声中,特级飞行员、支队长孟凡中率先驾驶战鹰升空。随后,第二架、第三架战鹰,依次起飞、升空、调整。
“20米悬停,检查工作状态!”飞行指挥员刘大学下达指令后,升空的直升机经过短暂调整,飞向指定的悬停地域,稳稳地定在空中。“可以增速,进入航线飞行”,飞行员驾驶直升机执行指挥员的命令,只见机尾向上一翘,机身呈10度角下俯,随着速度的不断递加,又扬起,飞入茂密丛林的夜空中……
这时,政工跟班首长、政委任立新走过来向笔者介绍,前期针对夜航训练,飞行地域陌生、装备保障困难多、组训经验少、安全压力大等实际,支队党委一班人在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分析夜航训练形势,精心筹划准备,扎实开展风险评估,研究制定了《夜航飞行训练资料册》和各项保障方案,统一规范夜间课目实施和保障的程序、方法,组织飞行人员进行夜航地面预习授课、座舱实习、理论考核和暗适应训练,集中利用3天时间对参训直升机灯光信号、仪表航姿、高度表和罗盘等设备进行检查,全面做好夜航训练各项准备。
说话间,直升机的轰鸣声又传入耳中,抬头向远方看去,漆黑的夜空中两盏红色的防撞灯一闪一闪由远及近……
“着陆探照灯车开,右侧前方15度照射,”通信值班员邓升旺通过对讲机指挥夜航灯光分队保障。
已看到着陆点,正在消速着陆。
“01,着陆,请救进行夜间丛林航行”。
“可以,注意安全”。
随着直升机拉起升空,新一轮的训练又一次展开……
寂静的夜晚,灯光璀璨,战鹰翱翔。三架森林灭火直升机按计划,先后完成了大角度转弯、垂直起飞降落、夜间保持仪表飞行、夜间丛林航行等课目训练,在点点繁星和绚丽多彩的城市灯火中留下一道道亮丽的身影。
森林指挥部航空处处长李军介绍说:“夜航训练的正式开始,对森林部队发展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灭火原则,发挥直升机快速机动、高效灭火优势,应用于夜间遂行任务的有益探索”。
22时10分,7号直升机在强光着陆灯的照明下,由机务保障人员引导,安全返航降落在简易的停机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