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沈阳举行“九一八”83周年撞钟鸣警仪式 勿忘国耻

2014年09月19日07:5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昨日,辽宁省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参加仪式的各界代表共同撞响“勿忘国耻”警世钟。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九一八事变发生83周年之际,“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18日上午在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仪式并讲话。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庄严肃穆,巨大的残历碑上“弹痕”累累,日历翻展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

上午9时许,仪式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刘云山发表讲话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刘云山强调,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就是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讲话结束后,刘云山等领导同志和群众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14响钟声,寓意着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程。9时18分,沈阳全城拉响防空警报。同一时间,辽宁省其余13座城市也拉响防空警报3分钟,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即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事变次日凌晨,沈阳城陷落,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 延展

沈阳连续20年鸣警纪念“九一八”

18日9时18分,警报声响彻沈阳全城。这是沈阳市第20次鸣响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从1995年第一次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鸣警以来,参加群众达数十万人次。这项旨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纪念活动,从白山黑水到香江两岸,已从事变爆发地扩展到全国百余座城市,成为各地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载体,也成为国家与民族铭记历史、拒绝遗忘的一项记忆工程。

采纳群众建议鸣警纪念

1995年8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以后在每年的“九一八”之夜在沈阳全城鸣警报3分钟。回忆起首次撞钟鸣警仪式,原“九一八”事变陈列馆馆长李惠春说,当晚有上万人自发来到陈列馆。有人唱着国歌,有人拉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横幅,还有人激动地喊起口号。

采用撞钟鸣警的方式纪念“九一八”事变,源于沈阳胶带总厂退休老工人郝松青的一条建议。他说:“伪满洲国亡国奴的经历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时候中国人每天都得面朝东给日本天皇行礼,现在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疼。”

警报声传播范围广,尖锐的声音能够刺激人的神经,希望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鸣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九一八”是个耻辱不能忘记的日子。1995年,郝松青将这些想法写成信寄给了人民建议征集办,很快得到了沈阳市委批复,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从1995年沈阳首次举行鸣警仪式后,“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日渐丰富,并得到规范延续下来。主要内容包括每年9月18日全市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沈阳广播电台、电视台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画面和警报声音。在市区规定区域的9条路、18条街上,寓意“九一八”,行驶的机动车辆一律停驶鸣笛。

在鸣警前,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残历碑广场,撞击警世钟14响,寓意中国人民抗战14年。从2004年,沈阳市每年还公开向社会选拔“撞钟手”,让这项活动更富有参与性和群众性。

仪式感强参与性广

强烈的仪式感、广泛的参与性是沈阳撞钟鸣警活动的特点。身在其中能够深入人心,催人奋进,是非常好的纪念抗战方式。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说,每年的9月18日,都有许多群众来到博物馆参加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最多一次一天超过2万人。大家因为不忘国耻走到一起来,因为共同的民族情结凝聚在一起。

2007年的“九一八”,正值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后不久,上千名各界群众参加了撞钟鸣警仪式。就在警报响起的那一时刻,撞钟鸣警现场突然下起了小雨,市民们在雨中默默伫立,绝大多数人没有打伞也没有躲避。许多市民表示,就是想来感受一下这种气氛,中国人要有骨气。

抗战收藏家王锦思曾特意从北京赶到沈阳参加撞钟鸣警活动。他说,每次仪式都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课,场面震撼而感人。参加群众从耄耋老人到儿童少年数以千计。当警报声划破天空时所有人垂首默立;仪式结束时国歌响起,人群中有人挥舞着国旗大声唱着,有人则流着眼泪大声合唱。

沈阳“九一八”撞钟鸣警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2004年起,纪念日当天景德镇、临忻、成都等上百个城市都鸣响警报,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湾,5艘游轮也曾与沈阳同步鸣响汽笛1分钟。

“撞钟鸣警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纪念活动,它通过神圣庄严的仪式,把中国人的心在‘九一八’这天连在一起。”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

■ 相关新闻

北京

日本强掳中国劳工档案成书

昨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出版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日本强掳中国赴日本劳工档案汇编》一书。

据了解,《汇编》一书共60册,共计3万余页。《汇编》为左开本,其中影印的档案资料内容非常详细,包括劳工总体的输送及残留情况,劳工个人的教育、健康、伤害乃至死亡统计,以及使用劳工的企业名称、所在地等内容。

昨日的发布会上,抗战馆同时展示了泛黄的赴日劳工档案原件。原文件是揭露日本奴役中国劳工罪行的最直接证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1943年至1945年,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先后强征了4万余名中国劳工,赴日本35家企业的135个作业场所从事无偿繁重的非人苦役,欺压极其残暴,造成众多中国劳工死伤。据日方资料统计,仅在日本死亡人数达6830人。(黄颖 浦峰 李丹)

分享到:
(责编:缪凌云(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